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3 00:52:07 orangebach

Diary of Haruki Murakami's 1Q84(Book I)

Q說明:之前閱讀村上春樹都是全部讀完後寫篇讀後感,不過讀完《海邊的卡夫卡》之後,發覺因為頭緒太多一時難以整理,根本無法detached,要求自己讀別的書暫時逃脫一下,結果一逃脫便不了了之。

《1Q84》在結構上延續《海邊的卡夫卡》、《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採取二元雙線並行,可以預見的是,上下兩冊將會延展開一個極為龐大的descriptive world,both in form and content。所以我想邊讀邊記錄吧,避免到最後又不了了之,類似日記的方式吧,會分為幾篇尚未決定,但不會一天一篇,意思是我會接著寫,長短不一。第一天我先把先前記的減過來用,其餘就邊走邊瞧吧。

●11/18

讀完1Q84 Book1的第一章,感覺很好,村上的寫法有點改變,細節得等看完才能記錄,不過感受上他的風格和文字更sophisticated了,很好;基本上我喜歡所有sophisticated以上的事物,隱藏著某種不知名的音樂性、流暢感、輕鬆與自然,不勉強嘛,不然怎樣都要為對方捏把冷汗,好累。

sophisticated與手法複雜與否無關,可以是生冷遙遠的隱喻,也可以是直率的獨白,但必須同樣有著潛藏的節奏、流暢和音樂才對,文字語言的技巧,甚至題材反倒其次。我很欣賞現在的村上,他的metaphor巨大但不矯揉,邏輯清楚不故弄玄虛,更妙的是,其實他說的真心話比從前更多、更坦率也更犀利,力道往往強到無法招架。《挪威的森林》的曖昧和青澀已經典型在夙昔,是眾人該遺忘的時候了。

sentences

==>事情跟表面看到的不一樣。.....不過不要被外表給騙了,所謂的現時通常只有一個。p.15

==>精神的銳利無法在舒適的環境中產生。p.29

●11/20

神秘感。如交響樂序曲般的開頭幾章:兩個人兩個開頭,再各自加入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

一團毛線的線頭才剛被拉開而已,但我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是甚麼顏色,會是粗還是細,毛多還是毛少。神秘感。

青豆-->女殺手,殺了一個人。
天吾-->文筆好卻無觀點的作家兼補習班數學老師,要與有觀點卻無文筆的少女合寫一個短篇小說,參加新人獎。

或許年紀大了,村上的確越來越直接,更直接地在文章裡編織自己的喜好(一開始就是楊納傑克小交響曲,接著巴哈平均律),更直接地加入自己生活的點滴。運用相同的語法、元素,描述,現在還有作家願意花力氣鋪陳,花這麼多篇幅去描述靜物,拆解一個下樓梯的動作,也算是讀者的幸運。我是不曉得沒有描述與鋪陳的世界會是有多麼無趣。

村上的觀點總是很晚才出來--或許也算是某種古典主義的鄉愁。這個觀點必須呼應第一章所說的「事情跟表面看到的不一樣」。究竟事情的reality and perception分別是甚麼呢?這是他的鋪陳。究竟reality and perception如何發展?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這是他的觀點。厚厚兩本近千頁的書,就是要呼應他自己的提問並提出自己的解答。

●11/22

今天結束了Book I。

與《海邊的卡夫卡》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相較,《一Q八四》比較好讀:a. 故事的軸很明確;b. 故事的結構比較單純;c. 故事的世界比較容易理解;d. 語言文字的使用也簡化一些;e. 吊的書袋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閱讀速度上比較迅速,或許如此,儘管還是有村上獨有的緊張感和神秘感,讀到現在會覺得整體而言比前面兩本鬆散一些。我不否認或許也是我很機車加三級,我也願意接受「有種你自己寫一本啊...」這種批評。

出我意料之外之一,這是一本愛情小說。當在Book I中間,本書大梗終於出現的時候,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我還是心動了,當時心裡的確也冒出一句:「挖哩,原來是愛情故事呢,嘖嘖嘖,六十歲村上果然不同囉」。

出我意料之外之二,讀著讀著總覺得跟東野圭吾《白夜行》有著某種相同的氣味--當然東野圭吾那大辣辣、「十頁之內、必有人死」的快節奏,完全自外於村上如古典時代音樂家的結構;另方面,也可以說本書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遇見百分百女孩》(或男孩),我自己比較喜歡後者的理解--儘管兩個都出自於我。

出我意料之外之三,村上有意識地在書裡加入女性的觀點,這可是前所未有的ㄋㄟ。我不只一次與同事W討論過村上春樹的男性本位主義--出於極度自戀的一種男性本位,雖然每個故事裡的女主角都十分獨特且令人印象深刻,但那畢竟是出自男性本位所形塑出的形象。《一Q八四》裡面竟出現一個女性觀點的主人翁(當然這說得也有勉強,因為作者還是男人),應該說是heroine才對,具有主體的動機、行動和目標,這實在太新鮮了。

應該是從《跑步》那一本開始,我就覺得村上變了,他的語言還是帶有那種繞圈圈的韻律感,他的結構還是縝密且均衡,可是內含變得非常直接而坦率,要批判就批判,要幽默就幽默,要陳述自己的世界觀就陳述,不像過去總是畫一個遙遠的世界,充滿隱喻暗喻寓言和魔幻寫實,意義是甚麼,你自己猜。

sentence

「心裡只要能喜歡誰,人生就有救了。就算不能跟那個人在一起」。p.258
「所謂人變自由到底是甚麼樣的事情?她經常自問。就算能從一個檻欄順利逃出來,那裡也只不過是另一個更大的檻欄嗎?」p.248
「可能性,從深處慢慢溫暖他的心」。p.240
「無力感,會多磨嚴重地繼續侵蝕人們的心」。p.222
「所有的藝術,所有的希求,和所有的行動和探索,都可以想成指向某一種善(by Aristotle)」。p.232
「所謂的世界,就是一種記憶和相反一方的另一種記憶永不休止的爭鬥」。p.399
「世界大多數人不是相信真相,而寧願相信希望是真相的事情」。p.331

PS:
謝霖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
unbelievalbly beautiful
十年之間我不停不停地自問
誰的無伴奏是我愛盤?
結果還是謝霖
謝霖的巴哈無伴奏
book 1悠遠空靈
但book 2有淡淡的哀愁
十年前我不知為何會有淡淡的哀愁
十年後我亦不理解
對謝霖超級不熟
為什麼會喜歡一個不熟的演奏家的特定曲目
好神秘好神祕
聽了好幾個月他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越聽越覺得那小提琴真是又紮實又動人
印在CD上的謝霖誘發我去買回巴哈無伴奏

謝霖的巴哈無伴奏真是動聽到翻的一個版本
orangebach 2009-11-24 08:28:00

密爾斯坦我也喜歡

各有各的好

其實聽久了就發現根本沒甚麼好不好

很多時候都是東喜歡一點西喜歡一點

聽久了有些好聽的也變不怎樣

沒聽夠怎麼聽又都覺得好聽

所以到後來我都只確認自己能聽能接受就好

聽音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好好過好它

這是我的想法

busoni 2009-11-24 04:25:30

這麼多年了,我的看法仍然跟當時跟妳說的一樣,

我比較喜歡密爾斯坦........

orangebach 2009-11-23 01:26:13

是啊,他拉得真的很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