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8 12:03:24Alex

牟氏莊園:民間小故宮

  牟氏莊園始建於清雍正年間,隨著家族繁衍和家業的擴大而不斷擴建,基本建成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莊園坐落於煙台市栖霞城北古鎮都村(霞光三路北首),系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後裔所建的住宅,是目前國內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地主莊園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地主莊園,被稱為“民間小故宮”。


    根據栖霞籍著名作家衣向東力作《牟氏莊園》改編的2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2008年封鏡進入後期製作,不久即將與觀眾見面。這讓目前中國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地主莊園之一 — 牟氏莊園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院 落


    牟氏莊園是中國北方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共有六個大院、房屋480餘間,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院內主體建築多屬二層樓房,連同屏門、東西廂房組成四合院。各院四至六進不等,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


    整個莊園分三組六院,各成體系,院與院之間互不相通。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是牟氏莊園建築特色的重要體現,大院由北群房、東西群廂、廳堂樓廂等組成;大院內,東西廂房分立樓廳兩側,屏門位於廳後樓前,左右以垣墻相貫,前後呼應,封閉森嚴,構成了小院。


    第一組包括日新堂、東忠來、西忠來3個院落。第二組位於日新堂西,包括南忠來、阜有兩個院落。第三組位於第二組院落北面,稱為寶善堂。


    莊園的六個大院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建為南群房、平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及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壹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落。


    細 節


    無處不在的細節,更讓規模宏大的牟氏莊園韻味十足。莊園六個大院的大門台階都是7層,寓意步步登高,樣樣齊全;門檻極高,門框特大,其中西忠來大門楣下框鑲嵌著四個標有琴棋書畫圖案的大門 — 這在中國農村極為罕見;與大門樓相連的南群房外墻加工極為精緻平整,牆面上均鑲有雕刻著石鼻鈕的拴馬石環,表明當年這裡是人來熙往,騾馬歡騰;而東忠來一進院的石毯上拼砌的銅錢圖案,說明當年匠人設計的精巧堪稱一絕。


    牟氏莊園的石牆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據說,砌牆時,主人每天都會給石匠發一些銅錢和鍋鐵,用之嵌在牆縫間,使牆面平整。如若仔細觀察,經常可以發現牆縫裏嵌著的銅錢。院落裏有一面花墻,砌有386塊六邊形的牆石,任取其中一塊,均可與周圍石塊組成六邊形花卉圖案,總體上組成一個百花相連的連續圖案,其細致精巧讓人驚嘆。

     三大怪


    牟氏莊園在建築上的奇跡數不勝數,其中“三大怪”最令人驚奇。


    一是煙囪壘在山牆外。牟氏家族當年耗資43萬兩白銀興建的480多間廳堂樓閣,計有煙囪100餘座,都是用精雕的花崗巖石條托在山牆外面,用豆汁泡過的小方磚砌成,獨立於山牆之外(有的立於前牆外),如同一個個小小的空中樓閣,凌空聳立,讓人感到神奇而又獨特。牟氏莊園的煙囪壘在山墻外,不僅造型美觀,起到了點綴、美化樓房的作用,而且抽力大、不倒煙,並可防火(為了防潮保暖,牟氏莊園所有建築的房坡內全鋪了一層柞木炭)。


    二是火炕口在寢室外。牟氏莊園的主人喜歡一年四季睡熱炕,即便是夏天,也要燒炕除潮,暖身健體。但是,如果按常規將炕洞口開在炕前臉處,將草木搬進室內燒炕,一是影響室內衛生,二是負責燒炕的雇工進入老爺、少爺的寢室,使老爺少爺們感到不方便,三是擔心發生火災,將萬貫家產毀掉。於是,他們就創造性地在窗外留有炕洞口,讓雇工每天在室外就可按時燒炕。


    三是穿堂門兒一線開。牟氏莊園共有六個既自成體系又相互銜接的大院,每個大院內向排列著六棟或四棟正房,每棟正房又與東西兩廂及南門樓構成一個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這六個大院內的正房盡管數量有別,但是都開的是穿堂門,即正房除最後一排外,均是前後開門,一線相連。這便突破了山東農村“街門房門不對開,房門不能前後開”的老規矩。平時,牟家各幢正房的後門是關閉的,從這幢正房到那幢正房,必須經過更道。只有貴客來訪時,牟家才將所有的門打開,讓客人穿堂過門,直達各幢正房,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再就是在重大節日時打開眾門,在各個門旁點上蠟燭,形成燈火長廊,以顯示牟家的祥和及富有。

本文轉載自齊魯晚報, 本圖轉載自佳友在線

    山東省萊陽市南部山峰群中的第一高峰,被稱為娘娘山,位於萊陽城南40公里的高格莊鎮和羊郡鎮的交界處。

 

 

    山上建有天后聖母宮,主祀媽祖娘娘。

 

牟氏莊園位於栖霞巿, 天后聖母宮位於萊陽巿高格庄鎮娘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