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 17:44:46orangebach

在倫敦聽Eva Cassidy

以下是我聽音樂會之前寫下來的隨筆:
來倫敦兩個禮拜,現在接近第二周的尾聲。
坐在Royal Festival H的等候廳哩,吃完Today's Soup & sour dough,正在等七點半的音樂會。今天曲目是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和馬勒一號。
出發前雄心壯志,列了11/20~25號共四場音樂會,無奈人算不如天算,第一週時差感冒生理期加上工作壓力,每天晚上六、七點就暈過去,就連唯一一次可以聽Keith Jarrett的機會都作罷,實在太累了。上個周末門都沒出,窩在service apartment裡面吃睡和看韓劇兩天,某個晚上頭痛欲裂,昏睡過後,才算整個人活過來。
錯過音樂會,倒也不能說沒有音樂的緣分,畢竟音樂無所不在,就算沒有音樂,我這樣古怪的古典音樂迷也是會想辦法創造一些標籤貼在自己身上,自high一下。
好比訂房間,我最後選擇現在這家飯店的原因,是因為它叫做Alhambra Hotel;Well, The memories of Alhambra是我的愛曲之一,於是就想說沒去過真的阿罕布拉宮,也要住一下假的阿罕布拉宮。訂完以後我可是為了這點小任性、小驕傲和自以為是得意不已,當然reality always bites,我的阿罕布拉宮小得可憐,不過這樣的空間反而讓「阿罕布拉宮的回憶」的琴音更輕易地流瀉溢滿整個房間--是不是,連自我安慰的阿Q方式都很古典音樂迷的風格。音樂無所不在。
說到音樂的緣分,倫敦此時此刻最火紅的莫過於Adele的新專輯,到處都看得到Adele。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倒是蝸居在公寓的那個周末,電視上無意間聽見的Eva Cassidy。不曉得是否有人也聽Eva Cassidy,可以分享一下看法。
我完全不知道Eva Cassidy是誰,完全是被她的聲音吸引。英國的女聲有一個非主流路是像Carol Kidd,混合著民謠風、indie的爵士風,表現方式多為現場獨唱,一般歸類在爵士女伶,唱片仍歸在rock and pop,不過要是精準地說,其實更接近我們的民歌餐廳,Eva Cassidy便是這個路數的傳奇女聲。
如果我們會稱一個人「傳奇XX」,經常是因為此人過世,的確,Eva Cassidy過世了,年紀輕輕三十三歲死於癌症,她在一家爵士俱樂部駐唱,特色就是自彈自唱六零、七零年代的英文老歌,她不是自創歌手,也沒有人為他寫歌,聲音沉靜、中頻而渺遠,略為稀薄的音質有點沙啞,到這裡為止跟Carol Kidd都很接近,差異在於Carol Kidd聽起來帶有夢想感的甜,但是Eva Cassidy聽起來有點哀傷。
我後來在HMV買了她的新專輯,其實是個精選輯叫做Night Bird。
這篇文章到這裡告一段落,因為我要進場了,而且龐克大嬸開始找我聊天,實在沒辦法專著寫我的中文,就先這樣。
以下是我聽音樂會之前寫下來的隨筆:

來倫敦兩個禮拜,現在接近第二周的尾聲。

坐在Royal Festival H的等候廳哩,吃完Today's Soup & sour dough,正在等七點半的音樂會。今天曲目是德佛札克大提琴協奏曲和馬勒一號。

出發前雄心壯志,列了11/20~25號共四場音樂會,無奈人算不如天算,第一週時差感冒生理期加上工作壓力,每天晚上六、七點就暈過去,就連唯一一次可以聽Keith Jarrett的機會都作罷,實在太累了。上個周末門都沒出,窩在service apartment裡面吃睡和看韓劇兩天,某個晚上頭痛欲裂,昏睡過後,才算整個人活過來。

