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同事心
無論同事在工作中可能給你帶來怎樣的麻煩,但假若你覺得在某一個單位內工作一直不順心,那麼恐怕歸根結底很少是別人的錯,十有八九是因為你根本不瞭解你那些朝夕相處的同事們,更不懂得如何去駕馭並獲益於他們。姐果你以為要成功只需要知道要做什麼,如何去做,就可以的適,那你就太過於天真了。事實上,工作中任何一個步驟的推進都不得不連別人也考慮進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處理與他們之間的問題。 一位賽車冠軍說:"當我的賽車追另外一部車子時,我要先明白駕駛人的缺點。為了要超越他,我必須在後面等一會,看他如何動作。這時侯我不是只落後他兩三個車長的距離,也許是五到十個車長的距離,而主部賽程只有20或30英里。我在他後面,等著看事情的演變。有時侯我會對他施加一點壓力,看他會受什麼影響,然後我又落後一點,讓他多一點自信,因為他的安全感會增加一些,也就是他會認為自己開得更快了一些,其實並不是這回事。換句話說,他會弄不清我到底在哪裡?他到底佔了多少優勢?因此他會陷入頭腦混亂狀態。大多數的人都會在壓力下犯錯,或者是他認為自己佔了優勢而稍作鬆懈。 "假知我到了要超越這個傢伙時……我還得等待一會兒,去突破他的防衛,而讓自己進入最佳應置。這時候就得全靠經驗了,你得非常冷靜和把握得恰到好處--這時候你得有慢速時的一切判斷能力,但當時車速是達到極致的。你得忘了速度因素,忘了你所要競爭的事物,忘了速度、跑道、車子和真他的賽車手。你忘了速度,這樣可以讓你有充分的時間開到最有利的超越位置,以防止別人的阻擋。一般人也許會認為這樣超車很危險,但我這樣不僅可以超越前面的車子,他還會感到莫名其妙。 "我欺騙了他,他再也追不上了。假如我要超越一部左手開車的人,我就從他左邊超越過去,而且我就只領先他一點點,很少的一點。雖然只有一英尺,但他絕對追不上采,因為在轉變處只有這一條車道。其他的地方都已被輪胎壓得一片泥濘,容易打滑。假若他想進入同條車道時,我就輕易佔住轉彎處,他怎樣也超越不了我。當然,他可能盡量要超越我,但我早就觀察出他不是那種賽車手,他不會冒我所敢冒的險。" 除非你能透徹地瞭解對手,別指望欺敵戰術能夠生效。 這位冠軍的成功是當之無愧地,因為他完全看穿了對手的心,從兵法上講,便已是爭取到了百戰不殆的絕對優勢。這種人往往是最難擊敗的,然而試問又有誰甘願永遠處於被動受敵的劣勢呢? 理解下級等於幫助自己 如果我們想讓員工心甘情願的效忠工作,就要學會理解和欣賞他們本來的樣子。
凱莉夫人是一家著名美容院的老闆,最近她正被一個"不爭氣"的員工的蠻橫所困繞著。 格雷絲在美容院裡已經干了近3年了,是元老之一,也是技術最全面,幹活兒最漂亮的一個美容師--正因為這一點,凱莉夫人才一忍再忍,沒捨得"開掉"她。因為至少每天有3分之一的老顧客是衝著格雷絲來的。然而這3年來,格雷絲一直在給凱莉夫人以及美容院惹麻煩,她脾氣暴躁,經常摔東西,動不動就與其他同事大吵大鬧、甚至動手,並且時時無故得罪服務對象。凱莉夫人對此常常怒不可遏,又無計可施,畢竟再找一個格雷絲這樣的好美容師不容易,況且說實話雷絲還有更多的才華沒有施展出來。萬般無奈,凱莉夫人去請教了一位從事成人教育的老朋友。 朋友聽了她的訴苦之後,要求凱莉夫人用紙條寫下所有她所知道的格雷絲的情況,比如:她的生活背景,她的需求,她的擔憂和煩惱,她在工作及家庭中的失意和挫折,她面臨的情境是否也會使我們大多數人不悅?等等信息。 起初凱莉夫人覺得一無所知,細細回憶一番直接和間接地信息後,她吃驚地發現,當她客觀地看待格雷絲時,她竟瞭解有關格雷絲的那麼多東西,可以前她卻覺得格雷絲簡宜是個謎,令人困惑不已,她與格雷絲之間簡直永無溝通之日。 然而,當她開始寫下一些短句時,她吃驚地發現,她竟知道些答案了: --格蕾絲被一個她認作姑姑的人撫養大。她也許是也許不是她的媽媽。她對他的父親一無所知。 --傳言格蕾絲的"姑姑"有一串同居的男朋友,其中有些因暴虐而知名。 --格蕾絲住在一幢分宅公寓裡,裡面住著許多問題家庭。 --格蕾絲患有氣管炎,並且經常曠工。 --她在美容院裡沒有朋友,男孩都不進喜歡她。她對女孩懷有惡意,她們也都迴避她。 --周未休息時我常常把格蕾絲留下來加班(這使得她沒什麼機會和其他的同事交朋友!) --當我們偶爾給格蕾絲點額外的事兒做時,她也能幫上忙,儘管她需要不時的督促。 --格蕾絲不誠實、不可捉摸、富於攻擊性、抽鼻子、不招人喜歡、而且大多時候極為討厭(如果我是像他那樣被撫養大的,我說不定會更糟)。但她也是脆弱的、困惑的、不幸的。她有動人的微笑並且有時帶給我令人感動的小禮物(我懷疑她是偷的--這裡我又以偏見行事了)。 當討論她所列舉的這些時,凱莉夫人驚愕於沒有為格蕾絲做得更多。問題的一部分在於她把自己的職業生活搞得那麼困難以至於她難以感受到對她的同情。但是,當她冷靜地看待她的情況時,她就清楚地看到,她能做些事情來幫助格蕾絲。具體說,她能夠: 1.不再責備格蕾絲的固有稟性。顯然她對她的大多數缺點沒有責任。 2.嘗試與她的親人接觸,瞭解她生活的更多細節。 3.當她因為氣管炎而曠工,不扣發她的薪水。 4.創造機會給她的工作打好分,並當著其他員工的面表揚他。 5.不再在周未工作休息時扣留她,給她更多機會與其他人打成一片,勸說其他一些同事來善待她。 6.給她更多機會幫助做美容院的工作,對她的努力給予鼓勵(當她做這些工作時,藉機與她進行私下的談話,以便好地瞭解她並建立友好的關係)。 凱莉夫人很現實地知道,她行為上的這些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轉變她與格蕾絲之間的關係。但是她確信這是重要的一步。幾周以後她發現整個集體的情況大有好轉。格蕾絲對這一些善意作出了反應一她的情緒變好了,同時也更合作、更樂於助人了。老闆對她的興趣和友好的關注使她在同事心目中更有地位,因而她變得更受其他人的歡迎,對他們也就不那麼有攻擊性了。 凱莉夫人認識到,因為在家中受到忽視,格蕾絲極需受到注意,因為她不知道怎樣表現才好,所以就一直靠搗亂來贏得注意。她自己曾因為只在她表現不好的時候注意他而把事情搞得更槽。現在她創造機會讓她因為表現好而得到注意。 最能給人啟迪的是,凱莉夫人承認她對格蕾絲態度的改變使得她更容易忍受她而不感到那麼討厭。更好地理解她意味著她在自己心中可以諒解她所做的某些事情。"我不斷告訴自己感謝上帝,我和我們其他人都在這樣做"。儘管凱莉夫人認為她不值得過多的稱讚,但她承認她現在感到她給予格蕾絲的善待比她今生從其她任何人那裡得到的都多,這真令人高興。 凱莉夫人的經歷表明,由於不願意費心去理解他人,結果我們不但使他們的生活更困難,也使我們自己的生活更糟糕。凱莉夫人是一個細心、敏感的人,但她與格蕾絲之間的衝突使得她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不關注她的問題。不是去注意下屬何以成為目前這個樣子,而只是注意她自己對她所感到的不滿與憤怒。由於不能幫助下屬,她也就不能幫助她自己。一旦她花費時間來幫助,她就發現自己的管理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了。 "老闆"的日子也不好過 要認識到上司可能遇到的困難,並盡可能將你的困難與工作掛鉤,而不是與上司本人掛鉤。
大多數人都聲稱:他們的工作不順心,工作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及大量困難的根源都是在自己的上級那裡,而不是在於自己的不忠心亦或被抓住的不足。 也就是說,人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同事、被上級所理解和體諒,卻很少認為自己應該如何去認識和瞭解上司們。的確,如果有人獲取了地位、職業成功,我們就認為他們沒有理由感到不自信,或需要更多的支持、聲望和褒獎。而事實上,"老闆的日子也不好過。" 一個人的成敗本與工作性質無關。公司總裁和看大門的人一樣被要求在他們各自崗位上取得成功。一個人是不是成功者,並不應由他的地位而是由他的事業心來決定。 但社會之所以複雜,就是因為應該的事往往不是現實。在生活中,一個人是不是成功者,恰恰是由他的地位而不是由他的事業心決定的。