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08:01:36orangebach

晨聽冬之旅

大概一個月前在臉書上加入了希特的粉絲團。

加入粉絲團的好處是,每天都有一堆希特的音樂可以聽,而多數是我沒有的。許久以前便聽說有些希特的粉絲鐵到像跟蹤狂一樣鐵,不只瘋狂蒐集他各種錄音,還到處跟著他,在粉絲團上果然見識到了。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粉絲,貢獻出自己的錄音或者從Youtube上蒐集來的,每天都有一堆粉絲丟到粉絲團,並且加以詳盡的介紹,特別有兩個法國粉絲,每次除了用母語法文寫文章,再用英文翻譯一遍,好佩服。

今天某位法國粉絲就分享了希特和Peter Schreier的冬之旅,一個1985年的現場版本。希特真是非常好的伴奏者--他是從伴奏出身的,很自然地陪著主角起伏,有存在感卻又不搶戲。

舒伯特的歌曲百聽不厭,他真是有寫歌的天份,應該就是他那時候的李宗盛或羅大佑之流;寫歌之於舒伯特由於寫曲如莫札特,曾經有人形容是呼吸就可以呼吸出來的容易。

舒伯特知道,但他並不是那麼喜歡寫歌,他喜歡寫鋼琴曲,理由很簡單,他想要被世人認為是鋼琴作曲家,而非是歌曲家。大家聽過舒伯特的鋼琴獨奏作品也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用我的外行話講,撇去思想性不談,從耳朵感受來說就是不知所云,而舒伯特的歌曲卻是人聽人愛,毫無疑問。諷刺的是,市場很愛舒伯特的歌曲,譜商往往叫他寫歌,別寫器樂曲,他難免為了肚腹寫歌曲,他要是知道百年後自己被封為「歌曲之王」不知會做何感想。

這種不愛自己擅長扮演的角色A,而想成為角色B,舒伯特不是特例,更早之前的鮑凱利尼自詡為大提琴家卻又被迫作為宮廷樂曲家,而舒伯特之後的法朗克,明明鋼琴曲寫得一把罩,鋼琴也彈得好,卻終身想望成為歌劇作家,不許別人認定他是鋼琴家。人生真是求不得苦。

這篇文章只是早上聽Schreier/Richter的冬之旅有感,沒有特別。

稱李希特為希特,全是因為最近迷上朋友分析NBA戰況的臉書,一大群騎士球迷稱LeBron James為「姆斯」,並且自詡為「小姆斯」,真讓我覺得實在太妙了,於是如法炮製,李希特因而成了希特。

好友在臉書上戲謔我說:希特聽起來很像shit。
我說,那伯恩斯坦若稱斯坦,是否聽起來像屎蛋?其實他們兩個的官方小名是Slava和Lenny,不過希特和斯坦比較有台味。所以就這樣了。


orangebach 2016-06-08 13:43:40

來這是我的臉書,哈哈哈~~~

https://www.facebook.com/alison.shan.9

Ah-San 2016-06-05 09:28:52

感謝.

orangebach 2016-06-04 18:40:09

希特粉絲團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7754680/?fref=ts

參加不會後悔的,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