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2, Oct.24:馬卡龍(macaron)
倫敦的食物名列全球第一名糟,這大概只有百分之八十真實。
那在潘多拉盒子裡面的百分之二十是甚麼?答案是:甜點。
雖然英國本身的約克夏布丁、scone等當地甜點聽了讓人依舊提不起胃口,別忘了倫敦地處歐洲中心,在這裡輕易就可以吃到高檔的奧地利沙河蛋糕、法國水果塔、德國起司蛋糕和歐洲各地巧克力。在這多國甜點裡,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法國小甜點--馬卡龍( macaron)。
馬卡龍這幾年在台灣紅透半邊天,印象中最早是糖村開始的,接著不知哪家引進在法國發跡的日本甜點鐵人青木定治的馬卡龍,接著是國賓飯店的西點店有馬卡龍,然後法國百年麵包店PAUL引進法國馬卡龍,然後今年以來開始引人注目的手工甜點店如品悅醣、珠寶盒也都有自家的馬卡龍。
原本我很瞧不起馬卡龍,兩片小餅夾心而已,跟小時候西點店賣的那種東西差不了多少,可是一片小小的馬卡龍便宜的四五十元,貴得將近一百元,簡直是騙錢的玩意兒。可是今年四月第一回來到倫敦的時候,因為同行的人愛吃甜點,加上倫敦的PAUL比台北便宜太多,我就買了馬卡龍來吃,吃完就此愛上馬卡龍。而且我喜歡大的,不喜歡小的,大的吃起來才過癮。
好吃的馬卡龍讓口腔上天堂,難吃的馬卡龍讓錢包下地獄。
馬卡龍分為外面的小餅,和中間的夾心,一般通常都把重點擺在夾心的滋味,實際上馬卡龍的優劣卻是以小餅分高下。
小餅的妙處在於表皮要脆,但內裡要黏密,然後脆的表皮與黏密的內裡要緊緊扣和在一起。當你用叉子輕輕切下馬卡龍的時候,表皮應該是立刻碎開,接著應該要感受到如同切下蛋糕一般地柔軟感受,黏密的內裡和內餡緊緊擁抱住你的叉子,甜點應該有的溫暖幸福感受,在這一刻便透過叉子傳達到你手裡;雖然還沒吃到嘴裡,可是那份手感已經暗示你:「吃下我是多麼甜蜜的一件事啊!」
夾心的妙處在於內餡要甜而不膩、綿密卻不黏滯,同樣在叉子切下去的那一刻,你可以感受到內餡的柔軟與綿密,如果切下去的感覺是略帶乾澀的,抱歉你的錢包已經下地獄了。馬卡龍的內餡的確相當甜,尤其是巧克力餡、焦糖餡甚至綠茶陷,都可以甜到要你命,怕甜的選擇水果或香草餡比較能夠忍受,不過馬卡龍這種點心的原意不是要單獨享用的,原則上一定要配茶或咖啡,如果配上茶或咖啡,馬卡龍的甜度便顯得剛剛好,足以中和茶或咖啡過於剛強的性格。
接著拿起這一口送進嘴裡的時候,一開始會有些微的咬感,因為你會咬碎表皮,但那只是幾秒鐘的事;接下去的時間你的口腔將充分感受馬卡龍帶來的甜蜜溫暖,那是一種互相依賴卻又互為獨立的甜蜜感,不會像起司蛋糕一樣巴著你的口腔不放,也不會像布丁一樣在口腔待不了多久便想滑入食道,更不會像戚風蛋糕一樣在口腔就地解散。你會願意給這樣的口感足夠的時間。
這是好的馬卡龍,那糟糕的馬卡龍呢?
小餅的表皮之下,內裡是空的!這是吃到馬卡龍讓我最氣的地方!叉子一切下去,表皮如地層下陷般陷落,露出裡面薄薄一層內裡,跟偷工減料的基本建設工程一模一樣!馬上就想扔掉它。接著內餡是種死甜,卯起來一直加糖,實際上馬卡龍的內餡需要添加許多種不同原料搭配出來的層次感,不光是糖的死甜,然後乾澀。喔,天啊,用想的就覺得浪費錢,放進嘴裡是一種褻瀆。
先去聽音樂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