作為代價--修改真理的代價--成功者比起其他任何一種人來,更無法隨心所欲。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情感,他命中注定要生存在圍困他自己的樊籬裡。 如今我已經在這個位子上干了6年。我熟知我的工作,熟知我的公司,可我並不認識我的老闆。這樣正合我意,我也不想認識他。可是幾個星期前,他邀請我下班後出去喝一杯。原來他有一些個人的煩惱,他想擺脫掉那些煩惱。這不,我給這傢伙干了這麼多年,突然間他變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這可是頭一遭見過。太實實在在了:他的老婆酗酒,孩子們不可救藥,他債台高築,還有同他的女朋友之間的麻煩事兒--他何必全部向我抖出那些事來。我不願意抬頭望去的時候看到的只另一個麻煩纏身的可憐蟲呵--我想我看到的是老闆。 老闆是現實生活中公認的成功者,許多人拚命的工作,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成立公司,做老闆,給自己幹活!而他--老闆,同樣是一個麻煩纏身的可憐蟲。 在現代的工作世界裡,幾乎沒有了鐵面上司的活動餘地。老闆已不能一味的頤指氣使,而工人亦非只知卑躬屈膝。就連一位大肆鼓吹權力無情的人也承認:"今天的僱主,無論他是公司總裁或是辦公室主任,都已不能再沉湎於適者生存這一絕對原則的樂趣之中。"現在,一個老闆應當既是顧問、精神病學家、知心朋友、教師、牧師,又是(很小程度上的)哥兒們和(很大程度上的)父母親,既是將軍,又是三等兵。 所以,今天的一老闆們"便可能被人們對他的要求所壓垮。他們可能覺得難以達到這些要求,或者陷於自己所不喜歡卻又不得不裝出很喜歡的樣子去工作。或許他們可能因為缺智少謀,員工替換,成功的異想天開以及輿論界的關注而感到受挫折。他們可能不是不想與下級同事共同分憂,而是忘記了所有的技巧,從而把他們的不足與挫折發洩到了這些下級同事身上,接著便導致了本可避免但又無力避免的關係問題。 另外,像我們其他人一樣,上級同事可能有時會有干擾其職業生活的個人問題。或者他們有一些個人問題使得他們過於依賴於權力和重要性這樣令人興奮的感覺。在職業能力和人格成熟的表面下,他們可能隱藏著一個不成熟的自我,只能滿足於不斷證實它有權力支配下屬的行為和情緒。 理解這些可能有助於我們在與上級的關係十分難處時不那麼感到氣憤和煩惱。對於我們造成困難的人我們大概不能直接地做什麼或說什麼。我們的工作機會、我們的提升、甚至我們的事業可能都掌握在他們的手裡。唯一的補救方法可能就是基於這種理解在我們自己身上花些功夫,向我們自己證實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我們的職業能力或我們的人格特質而是那個我們不與之相處的人的職業優慮或個人失敗。 如果你覺得合適(或迫不得已)把事情與他或她挑明,就要求一次見面,你會有時間作好準備,通常比在火頭上大發牢騷效果要好得多。仔細考慮你想說什麼,盡可能不要摻情緒性的東西(並非因為它們不重要而是因為難以對付它們作出準確的解釋),而只要著限於簡單的事實。不要過分謙卑或作不必要的辯解,但也不要過於敵對。如果人們認為他們正受到人身攻擊,就可能變得很有戒心(甚至有時有攻擊性)。特別是如果老闆有一個特別脆弱的自我,直截了當地對他個人進行批評就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但如果不得不進行這種批評,也要盡可能不具有威脅性,不那麼情緒化。並且要力求簡明。要直入主題,只讀最重要和最緊急的事情,並且要表明在關鍵時刻你能保持頭腦清醒和情緒穩定。 一位年輕人曾對朋友這樣描述過他的上司: 我曾經在會計部那個傢伙的手下幹過。我當然想在公司裡往上爬,而且我總覺得唯一的途徑就是坐上他那把交椅。可我毫無辦法。我是說,他總是忙得不亦樂乎。那傢伙的工作能力大得叫你不敢相信,而且因為我總是不想退出競爭,這幾乎要了我的小命。我永遠沒佔上他的位子,當然,還是得到提升了。我那樣沒命兒地工作,以致人們都開始注意上我了。其實,推薦提拔我的人,也正是那個傢伙。 