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8 23:23:09 orangebach

上上咖啡

上星期,一個工作上的約會在中山堂對面的上上咖啡。

上上咖啡是一家老式咖啡簡餐店,喝得是虹吸式煮得咖啡,煮咖啡的是老闆娘,而老闆娘通長徐娘半老。從推開廳門、踏進門檻,絲毫沒有距離感。

大約50、60年代,西門町衡陽路延伸過中華路一帶,有不少我想是台灣第一代的咖啡廳,最知名的該是紅樓前面的蜂大和南美咖啡。許多年前我是蜂大的常客,這裡有著相對便宜的咖啡沖煮器材,有著生熟咖啡豆(老咖啡廳的咖啡豆以深焙為主,而且不玩莊園、產地那一套),咖啡豆隔壁擺著用玻璃缸裝著綠豆糕、酥餅等等,初到蜂大,我瞪著那好幾缸「茶食」發楞,心想喝咖啡的地方為何要配茶食?問題從未被解答過,茶食也就與洋玩意和平共存了五十多年。

走進咖啡廳,擺得是樸素簡單的桌椅,客人的平均年齡該有六十,兩兩捉對的你看著他們熱烈而激動地聊天,個別單人戶則是桌上一杯咖啡,報紙打開在桌前,報紙後方的老人用心地讀著當天新聞,一坐老半天。相較於其他新式咖啡廳,這裡很晚才禁菸,所以一進門,濃濃二手煙迎面襲來。我雖不喜二手菸,稍微久坐,即被燻得無法專聊天,可也不知為何,總覺得二手菸是老式咖啡廳的必然配備;舊塑膠桌椅、老人、報紙、偶有濃妝艷女,二手菸彷彿是最後一道集大成的手續,把上述原素全都攪和起來,調煉出又一缸名為「老派」的況味,恰與門口一桶桶裝咖啡豆、裝茶食的粗厚手工玻璃缸相映成趣。

與蜂大、南美相比,上上咖啡的定位該是我們現在說的「簡餐店」,亦即在這裡有東西讓你吃到飽。上的簡餐,再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叫做「輕食」,不過50、60年代的「輕」,就是沒有主食配菜的西洋散食,三明治、沙拉和湯,除三明治之外,其餘都搭配麵包或飯;初聽湯配麵包或許感覺突兀,實際上卻是相當道地的西式吃法,未改裝前的明星咖啡屋也是同路線。記得我頭一回到倫敦,某晚到PAUL吃飯,點了一個湯和麵包,孰料歐洲湯非東方湯,他們的湯濃稠到可以吃飽,而且必附麵包(但在菜單上不會註明附麵包),結果那頓飯肚皮快撐破。

上上的輕食也走歐風,湯有羅宋湯、玉米湯和芋頭排骨湯三種,麵包有奶油厚片和大蒜麵包兩種,飯是另外選擇。當天我點羅宋湯,因為多年前在明星咖啡屋點過同樣湯品,印象深刻,當天想要緬懷一下。

這裡的是俄式羅宋湯,與現在喝到偏甜、偶有奶油的日式羅宋湯相較,番茄、蔬菜、牛肉料多實在、湯頭厚重,一碗湯真可比擬一碗飯。量很足夠之外,牛肉燉得軟爛頗出乎我意料之外,配上濃重的番茄湯頭和高麗菜,酸是酸到夠嗆,不過餘韻猶存,直到今天還回味再三;忍不住決定下周三到中山堂聽Tharaud之前,可要再來一趟上上,喝碗牛宋湯再聽音樂會。如果硬要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或許配個歐式麵包會更好,因為湯的味道夠重,麵包應無須再塗抹甚麼,反而需要些好口感去襯托湯品的力道。

聊著聊著,終於發現這位約我到此吃飯的handsome woman,竟是學姐;既是學姐,就好辦事啦;「好辦事」的意思是我們公事速速辦完,其餘時間開始瞎扯學校事務並分享最近讀甚麼書,以及彼此的看法。當我們進入清談階段時,剛好老闆娘奉上syphone煮的咖啡,用傳統直筒型的小咖啡杯啜飲咖啡,咖啡挺順口,邊喝邊聊著村上春樹(學姊是村上春樹的大粉絲)和其餘小說,時光立刻倒轉十幾二十年,像極了從前大學時代在「挪威的森林」裡面幹的勾當,同時並非常煞有介事地、自以為美地沉浸在自創的FU裡面;FU,這個字無論念起來、聽起來,是不是都帶點菸味?彷彿有二手菸才有FU格,否則那個FU,對於我,總有點虛軟輕飄,一下便消失。不得不承認自己頗懷念當年可以在咖啡廳抽菸的年代--儘管我並不抽菸。

這幾年台灣玩「復古」和「懷舊」(retro)這個氛圍玩得非常過火,過火到令我很想大吼「拜託你們有點創意」,無論生產端或消費端,消費復古已氾濫到成為令人煩膩、膚淺又俗麗的流行,令仍然存有過往DNA的中年人反而顯得無所適從、無枝可棲,因為型式上的retro,對於我這種無可救藥的old school而言,只是一堆根本買不下手、毫無創意且不環保的拙劣複製品。

所以感謝上上咖啡,一個碩果僅存的老派咖啡簡餐店,從裡到外都是老派的血,讓我找到回家的路。

orangebach 2013-03-07 00:16:51

感謝頭香!



好像是甚麼機房出了問題之類的....



至少現在有麵可吃啦~~~~

Mingus 2013-03-06 15:35:57

吃麵要給錢,給了錢,麵也不能拖個好幾天才上吧。

Mingus 2013-03-06 15:00:58

試試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