錯過音樂會,倒也不能說沒有音樂的緣分,畢竟音樂無所不在,就算沒有音樂,我這樣古怪的古典音樂迷也是會想辦法創造一些標籤貼在自己身上,自high一下。

好比訂房間,我最後選擇現在這家飯店的原因,是因為它叫做Alhambra Hotel;Well, The memories of Alhambra是我的愛曲之一,於是就想說沒去過真的阿罕布拉宮,也要住一下假的阿罕布拉宮。訂完以後我可是為了這點小任性、小驕傲和自以為是得意不已,當然reality always bites,我的阿罕布拉宮小得可憐,不過這樣的空間反而讓「阿罕布拉宮的回憶」的琴音更輕易地流瀉溢滿整個房間--是不是,連自我安慰的阿Q方式都很古典音樂迷的風格。音樂無所不在。

說到音樂的緣分,倫敦此時此刻最火紅的莫過於Adele的新專輯,到處都看得到Adele。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倒是蝸居在公寓的那個周末,電視上無意間聽見的Eva Cassidy。不曉得是否有人也聽Eva Cassidy,可以分享一下看法。

我完全不知道Eva Cassidy是誰,完全是被她的聲音吸引。英國的女聲有一個非主流路是像Carol Kidd,混合著民謠風、indie的爵士風,表現方式多為現場獨唱,一般歸類在爵士女伶,唱片仍歸在rock and pop,不過要是精準地說,其實更接近我們的民歌餐廳,Eva Cassidy便是這個路數的傳奇女聲。

如果我們會稱一個人「傳奇XX」,經常是因為此人過世,的確,Eva Cassidy過世了,年紀輕輕三十三歲死於癌症,她在一家爵士俱樂部駐唱,特色就是自彈自唱六零、七零年代的英文老歌,她不是自創歌手,也沒有人為他寫歌,聲音沉靜、中頻而渺遠,略為稀薄的音質有點沙啞,到這裡為止跟Carol Kidd都很接近,差異在於Carol Kidd聽起來帶有夢想感的甜,但是Eva Cassidy聽起來有點哀傷。

我後來在HMV買了她的新專輯,其實是個精選輯叫做Night Bird。

這篇文章到這裡告一段落,因為我要進場了,而且龐克大嬸開始找我聊天,實在沒辦法專著寫我的中文,就先這樣。
 
orangebach 2015-12-01 11:45:40

Yes!! 我不能再同意你更多,Val。

Eva Cassidy其實是你們華盛頓DC的爵士樂女歌手,之前都在一家叫做Blues Alley的Jazz Bar唱歌,這幾年被英國唱片公司挖出來大作特作,錄音很好。

的確我也真的最喜歡聽她唱Time after Time,我的第二名是Over the Rainbow,她唱一首她兒時的童謠叫做Tall Tree in George也真是非常扣人心弦。

不過Eva Cassidy其實是個全方位的爵士女聲,night bird裡面收的是一場1996年年初的現場演出,她唱swing, big bang等各類型曲風都滿擅長的,只是她的吉他自彈自唱太過獨特。真後悔沒有把她其它專輯一次買齊。

我在倫敦也買了Billie Holiday的Lady in Satin,才1.99磅,大約台幣一百元左右,這張專輯在台灣已經很難買到,很難想像吧。台灣唱片行的素養已經低到這種程度,不但沒有維持,反而開倒車。看著那滿坑谷的唱片vinyl,我只覺得空虛。

這是我心中最好的Billie Holiday專輯,她證明了唱歌不用聲音,她同時證明了唱歌可以深邃到甚麼地步。個人覺得這是她精華,甚麼都不用懂,不用懂Jazz,不用懂英文,可以如此白癡地或空白地聽著一張專輯,而你還是可以感受到很多,這就是Lady in Satin。

Val 2015-12-01 11:26:20

我很愛聽 Eva Cassidy 唱的 Time After Time 和 True Color ,和原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味道。你對她聲音的描述相當精確,我覺得她的音色不算特別好聽,但是能塑造出一種情境,而且能打動人心。

前陣子偶然在 YouTube 上聽到 Kathleen Ferrier 唱的 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 。和 Eva Cassidy 相似的地方是她們的歌都給我濃厚的懷舊感覺,彷彿在夢中重現過去早已遺忘的記憶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