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0 00:48:51 orangebach

夜聽舒曼第四號交響曲

不知道是否因為聽了過度重複的布魯克納第七之後,再聽舒曼第四竟然有種驚艷之感。好聽到我想把室友那音盲抓來聽聽看,這首好不好聽。

我對舒曼並不熟悉,畢竟他的許多獨奏曲都過於耽美,聽久總令我過於黏膩而感覺不適,但不聽久其實也難理解一位作曲家的細微之處,對舒曼,也就一直卡在這不上不下但偏下的尷尬狀況。

有時候就是這樣,就像遇到不知該說甚麼話的人,說是尷尬倒也很難全然避免,總是在買大提琴協奏曲的時候,中間會夾一首舒曼,總是在買鋼琴三重奏的時候,裡面又夾一首舒曼。這回BBC MUSIC的免費CD,竟是舒曼的法國號協奏曲和第四號交響曲。前者算相當好聽的法國號協奏曲了(雖說還是離RS的差些),但後者真是令我今天晚上捨不得換上其他唱片,卯起來聽三趟。也感謝舒曼第四,讓我知道原來腦子還可以動,沒有完全腦殘。

BBC裡面特別有篇專文介紹這首交響曲的背景故事,還沒仔細看,不過乍看之下,似乎又跟舒曼-克拉拉-布拉姆斯三P的老梗扯上關係;但好說歹說,這首難產十年才誕生的曲子,感謝舒曼沒讓它胎死腹中。

這首曲子讓我吃驚之處在於,舒曼這神經質又多愁善感的傢伙,經常鬧自殺和憂鬱症,竟然寫出一首穠纖合度、快意恩仇的交響曲。明快果決的主旋律一直重複出現,藉由不同器樂聲部的交錯與對話,流暢且動感十足;最妙的是交響曲的節奏,好幾個樂章(該是一三四吧?)在開展之後同時轉換了節奏和速度,竟可大膽地「啪!」說轉就轉,其實相當大膽,所以整首曲子差不多就是,處在一種迅速地前進又突然踩剎車、然後又穿梭自如的狀態。

另一個妙處是這曲子聽起來的感受相當「鬆」。不排除是因為BBC交響樂團的個別因素,舒曼第四聽起來相當蓬鬆而有彈性,相較於布魯克納第七的緊緻層次感,前者猶如充分打泡的戚風蛋糕,後者猶如千層cheese cake,以致舒曼第四造就較高的感官愉悅。當然同時間我也模擬了其他詮釋的可能性:諸如,如果是更強硬、老派一點的德國團,音色更乾、管樂更硬一些,不知會是怎樣風景?或許會讓舒曼更硬頸一點也說不定。

舒曼第四是首該大聲聽的曲子。可惜現在是半夜,不太好大聲聽交響曲,並非會吵到我室友,而是窗戶外的防火巷隔音太差,會吵到鄰居。真可惜。這首曲子大聲聽、空間在大一些,我想動感會非常好。

一陣子未聽交響曲,某種記憶被喚醒還是相當甜蜜的。

上一篇:

下一篇:黑變白變透明的羅大佑

orangebach 2010-01-29 23:52:02

真的?謝謝你。

我寫文章比較粗心些,請多包涵。

無名稱 2010-01-29 21:00:47

是BBC愛樂不是交響喔

orangebach 2010-01-20 08:29:20

對了關於布魯克納第七,再等我一下。

現在還沒辦法像柯南一樣說出:一切謎底都已經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