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1 08:33:19orangebach

來點indipop吧--我的小機場my little airport

最近無意間聽了My Little Airport的07年專輯:「我們在炎熱與抑鬱的夏天,無法停止抽菸」;儘管許久沒聽,Indipop還是可愛地很好聽。

My Little Airport是我接觸的第一個Indipop的樂團,而且是個香港團。我雖然對於香港一地和香港人有著極深偏見,但不可否認,MLA是Indipop中一等一的天團,拿去與世界各地的Indipop團相比,MLA都不遜色。他們在04年錄製的第一張專輯「到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之後的「只因當時太緊張」,到「我們在炎熱與抑鬱的夏天,無法停止抽菸」,詞曲創作上的自由與素直,營造出一種青春的氛圍,氛圍中有著小小的悲與小小的喜,絕不至於感動人心,可是心臟總是會因此而認真跳動著。

我聽Indipop大約有四、五年的時間,會聽Indipop也是個相當奇怪的際遇。

有一個現在已經失聯的網友,很喜歡找我訴苦,他要幫家人還債啊,他跟女友分手啊,他找工作很辛苦啊,他當兵啊、創業啊甚麼的。聽了一陣也就覺得「根本是執行力有問題!」,把拿來訴苦的時間去為自己做點甚麼,應該也會讓自己更好過些吧?只是我們非常不熟,以致我倒也沒有說甚麼太直接的建議。

他對我唯一的貢獻,就是在網路上傳給我聽MLA的專輯: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Indipop的青澀的確滿深得我心,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的手機等待音樂便是MLA的「只因當時太緊張」等三首歌,可是等待音樂的音質實在很抱歉,朋友們接了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叫我取消那三首歌,說廣東歌有夠難聽的。當然我也等過了好久後,才取消,那時朋友們已經懶得抱怨了。

Indipop,有人直譯為硬地搖滾,但並不成為一個普遍的用語,多數就維持英文的說法,indipop;台灣的草地音樂節,音樂類型就很接近indipop。如果你到維基百科去找Indipop,會出現兩個意思,一個指的是印度搖滾,另一個指的是種單純的音樂演出型態,原則上是人聲再搭配一個手工操作的樂器,這個才是我所說的indipop。

以MLA來說,一個女聲搭配一個鍵盤(有時是電子琴,有時是手風琴,演奏會上是標準鍵盤);陳綺貞,也可以將其歸類為Indipop,是人聲加上吉他;日本小事樂團,every little thing,一個女聲加一把吉他,某種程度上是種Indipop的進化版本。現在的Indipop或多或少都會加進合成樂器,讓音樂聽起來更豐富些,不過這樣的融合有點像是兩面開口的刃,如果比例失當,很容易扼殺了原本indipop專屬的素質和青澀,變成一種刻意的早熟,反而不三不四。

對我來說,旅行時特別喜歡聽indipop。

去年下半年去了四趟美國,其中多數去到東岸,那些時間裡雖然疲於奔命,但等到偶爾有個空檔的時候,莫名所以總是會聽日本kiroro。kiroro是兩個女聲加一把吉他,她們的旋律比較強,其實比較偏創作團體而非indipop,只是主唱在音質上頗為青春,也就大膽歸類為一點indipop吧。

在冰島出差的時候,冰島也有很多的indipop創作者。冰島是個音樂非常發達的國度,一年一度的雷克雅維克音樂節總是吸引歐洲和日本年輕人飛來這裡參加音樂會。雷克雅維克街上有個叫做12 toner的唱片行,裡面以當地創作為主,上回我就在那裏敗了兩張indipop。

我想冰島的indipop,歌詞是非常大的特點。身為全球出版量最大、教育程度最高以及詩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冰島的indipop歌詞創作的確就像詩一樣美,而且唱片的設計精緻而講究,自然價錢也相對高。最嘔的是,同樣的唱片,在機場買比在市區唱片行買便宜許多!

異國異鄉異地,多數時間心思是放在外面的,很少是放在離自己很近的地方,也很少放在自己身上,心思都是在外圍陌生的環境上游走。或許因為這樣吧,聽古典音樂或者爵士樂,很容易恍神,而且聽沒多久就感受壓力很大,反而indipop有種輕鬆的解放感,就這樣養成了一種旅行時聽音樂的小癖好。

今年十月份,MLA好像要到北京一個PUB演出,我也希望哪天她們會來台灣表演;親眼見到inpipop,應該會覺得更可愛吧?

上一篇:觀點

下一篇:貝多芬的第二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