毫無疑問,在某些情況下,互為對手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光是象徵性的。比方說,假如一個男人突然發現自己是在一個年齡比自己小的男人或女人手下工作的話,那麼幾乎毫無例外地要發生真刀真槍的衝突。 當然,小上司和老工人的問題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在《論成為公司裡的頂樑柱》一書中,本來大無畏而樂觀豁達的作者在此卻奉勸人們說:"假如你突然發覺自己在向一個比你年輕的人匯報工作,那麼你有三種選擇:1.奪佔他的位子;2.撂下你的挑子;3.咬牙切齒地忍受眼前的日子。"但是他又補充說,你絕對逃脫不了這種尷尬處境給你帶來的羞辱和憤怒。在這裡,這個上司任何的調整都是無濟於事的,相反,他要麼同自己的偏見言和(從而以此擺脫偏見),要麼忍受固執偏見的後果。 然而,對上司的憤怒並非總是受壓抑的結果,相反,它可能由工作中一個建設性、甚至是必要的因素引起。一個雖然對工作不大樂意,但又沒有能力撂下挑子的上司可能會有一種真正的需要,想為他鬱積起來的憤怒找到一個發洩的突破點。在此情況下,上司就成了公司的化身--對,我們又回到象徵上來了。通過把敵意指向那個化身,這位下級因而得以排解一些做下級的痛苦。(這似乎並不公平,但大多數老於世故的上司卻把它當做他們角色的一部分而予以接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正要抱怨他們的上司如此富於競爭性和攻擊性。以致在他們手下賣力成了身心的磨難。但是,即便他是那最講道理、最溫文爾雅的男人,通常也要被他的下屬看成敵人。要想逃避這種敵意是不可能的--一個上司也沒有力量去逃避。讓一個人對他的上司發洩心中的憤怒,再讓這位上司向他的上司發洩,這要比向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人發洩強。 上司與下屬的關係,其實也許是在這個工作的世界裡唯一一個讓神話扮演了悲喜兩重角色--而不光是反面角色--的地方。 瞭解他人的動機才好"敷衍行事" 敷衍是人際關係大棋盤上的馬和炮,是時刻都用得著的常規武器。
我們一旦被人敷衍,便會忿忿不已,甚至橫眉立目,咬牙切齒,其實大可不必。 試想有哪一日我們不被人敷衍,又有哪一日不敷衍別人呢?如同牢騷,在我們讓別人不要發的時候,自己何嘗沒有發呢? 難怪有人說:"敷衍是社交主旋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音符,是人際關係大棋盤上的馬和炮,是時刻都用得著的常規武器。" 何謂"敷衍",《現代漢諾詞典》說:"做事不負責或待人不懇切,只做表面上的應付,敷衍了事。"而我們所指的敷衍並不是指"做事",而是單講"待人"--"只做表面上的應付。"有時,這種"應付"往往不僅是應該的,而且簡直是必須的,無可抱怨和指責甚至是善意的配合。 工作中,一個真正懂得敷衍的人絕不會胡亂去拍上級馬屁,冷眼迎接同事的熱情,而是總要察言觀色,深刻瞭解了對方的動機之後才胸有成竹的去行事。因為由於誤解他人動機而造成的種種隔閡與糾紛的例子在工作中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需要,我們都有可能立即舉出一兩個這樣的人;我們與之共事已久,相當瞭解,卻又極不易相處。問及關係處得不好的原因。則總是首先要去埋怨對方,認為是對方在故意難為我們--也許是他格外高興這樣。 同樣,如果有人模稜兩可地評價我們,我們就想像自己發現了帶有敵意的成份。如果有人該講我們時卻沒有謝我們,我們就認定他們不是感覺遲鈍就是不感激我們的幫助。如果我們的同事對我們的過失表示開心,我們就會假定他們不尊重我們。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問題的一部分當然在於我們出乎自然的那種自我中心。而另外一點便是我們不瞭解他人的動機。通常我們總認為發生在身邊的大多事情是針對我們的,而實際上大多數其他人正像我們關注自己的事情一樣關注著他們自己的事情。