2017-01-14 10:22:27orangebach

好老師

上週得空上一堂瑜珈課。


瑜珈老師Y是全studio裡面最受歡迎的老師,他的主力客層是師奶殺手,以致他的課多半安排在上午,即使如此也是座無虛席。


我很少上他的課,一個原因是時段,一個原因是我最敬佩的瑜珈老師曾經跟我提過,Y的瑜珈技巧不太好,我也的確見過他上課做動作到一半掉下來,覺得他不是那麼稱職的--尤其在專業部分--老師,也就主動避開他的課。第三個原因,Y後來在上課時跟學生發生婚外情,離婚帶了小孩和學生結婚,有個學員因此從此不再上他的課,我自覺沒有太多道德判斷,不過免不了每次遇到Y都有點有色眼光;即便這個原因占比很小,我也很難說沒影響。


上周四或五的傍晚,只有Y的課可上,我就去了;座無虛席的師奶,而我也差不多這個年紀了,值得上這個稱呼。


Y提起上午的趣事:上課前,他要脫去把罩在瑜珈褲外面的長褲,沒想到手誤,一併脫去裡面的瑜珈褲,引發現場師奶一陣驚呼,還好瑜珈褲友內裡,沒讓他當場曝光。(不過若是曝光,師奶應該更愛他!我是這麼想的)


現場一片笑聲,然後我們進入當天的課程。


多數瑜珈老師或其他各種運動老師都一樣,學生做動作,老師多會在旁邊倒數,不是倒數剩幾個動作,就是屬剩幾個呼吸、秒數,Y沒有,他要學生自己算再做幾次,時間到了他會說我們再做一次就停止。這兩者的差異,我打個比方,就像是現在紅綠燈倒數和過去紅綠燈沒倒數的比較,前者產生在預定時間做出特定動作的壓力,後者反而讓人有緩和、等待的心情。這小小的不同,讓Y老師的課異常療癒,療癒來自心情緩和放鬆,未必是他動作多簡單。


然後我發現,Y獨特的說話方式。


瑜珈老師或多或少都會在課程裡透露出自己的瑜珈的詮釋或主張,多數老師傾向「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角度,設計出的動作就是挑戰不可能,並且告訴你如果做不到,就是指出某個部分仍然不足,這也沒有甚麼不好,的確探索身體極限也滿重要,不過也就必須犧牲個人心態上的成就經驗,可能上完一堂課,學員挫敗而出,下次他/她未必想再來上課。


Y不是這樣。


他也會讓學生hold一個動作時間很長,然後他會告訴大家,也許今天因為種種原因你做不到,都沒關係,做到當下的最好就可以了。Y的話不多,語氣也沒有恨鐵不成鋼,反正就你們自己決定自己的狀態就好,他都不會有意見。說來奇怪,Y無所謂而為的態度,反而讓我覺得打從心裡想把動作做好。


「原來好老師並不是他自己多厲害,而是讓學生想做到最好」。上課上到一半,這個念頭突然閃進我腦海。


的確,我也被看得到的條件所限,不自覺地認同了好老師的定義:技能要好、能力要強,卻忽略了老師真正的意義所在:不是他自己多好,而是要讓學生願意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和展現能力。不管老師自己如何--技巧好壞、私生活狀況、長相身材等等,只要能用任何方法讓學生願意做、持續做,就是一個好老師,否則,至多是一位令人佩服的老師,遠在天邊,再喜歡都與我無關。


我以後不會再避開Y老師的課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