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10:01:50香港商業資訊

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重點

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重點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延續了下行態勢,且降幅有所擴大,並創1992年以來季度累計同比增速回調時間最長記錄。這既是多重週期因素交織、內外需求下降疊加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速增長階段的轉換。面對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應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宏觀需求政策的基本穩定,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確立穩增長、穩效益、防風險的宏觀調控基本思路;重視改革導向的供給政策,激發供給活力,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為中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經濟增長階段轉換背景下的宏觀政策選擇

在增長階段轉換的背景下,宏觀需求政策應著力促進國民經濟在與增長階段轉換相適應的軌道上平穩運行,同時重視改革導向的供給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應當成為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宏觀政策的重要取向。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8.1%,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別下降1.6和0.8個百分點。 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其中4、5月份增速已回落至10%以下。從GDP季度累計同比增長數據看,本輪經濟回調始於2010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已經持續了8個季度,這是我國自1992年開始發布該項指標以來,回調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6個季度的回調期。從發展趨勢看,歐洲各國左翼思潮和民粹主義盛行,宏觀政策協調的難度加大,歐債危機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並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新一輪的影響和衝擊。隨著住宅銷售下降和新竣工項目投放增長,國內房地產庫存將達到峰值,前期房地產企業通過信託渠道獲取的資金,還款期也將集中到來,房地產企業特別是中小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鍊更趨緊張,房地產投資增長短期內將延續回落態勢。用近年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與GDP之間的關係推算,4、5月份工業增加值增幅對應的GDP增長僅為7%左右。在2001年—2010年的十年間,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長10.5%。當前的經濟增速明顯偏離了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歐債危機再度惡化、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國內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階段等,導致我國短期需求明顯下降,這是當前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要看到,在經過了三十多年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之後,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發生變化,我國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趨於下降。當前經濟增長持續回落、明顯偏離過去的平均增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速增長階段的轉換。在1978年—2010年的32年間,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長9.9%,被國際社會譽為“中國經濟奇蹟”。在經過了三十餘年的高速增長後,我國經濟基本面正在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或未富先老;勞動力供求關係從供過於求轉變為供求基本平衡和低端勞動力的短缺、工資快速上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空間縮小;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和空間下降;區域增長格局發生變化,東部發達地區經濟增長明顯回落等。從2011年各省、市、區經濟增長速度排位情況看,重慶、四川、貴州、內蒙古、陝西等西部省市區位居前列,而東部發達地區的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分列倒數1—6位。

從國際比較看,經濟增速逐步下降,符合追趕型、壓縮式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日本、韓國、德國在相似發展階段曾經出現過經濟增長大幅度下降的情況。與之相比,我國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 2010年貴州省的人均GDP僅相當於上海市的17.7%,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較大。 2011年,城鎮化率僅為51.27%,比上年提高1.32個百分點,城鎮化提升的空間仍然廣闊。在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達到增速下降的收入窗口的同時,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收入水平較低,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我國有條件把經濟增速的降幅控制在20%—30%,從而在中長期保持7%—8%的中速增長。

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實質上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就宏觀政策與增長階段轉換的關係而言,宏觀政策要順應而不是抵觸增長階段的轉換,特別要防止過度放寬宏觀政策而使經濟重回以往高增長軌道的傾向。從日本、韓國的經驗看,一旦潛在增長率下台階,擴張性政策並不能拉高增長速度,反而會推動經濟泡沫化,積累新的風險。同時也要看到,增長階段轉換也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宏觀環境,宏觀政策也需要適時適度調整,防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內增速過快下滑。從中長期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已經不是短期宏觀經濟政策和外延式增長能夠達到的目標,必須從體制、機制等方面入手,通過改革的實質性推進,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同時,加快我國增長動力從以要素投入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轉變。

因此,在增長階段轉換的背景下,宏觀需求政策應著力促進國民經濟在與增長階段轉換相適應的軌道上平穩運行,同時重視改革導向的供給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應當成為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宏觀政策的重要取向。

確立穩增長、穩效益、防風險的宏觀調控基本思路

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既是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的必然結果,也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良好宏觀環境,穩增長是要把經濟增速穩定在新的中速​​增長階段的平台上,而不能以重回以往高增長軌道為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宏觀經濟政策強調穩增長,其實就是穩就業,而穩就業就是保穩定。近年來,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速度明顯下降,“民工荒”、“招工難”也反映了勞動力供求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就業壓力有所減輕,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而保增長的壓力明顯緩解。因此,從經濟增長與就業、社會穩定的關係看,短期宏觀調控應放棄高增長目標,容忍經濟增長的適度回落,並引導經濟增速逐步回歸到中長期潛在增長水平。顯然,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下調為7.5%是合適的。同時,從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看,經濟增速適度回落,有利於抑制需求過度擴張和短缺而引起的通脹,有利於增強需求約束,促進行業兼併重組和優勝劣汰,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和發展方式轉變,也有利於逐步與“十二五”規劃確定的7%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相銜接。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從近期和以往較長時期的經驗看,經濟增速下降,將直接影響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並可能引發一系列風險。在現有增長模式下,我國企業具有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特徵,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速度與規模。在經營方式和盈利模式未能根本轉變之前,一旦短期內增速明顯回落,企業效益也會相應下滑,並將波及到財政收入和金融資產質量,從而引發系統性財政、成立香港公司中國外資公司離岸公司FAQS金融風險。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伴隨著經濟增速短期內過快下滑,都出現過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企業效益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今年1—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7%和9.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9.3和21.4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扣除不可比因素後分別僅增長5%和4%左右。 1—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月比下降1.6%,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78.2%。顯然,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及時扭轉,可能出現增速回落——效益滑坡——過度悲觀預期——生產和投資收縮——增速下降的惡性循環。實際上,在高速增長階段,各種矛盾和風險往往可以被高增長、高效益所掩蓋;經濟增速回落,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下降,各種矛盾和風險則可能集中爆發。

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回落的過程中,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已經開始發生。一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將迎來集中還款高峰,在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大幅度下降、土地出讓金收入明顯減少、投融資平台再融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局部地區可能面臨一定償付壓力;二是增長放緩後,產能過剩的問題凸顯,過度競爭、惡性競爭不可避免,行業贏利能力和贏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行業可能出現較大面積虧損,部分企業經營將陷入困境;三是目前已經形成了地方財政高度依賴、銀行較大程度依賴土地和房地產行業的格局,民間信貸較多介入房地產業,短期內房價如大幅下降,銀行、地方政府都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將會打破財政、金融系統的脆弱平衡;四是不規範的民間借貸和泡沫經濟結合,一旦出現資金鍊斷裂,可能引發較大衝擊,出現群體性事件。

長期以來,政府、企業、市場和社會適應或習慣於高速增長的宏觀環境。短期內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上述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可能演變為趨勢性、全局性問題,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為保就業、保穩定而保增長的壓力明顯緩解之後,考慮到短期內企業經營方式、盈利模式難以根本扭轉的現實,需要確立穩增長、穩效益、防風險的宏觀調控基本思路,以實現增長階段的平穩​​轉換。穩增長,主要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以防止短期內經濟增長大幅度滑坡為目標,從而穩定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為微觀主體的調整和增強對新增長階段的適應性爭取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把矛盾和問題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既是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的必然結果,也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良好宏觀環境,穩增長是要把經濟增速穩定在新的中速​​增長階段的平台上,而不能以重回以往高增長軌道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