應當承認,有時別人確實會故意對我們做出不僅的舉動,但即便當人們唐突無禮時,也很有可能他們並非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針對個人,而且他們或許竟沒有注意到他們造成的好印象。因為有的人比其他人感覺遲鈍些,也可能如果有人對他們說他們對我們說的那些話並不能引起他的絲毫反感。所以實際上他們完全不知道我們受他們傷害的程度。 當然,我們不能總是避免賦予他人的行為與動機,有時倒是很有必要認識到他們行為背後所儲藏著的東西。我們就更易於精確地識別他們的動機。 一旦學會認識他人的動機,有的放矢地去行事,成竹在胸地去"敷衍",也就不僅不會遭人反感和排斥,反而能大大提高你的辦事成功率以及更加良好的人緣兒。 說實話,"敷衍行事"幾乎沒有禁忌,對上級、對下級。對同事均可施之,因此,我們也理所當然受到這種人或那種人的敷衍。只要是利人、利已、無損於感情,又能巧妙地把工作做好,不露聲色地贏得了人心,那又何樂而不為呢?"敷衍"本身是個消極之詞,而其結果卻可能是積極的。 當然了,不該敷衍的又是萬萬不能敷衍的,即便你對他的動機瞭如指掌。更何況,我們不能總是賦予他人的行為以動機,有時倒是很有必要認識到他們行為背後辦所隱藏著的東西。 整日周旋於沒有硝煙卻似戰場的辦公室裡,看穿同事心固然是最基本的生存與自我保護之道,但過度的敏感與"過敏"都是不可取的。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 察顏觀色,不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為了與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進。
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認為自己稱得上是"知人善任"(儘管大多正好相反!)。特別是那些處於管理工作的人喜歡以能恰當地概括他人自詡,而許多很有希望的前程卻因此被扼殺。那麼,是什麼使得一個人能評判他人呢?若是能在心理水平上說明這一點就好了,但不幸的是這不可能。比學術知識和廣泛的經驗更為重要是密切關注他人的能力。 在某些情況下,這樣一種技巧可能源於利用和操縱他人的需要(遺憾的是,許多社交操縱者很善於操縱他們的犧牲品),但這更經常地來自對他人的敏感和一種好奇心。如果我們過於關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接著想要說的東西,那麼我們不但沒有正確傾聽他們的話,也沒有觀察他們,因而漏掉了面部表情和身體姿態這樣的重要線索。 在最簡單的水平上,這些線索告訴我們另一個人如何專注於他所說的東西,當我們說話時他們是否在聽,他們是否贊同我們,他們是否感興趣,他們是很緊張還是很放鬆,以及--這或許是最重要的--他們是否覺得該停止談話了。我們都忽視所有的社交信號,他們在我們移向門邊時依然喋喋不休,可是我們是否也注意了對他人社交信號的反應呢?答案並不總是像看起來那樣清晰。 如果我們加以留心,那麼大多數社交信號,特別是處於較正式水平的那些,是不難加以識別的。表示聽者不耐煩、急於趕時間或緊張不安的社交信號,包括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誇張地歎氣、向表或門掃視、從椅子上欠起身子、表情不悅、呼吸急促、向上凝視、手和身體不安地移動、緊張地清嗓子、態度與姿式緊張、多次試圖攔住話頭。 這些可能由下列句子(經常是不完整的)加以補充:"嗅,我真是必須要……";"好的,我們能不能下次再……?";"真遺憾我沒時間……"。表示感興趣和被吸引的正面社交信號則較為直接,還包括機警的表情、目光交流、身體前傾、生動活潑的談話與微笑、自發的笑聲、表示鼓勵的點頭和姿式。 這些例子看起來已足夠明顯,但很多人還是感覺不到。使我不耐煩或毫無益處地延長交際時間,對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極大的浪費。