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4 00:01:25
orangebach
愉快又空虛嗎?來帖貝多芬鋼琴協奏曲
好久以前的某一天下午,電腦前跳出麵條的MSN對話框。
「我想有系統的聽古典音樂,告訴我要從哪開始」。
「隨便哪裡都好啊」,我壓根沒有仔細想,難不成要跟我一樣從拉赫曼尼諾夫開始嗎?「ㄟ,我都很不系統的」。
「你說了我就去買」。
「那你最近心情怎樣?」這是我的必問題。
「算是愉快又空虛吧」。麵條每次都會給我一個這種答案。
我沒給她下文。不過總有記在心裡。
幾個禮拜後的今天,我想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應該ok。ok,是個對外謙虛的答案,對內來說,ok=terrific。沒有哪個作曲家比貝多芬更適合一個愉快又空虛的半透明空白了。因為如果當你愉快多一點,貝多芬非常delightful,當你往空虛那邊移動多一點,貝多芬又非常solid and warm,如果你剛剛好在中間,貝多芬可以幫你推向愉快多一點。這是情緒上的理由。
份量上的理由,九首交響曲份量太重,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乍聽之下絕對太重複,小提琴和大提琴奏鳴曲和協奏曲在代表性和完整度上略嫌不足,五首鋼琴協奏曲,橫跨完整的貝多芬生命,不太重又不重複,將將好的入門。
最後一個今天洗澡時想到的理由,與father figure有關。傳統上順著古典音樂的斷代來所謂「系統性」地聽古典音樂,我自己覺得屬於特級無聊的舉動之一(沒辦法我罹患歷史冷感症,如果你是歷史控那就例外),十分容易搞壞自己的脾胃。要嘛古典時期聽太多好比吃太多生機飲食,你會擔心這輩子都要阿彌陀佛;要嘛浪漫時期聽太多好比吃太多油膩的鹽酥雞,你會擔心這輩子都臉上長痘痘;不然你從現代音樂入手,這樣可能會拉肚子吧?因為吃太多生冷海鮮。
所以我提議就從古典音樂裡面的三大FATHER FIGURE入手:依照我的定義是,巴哈、貝多芬、馬勒,其中貝多芬又是最和藹可親的射手座,最好相處,從他下手是比較可長可久的選擇。畢竟你可能受不了牡羊座巴哈的一意孤行,更容易被巨蟹座馬勒的鑽牛角尖給逼瘋,開朗樂觀的射手貝多芬,真的是好相處的對象。
這陣子我自己狂聽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應該超過三、四個月的時間。絕無任何美麗的原因,只是一個懶惰的錯誤:因為公司裡只放了一張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又懶得想下次要多帶甚麼,結果一口氣聽了這麼久。剛聽還不覺得,可是當每天連續聽了一兩個月之後,一切都變了,曲子變得非常清楚,鋼琴的細節、演奏者的情緒、樂團的互動、還有曲子的結構,每個cycle再熟悉不過的時候,會比演奏者更直覺,也會開始夢想知道貝多芬在想甚麼。再持續聽一兩個月後(此時已經連續三四個月囉),此時會出現自得其樂的幻聽症狀,行路的空檔也好,搭車的空檔也好,煮飯的時候,甚至開會無聊的時候,某一段旋律就會悄然響起;完全不用聽CD,因為你已經成為了CD Player。
(我並不推薦像我這樣聽音樂,總覺得自己有種重複病而且看起來乏味又懶惰,因為我呆呆的相信重複中別有洞天,不夠熟悉當然無法了解,無法了解自然也不會有樂趣可言。所以重複的目的是為了找樂趣。大缺點就是曲目很窄,新曲目擴展的速度非常慢;優點是建立自己的方法,其實甚麼都可以聽,聽不下去的東西甚少)
十年前,同學也是同好告訴我,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的知名度是「五四三二一」,但他卻認為優劣程度該是「一二三四五」。聽來很炫,不過當時不置可否,因為曲子又不熟,現在我的答案是:如果按照自我定義下的給分,我的是三一二四五。這當然也是我自己的喜好順序。
