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21:20:11 orangebach

關於村上春樹的《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100%女孩》

這應該是村上春樹在台灣最為人傳頌的故事,傳頌到這本短篇小說集原本名為《失落的彈珠玩具》,卻被更名為《遇見100%的女孩》。我覺得或許不是因為這個故事,而是因為這個標題--滿少人提到這個故事內容的。

這個短篇小說是一個劇中劇,大意是敘述者,年約三十出頭的「我」在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在路上遇到一位百分百女孩,可是我只是跟著她,終究因為想太多而沒有叫她;後來「我」想到久遠前的一個故事。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村子,村子中間有個公園,有一天,東村的一位男孩,在公園裡面巧遇西村一位女孩,兩個人都感覺似乎彼此是彼此百分百的男孩或女孩,於是兩個人坐下來,在公園長椅上從白天聊到傍晚,他們完全地確認彼此是彼此百分百的男孩或女孩,於是下次若再在此地見面,然後共結連理。

就在這幾天之內,兩個村子發生了疫情,所以等到約定時間,兩個人都沒有出現,等疫情結束,卻因為喪失記憶,兩個人老早忘記要跟百分百男孩女孩見面這檔事,於是兩個人便彼此錯過了。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有一天,男孩和女孩再度在公園裡巧遇,當時他們都在心裡有個念頭:「這個人好像是我百分百的男孩或女孩?」可是終究因為那念頭實在太微弱,微弱到一閃即過,於是他們就此擦身而過,永遠地錯失彼此生命中百分百的男孩和女孩。

故事結束後再度回到敘述者「我」,「我」的結論是:「我真應該這樣開口向她開口表白的啊!」

這個短篇小說我在二十歲時讀過很多次,感覺無味;二十多歲近三十歲時重新聽我同學講一遍給我聽,聽完覺得這真是個浪漫哀傷的故事,但事後我自己讀仍然感覺很淡;幾年前我偶爾拿出來讀讀這個故事,覺得氛圍濃烈了點,但仍不脫某種浪漫哀傷的情懷,直到昨天晚上,有股力量驅動我寫些關於這個故事的想法。

有時候,甚至多數時候,事情真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一如我想,這個故事其實並不是個愛情故事。

「100%的男孩女孩」其實是個隱喻,隱喻著我們生命中曾經真心喜愛過、願意全心全力為此付出的人事物,可能是一種才能、一件喜歡的事情、一個情投意合的人,或許也是一樣東西等等,在生命中的某段時間裡,每個人一定都曾經遭遇過這種經驗,引發出內心產生「啊~100%完美」的慨歎,可是當時間持續走動,現實無預警地涉足於生活之中時,漸漸地,我們就像得了失憶症一樣,逐漸忘記「100%完美」的感受,然後束諸高閣、從此不再想起,然後繼續過著75%或85%的生活。

對於這種狀況,村上春樹給出相當明確的觀點:「你不覺得很悲哀嗎?」

單看這個故事,我在想,多數讀者應該不會覺得「很悲哀」,我也沒有感覺很悲哀,而且曾經更務實地以為:「現實就是如此,不然又如何?」但,最可笑的是,悲哀的並不是事情的發展,悲哀的其實是我的無奈。這個無奈包含著:對於現實的屈服及缺乏信念,對自我的懷疑,認為對委屈求全的合裡話,對於嘗試行動的害怕,對於周遭人等的顧忌....而這份無奈,恰恰好便是對應著敘述者「我」的想法和行為:他思前想後,隨著離100%女孩距離越來越近,終究沒有付諸行動,怕被對方拒絕、怕被拒絕後自己無所遁逃一團亂等等....這個敘述者的獨白,完全映照出讀者面臨現實世界的狀況;他思索的是個普同性的問題,而不只是單純一見鍾情的疑惑而已。

另個悲哀的理由是,人們在正常時總會大嘆「100%」如此稀有,所以一旦偶然出現,一定要緊緊抓住,然而當人真的遭遇「100%」時,其實卻會忘記沒遇到「100%」時對於「100%」的渴求和嚮往,以致於身處其中,顧慮的都是與此事無關的事物,結果就這樣讓「100%」溜走,也有人為了讓自己更安心,事後完全否定「100%」的出現。結果終究人們成為說一套做一套,感慨奇蹟之不可得,但若遭逢奇蹟卻無從面對的窘迫。當真人在囧途。