這樣甚至可能起反作用,我們使得我們與之談話的人不得不乾脆什麼也不聽,因而漏掉了關鍵的信息。我們還使得他或她以後不那麼想再見到我們,因而對我們力圖建立的友好關係構成威脅。 這種不敏感行為中最應受譴責的是實施於不能自主的聽眾,例如當一個上級同事對一個下級同事談話時。下級同事可能因不能冒犯對方面無法結束會面,儘管他或她可能時間更緊迫,可能有更好的職業上的理由想要結束事情回去工作。有時這種情況表示上級微妙地實施著對下級的權利。上級很清楚地意識到談話已進行得太長,但沒有說出來的卻是"我讓你走你才能走,在這之前可不行。" 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觀天色,可推知陰晴雨雪,攜帶雨具,以不受日曬雨淋。看臉色,便可知其情緒。面部表情的色彩屏幕上顯示的圖像不同,人的情緒也不同。學會察顏觀色,實在是不可忽視的為人處世之道。知情緒便能善相處;善相處,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達到一致。 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圓。人在高興時,心情舒暢,看見高樓大廈,會想到"凝固的音樂"。看見車水馬龍會想到"滾動的音樂。"情緒好,容易體諒人。禮讓、關心和幫助他人,也樂意與人攀談,接受別人的邀請,甚至看見小狗也可能熱情地打個招呼。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而人在煩惱時,心情抑鬱,欣賞"田園交響曲",也會覺得是噪音。因此,學會察顏觀色,留意對方的表情,互諒互讓,該治則治,該躲則躲,當止即止,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求得和睦相處,"琴瑟和鳴"。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察顏觀色,極時地改變先前的決定,及時地退或進,及時地把自己的言行組合或分解,及時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那麼,人際交往一定會更加和諧。當然那種阿諛奉承,吹牛拍馬,唯上司命是從,為了個人一己利益,專看臉色行事的"小人",理應受到的是鄙棄。因為察顏觀色不是瞄準後準確地射擊,而是與他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旋轉或是飛躍。"察顏觀色,不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為了與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進。" "出頭鳥"挨打是因為逞能 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人怕出名豬怕壯"、"出頭的椽子先爛"、"水秀於林,風必摧之"……這類古訓俗語常被用來告誡人,要警惕環境險惡,人心叵測,要不露鋒芒,不動聲色,一句話,要提防由於出眾引起的嫉妒。 時至今日,人們不難發現這些古訓俗語中有著濃厚的英雄主義情結,有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精英末路的悲壯。英雄也罷,精英也罷,環境、他人也許對他們發展確實不利,可一味譴責外界或表現出一種貌似無可奈何實為鄙視他人的優越感,就不大公平了。西方有一句名言叫"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這才是現代人平等意識的體現。 有才能的人往往抱怨社會對自己不公,他們有理由這樣想,只是他們沒有再深一層思考,由於他們的存在,不知壓抑了多少人的發展。而這些人也能推動地球運轉,並且不會慢上一分半秒。而"能人們"剝奪了他們的權利,還對他們頤指氣使,他們為什麼不反抗。"能人"的利益只是少數人的,而受壓抑的總佔大多數,他們當然要聯合起來反對少數人。這就是古訓列舉的那些慘劇的真實的原因。 