貝多芬寫奏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時候,面臨一個人生的轉折,一方面亟欲脫離古典主義走出自己的路,另方面也深受耳疾所苦,處於半聾半不聾的狀態,他面臨的是一個孤獨的轉型,尤甚於痛苦的轉型。以貝多芬年輕時的學習熱情、努力、天份以及全方位技巧,如果只是個人創作轉型(也可能用不著轉型)並不困難,但難處在於,老天問了他一個很巨大的問題:當世界陷入完全寂靜,你怎麼用聲音表達你的愛呢?當然犯不著灑狗血的把失聰這檔事想得過於悲情,不過身為後人的好處是,我們的確也知道貝多芬的答案是「fight」,他持續不墜地作曲、演出、賺錢,堅守崗位到最後。
第三號協奏曲裡因為這些轉折,顯得豐富許多。第一樂章是古典主義的架構,但已是他自己的氣勢了,大開大闔中又古典優雅;第二樂章相對顯得沉靜許多,不致於失去耐心;第三樂章回復到典型貝多芬的第三樂章--開朗輝煌的結尾,卻輕盈可愛。總之,第三號協奏曲元素眾多,每個樂章都有卡得剛剛好的衝突和火花,然後,好聽。其餘第一號可愛又delightful,一個長大的莫札特;第二號是為第三號做的一個準備;第四號老實說我覺得普通,但比第五號脫俗一點;第五號呢,旋律是好聽的,是一個非常貝多芬的刻板印象,現在總覺不耐聽,結構反而比前幾號鬆散,以前還滿著迷第二樂章到第三樂章連在一起的轉折,現在聽來竟覺普通,不知道為什麼。
簡單提一下版本:米開蘭傑利DG-->阿勞飛利浦-->李希特DG-->ROSEL Berlin Classics-->紀新EMI。紀新今年出的新版一整個弱,完全沒有三十七歲的架式耶,不知道年紀長到哪裡?毫無性格可言。算是今年買過最後悔的CD。波里尼聽過但完全沒印象,巴克豪斯也是整個忘記;最遺憾的是,肯普夫不見了,還真想聽聽他的協奏曲。
最後,追加一份三重協奏曲。請注意第三樂章從四分鐘左右開始、由三個樂器分別輪唱同一旋律的接力演出,如螺旋堆疊逐漸上揚的摩賽克美感,獨一無二。
先這樣,我要睡了zzzzzzz
「我想有系統的聽古典音樂,告訴我要從哪開始」。
「隨便哪裡都好啊」,我壓根沒有仔細想,難不成要跟我一樣從拉赫曼尼諾夫開始嗎?「ㄟ,我都很不系統的」。
「你說了我就去買」。
「那你最近心情怎樣?」這是我的必問題。
「算是愉快又空虛吧」。麵條每次都會給我一個這種答案。
我沒給她下文。不過總有記在心裡。
幾個禮拜後的今天,我想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應該ok。ok,是個對外謙虛的答案,對內來說,ok=terrific。沒有哪個作曲家比貝多芬更適合一個愉快又空虛的半透明空白了。因為如果當你愉快多一點,貝多芬非常delightful,當你往空虛那邊移動多一點,貝多芬又非常solid and warm,如果你剛剛好在中間,貝多芬可以幫你推向愉快多一點。這是情緒上的理由。
份量上的理由,九首交響曲份量太重,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乍聽之下絕對太重複,小提琴和大提琴奏鳴曲和協奏曲在代表性和完整度上略嫌不足,五首鋼琴協奏曲,橫跨完整的貝多芬生命,不太重又不重複,將將好的入門。
最後一個今天洗澡時想到的理由,與father figure有關。傳統上順著古典音樂的斷代來所謂「系統性」地聽古典音樂,我自己覺得屬於特級無聊的舉動之一(沒辦法我罹患歷史冷感症,如果你是歷史控那就例外),十分容易搞壞自己的脾胃。要嘛古典時期聽太多好比吃太多生機飲食,你會擔心這輩子都要阿彌陀佛;要嘛浪漫時期聽太多好比吃太多油膩的鹽酥雞,你會擔心這輩子都臉上長痘痘;不然你從現代音樂入手,這樣可能會拉肚子吧?因為吃太多生冷海鮮。
所以我提議就從古典音樂裡面的三大FATHER FIGURE入手:依照我的定義是,巴哈、貝多芬、馬勒,其中貝多芬又是最和藹可親的射手座,最好相處,從他下手是比較可長可久的選擇。畢竟你可能受不了牡羊座巴哈的一意孤行,更容易被巨蟹座馬勒的鑽牛角尖給逼瘋,開朗樂觀的射手貝多芬,真的是好相處的對象。
這陣子我自己狂聽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應該超過三、四個月的時間。絕無任何美麗的原因,只是一個懶惰的錯誤:因為公司裡只放了一張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又懶得想下次要多帶甚麼,結果一口氣聽了這麼久。剛聽還不覺得,可是當每天連續聽了一兩個月之後,一切都變了,曲子變得非常清楚,鋼琴的細節、演奏者的情緒、樂團的互動、還有曲子的結構,每個cycle再熟悉不過的時候,會比演奏者更直覺,也會開始夢想知道貝多芬在想甚麼。再持續聽一兩個月後(此時已經連續三四個月囉),此時會出現自得其樂的幻聽症狀,行路的空檔也好,搭車的空檔也好,煮飯的時候,甚至開會無聊的時候,某一段旋律就會悄然響起;完全不用聽CD,因為你已經成為了CD Player。