我不曉得村上春樹寫作此短篇的動機為何,但是我覺得他寫這個故事特別有說服力的原因在於:第一,當遭逢面對人生中「100%」機遇時,他掌握了,於是在開了七年Jazz Pub後,毅然決然轉而嘗試小說寫作,沒有想太多而裹足不前,因此至今他不會感覺悲哀;第二,在寫作策略上,他特別將「遇上100%」的兩個故事分開來寫,將已經知道結局的故事安插在一個未知的故事裡,但是兩個故事具備類似的布局,但是不同人稱和敘事方式,結果我們同時讀到了完整的敘事和完整的內心獨白,所以我們會從故事裡面自己看出悲哀的是甚麼,而用不著由作者告訴我們悲哀是甚麼。

如果把兩個故事按照序列結構合在一起寫,這個結構或許會成為「我」先說「遇到100%」的故事,然後因為這個故事想到自己的遭遇,再回過頭來說「我真應該開口向她表白的」,邏輯上還是可以通,可是就讀不到「我」與現實的對話與衝突,這個故事會沒有辦法拉回與讀者產生關聯和共鳴,讀者可能便無法將自己三十多歲的境遇投射到「我」和「東村男孩」、「西村女孩」身上。但是反過來如村上春樹這樣的布局,讀者的共鳴可以同時包含了愛情的、命運的和個人的等諸多面向,是一個顧慮周全的做法,能夠這麼些年引發這麼久遠的回響,並非僅是氛圍感人。

或許真正關鍵的問題不是要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100%人事物,而是如果當真碰上了,我會如何反應?

我會接近並嘗試?還是因為種種罣礙而否定?還是連判斷的能力都沒有?還是....


上村 2017-12-08 14:24:51

我覺得很悲哀

orangebach 2013-04-08 22:35:59

Terry



留言就是設計讓人打擾的~~別客氣。



我以前也是跟你同樣想法,但是年紀漸長之後,比較能夠體會村上春樹的許多喃喃自語,有其精準和細膩之

處。他對人世/事的觀察和洞察力很有一套。

但的確他的作品也好像成為特定的品牌,有一本好像就顯得自己有些不同。



至於她這個故事,100%其實是一個象徵,

你也可以解讀成某個讓你極度心動的人事物,

某些時刻總有種衝動,是讓你覺得某些人事物就是如此地打動你心,

你非要有某些反應,否則不足以表達內心感動的時刻吧?!

是這種感動(或許也是生物本能的衝動)讓你會解讀此時此刻出現的人事物是100%

而當這種時刻來臨時,你會怎麼反應或不反應呢?



婚姻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之一,

究竟為什麼會結婚?我的觀察是多數人其實都講不清楚的,又或者是清楚但是沒辦法講的。

無論怎樣,多了解自己絕對有助於找到適合的伴侶。

orangebach 2013-04-08 22:07:28

To Val,



哈哈哈哈,我又犯錯了是嗎?

對對對,你講得沒錯,《百分百女孩》的原名是《看袋鼠的好日子》,《彈珠玩具》是另外一本書。

唉,我老是張冠李戴,謝謝指正。



回到正題。

我想並不是每次都該表白或行動些甚麼,當然也不是沒有表白或行動,事後都會追悔,

這都說不定的。也可能做了甚麼結果事後懊惱不已。

但如果每次選擇都重複選擇同樣的路,然後說這是性格使然,

我會猜,那可能還是沒有那麼想要改變吧,因緣尚未聚足。



不過回應你留言中的情境,或者回應《百分百女孩》這個故事,

要不要去看看楊德昌的電影「一一」(或許你已經看過)?

有滿深刻的觀察。



這是風行網的連結,給你參考:

http://www.funshion.com/subject/87836/



村上的短篇,我老覺得參差不齊而且有些真的不懂他在講甚麼,

所以很多沒有買,因此沒讀過《村上朝日堂ohio》。

經你這一講激起我的好奇心,我會去讀一下。

謝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