何況又總有那麼一些能人,雖說其能力、才學的確是令人欽佩、名副其實的,可正因為這樣就過份高估自己的作用與影響,總以為一切高、精、難的工作必須自己插手才會馬到成功,他人純屬"跑龍套"的配角,儼然離了他地球就會不轉。又難怪"槍手們"總忍不住先打這樣的"出頭鳥"。 朋友的哥哥是一家著名雜誌社的"創刊號"記者,他才華橫溢,工作踏實,資歷又老,所以深受社會和總編的青瞇,群眾關係也搞得不錯,在這種上下同心的良好環境裡,他如虎添翼成為雜誌社裡的絕對主力。很快他被提拔到領導崗位,被寄予厚望。後來他那個部門的工作果然越做越好,成為雜誌社的先進單位。他的作用人們有目共睹。 再後來,領導調他去黨校學習一年,準備進一步重用。臨行前他忙了一個星期,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規劃,並落實到人,忙得不亦樂乎。群眾們對他依依不捨,都說他學習期間,部裡的工作一定會受影響,希望他學習期間不要對工作撒手鬆心,有時間常回來把把舵。 這位老兄既感動又不安,感動的是大家對他的信任,不安的是怕工作真出什麼紕漏。但無論怎樣,離任學習是不可改變的,他只能狠心放下工作走了。 到黨校後,他一有時間就往報社跑,繼續做工作發指示。可他很快發現,人們並不真需要他,當最初的重逢喜悅淡去之後,人們按部就班的工作。對他提的建議,大家口頭上都很客氣,可已沒了當初那種令行禁止的認真。他漸漸感到了冷落,感到了多餘,感到了退休老幹部的失落寂寞。於是他感慨人情冷暖,出名遭妒。 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這類尷尬:一個人在單位裡很出眾,對單位的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群眾信任他,依賴他,這也培養了他的責任感,生怕離了他工作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可一旦他離去,大家都有一種輕鬆感,反而覺得他多餘了。麻煩的是他並不清楚這種變化,如果他是個責任心強的人,他仍要參與,這時人們就會嫌他礙事,嫌他指手畫腳而不滿了。 優秀的個人與普通的集體的這種關係很悲哀又很必然。因為:第一,從歷史上看,傑出的人物總要成為群體的中心,小到孩子王大到國家元首,無不如此。所以一個群體中有了一個優秀分子,大家就很習慣以他為中心唯他馬首是瞻。如果有了兩個中心,就必然火拚,同歸於盡或征服,這就叫一山不養二虎。 可現代社會就不同了,連國家元首都可以換來換去,人們不在指望什麼大救星賜給自己一個好命運了,於是就有了平等獨立的意識。這樣歷史遺留的以強者為中心的習慣就與現代的人生要求對立衝突。這就表現為:群體中仍能有中心,每個人也有種本能的依賴,但這個中心一消失,大家並不感到全是損失,反而也看到了機會。這時,那個能人再回原單位去指手畫腳,當然是不受歡迎了。 第二,能人出眾,但並非與常人有天壤之別。他們在單位做的貢獻越大,對他人的壓力也就越大。每一個常人也許不是能人的對手,不如能人出眾,但他們也渴望出眾,渴望打破舊有秩序。所以,一旦能人離去,單位的工作不但不會因此垮掉,反而因為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多的機會而調動起積極性,甚至爭先恐後的會有許多人出來填補能人離去的空白。 以上兩點就是離了誰地球都轉的原因。能人之所以擔心不轉,是因為群體對他長期的信賴簇擁,培養出了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他們看不到,實際上人人有出人頭地的願望,只是這願望被能人的實力壓制住了。 事實上,在民主意識日益加強的今天,無論你多能幹、也無論你在單位的作用有多大,你都該清楚要給別人發展留有餘地,提供機會。更不要以為這個單位沒你不行。這足球的明星戰術都讓位於整體作戰的戰術了,我們一個人還能包打天下嗎?能人也好,"出頭鳥"也罷,你的能力、貢獻比別人大,但你不能因此誇大自己的作用,永遠自立於常人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