(我並不推薦像我這樣聽音樂,總覺得自己有種重複病而且看起來乏味又懶惰,因為我呆呆的相信重複中別有洞天,不夠熟悉當然無法了解,無法了解自然也不會有樂趣可言。所以重複的目的是為了找樂趣。大缺點就是曲目很窄,新曲目擴展的速度非常慢;優點是建立自己的方法,其實甚麼都可以聽,聽不下去的東西甚少)
十年前,同學也是同好告訴我,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的知名度是「五四三二一」,但他卻認為優劣程度該是「一二三四五」。聽來很炫,不過當時不置可否,因為曲子又不熟,現在我的答案是:如果按照自我定義下的給分,我的是三一二四五。這當然也是我自己的喜好順序。
貝多芬寫奏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的時候,面臨一個人生的轉折,一方面亟欲脫離古典主義走出自己的路,另方面也深受耳疾所苦,處於半聾半不聾的狀態,他面臨的是一個孤獨的轉型,尤甚於痛苦的轉型。以貝多芬年輕時的學習熱情、努力、天份以及全方位技巧,如果只是個人創作轉型(也可能用不著轉型)並不困難,但難處在於,老天問了他一個很巨大的問題:當世界陷入完全寂靜,你怎麼用聲音表達你的愛呢?當然犯不著灑狗血的把失聰這檔事想得過於悲情,不過身為後人的好處是,我們的確也知道貝多芬的答案是「fight」,他持續不墜地作曲、演出、賺錢,堅守崗位到最後。
第三號協奏曲裡因為這些轉折,顯得豐富許多。第一樂章是古典主義的架構,但已是他自己的氣勢了,大開大闔中又古典優雅;第二樂章相對顯得沉靜許多,不致於失去耐心;第三樂章回復到典型貝多芬的第三樂章--開朗輝煌的結尾,卻輕盈可愛。總之,第三號協奏曲元素眾多,每個樂章都有卡得剛剛好的衝突和火花,然後,好聽。其餘第一號可愛又delightful,一個長大的莫札特;第二號是為第三號做的一個準備;第四號老實說我覺得普通,但比第五號脫俗一點;第五號呢,旋律是好聽的,是一個非常貝多芬的刻板印象,現在總覺不耐聽,結構反而比前幾號鬆散,以前還滿著迷第二樂章到第三樂章連在一起的轉折,現在聽來竟覺普通,不知道為什麼。
簡單提一下版本:米開蘭傑利DG-->阿勞飛利浦-->李希特DG-->ROSEL Berlin Classics-->紀新EMI。紀新今年出的新版一整個弱,完全沒有三十七歲的架式耶,不知道年紀長到哪裡?毫無性格可言。算是今年買過最後悔的CD。波里尼聽過但完全沒印象,巴克豪斯也是整個忘記;最遺憾的是,肯普夫不見了,還真想聽聽他的協奏曲。
最後,追加一份三重協奏曲。請注意第三樂章從四分鐘左右開始、由三個樂器分別輪唱同一旋律的接力演出,如螺旋堆疊逐漸上揚的摩賽克美感,獨一無二。
先這樣,我要睡了zzzzzzz
下一篇:從會彈琴的NONO談起
sway
2009-12-07 16:26:31
挖哈哈哈 我怎敢讓你來聽呢
純音樂會的
貝多芬跟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
反正也是樂章中間狂拍手 習慣了
有團員說 因為是台灣癌症基金會贊助
觀眾能來已經不錯了 別想品質論
好吧 我先燒起來 有一張 吃飯給你囉
怎樣
你有比較版本的強迫症頭阿?
放輕鬆比較好啦~~
唱片行很多 很好買的
那天我發瘋 也可以自己錄一張囉
三重奏
鋼琴/蔡世豪 小提琴/陳幼媛 大提琴/韋智盈
orangebach
2009-12-04 22:46:53
ㄟ順問一下,如果你想回就回
你們的三重奏是誰?
OMG~~講這樣~~
我也很愛捧人場的好嗎?我有那麼機車嗎?
記得找我去聽一下啦...
看你何時有空可吃飯。
你真的超忙,我很難跟法國號還有團練爭寵。
除了唱片,記得準備一些八卦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