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3 13:54:24沉默螺旋

林博文專欄-他,差點成為歐巴馬

 

林博文專欄-他,差點成為歐巴馬

資深記者專欄-他,差點成為歐巴馬
他就是8月15日因病去世的朱利安‧邦德(Julian Bond見圖,美聯社),終年75歲。

歐巴馬還不知道在哪裡的時候,美國政壇已出現一個比他還英俊、口才更好、更有領袖氣質的年輕黑人。那時候,許多人認為他是副總統的最佳人選,那是在反戰運動最熾熱的1968年,他才28歲。美國憲法規定35歲才能當總統和副總統。這位辯才無礙的黑人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民權領袖和學者,不但壯志未酬,從未進軍白宮,甚至連國會議員也沒選上。他就是8月15日因病去世的朱利安‧邦德,終年75歲。

家醜斷送政治前途

邦德的出身和大部分黑人不一樣,其父為大學校長,母親是圖書館員。邦德從小就有點離經叛道,高中讀費城一所私立貴族學校,全校只有他一個人是黑人,邦德泡白妞同學,引起白人男同學公憤,連白人男女老師亦抵制他。50年代末、60年代初,民權運動風起雲湧,邦德和一批有理想、有血性的黑白青年於1960年4月成立「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邦德當了5年通訊主任。這個組織就是要呼應民權領袖金恩牧師所提出的甘地式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主義。

邦德於1961年從亞特蘭大的黑人大學摩爾豪斯學院輟學,以全副精力從事民權運動。他和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中的黑人約翰‧路易斯是戰友,也是對手,他們走同樣的路,目標也一樣,人生規畫亦相同,結果就碰撞在一起。兩個傑出的黑人竟變成死敵,而邦德終於敗在才華遠不如他的路易斯之手,邦德的政治前途亦戛然告終,成為南方民權運動的一大憾事。

邦德先當喬治亞州眾議員(1967至1974),再作喬治亞州州參議員(1975至1987)。邦德剛當選喬治亞州眾議員時,因在競選期間發表反對越戰言論,鼓勵役男燒徵兵卡,保守派白人議員控制的眾議會通過決議:不讓邦德進入議會,不為他安排座席。邦德告上法院,右翼的喬治亞州北區聯邦法院判決邦德敗訴、喬治亞州眾議會沒有違法。邦德火大,再上訴聯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全部支持邦德,裁定喬治亞州眾議會剝奪邦德的言論自由權。

邦德在1986年打算轉換戰場,競選國會眾議員,路易斯也想選,兩個人在民主黨初選中對上了,演出了民權運動史上和喬治亞州民主黨史上最醜陋的一幕。其時,邦德和他的妻子(他們有5個孩子)關係已壞,正在鬧離婚。其妻公開宣稱邦德是個吸毒成癮的人,每天要吸食或打古柯鹼,消息一出,震撼喬治亞州和全美。路易斯建議邦德去驗毒,遭邦德拒絕,路易斯說他已通過驗毒。卡特時代做過駐聯合國大使的楊格,當時是亞特蘭大市長,他和邦德及路易斯都是好朋友,他勸邦德的妻子不要再鬧了。選舉結果,路易斯當選,從1986年開始連選連任,已當了29年眾議員,表現極佳。邦德落選後,從此向政壇告別,全部心力放在民權運動和種族問題上,並在各大學教書,講授民權運動史,同時亦寫詩。和妻子離婚後,與一位猶太裔律師結婚。

邦德最大的貢獻是在1971年創辦南方貧窮法律中心,協助黑人打官司,他做了28年的會長。邦德又當了12年的美國最大黑人民權組織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會長。他是個不知疲倦的人,到處演講、開座談會、寫專欄,永遠為民權運動而奮鬥。歐巴馬聽到邦德的死訊時,立刻表示邦德是個英雄,也是他的朋友。

永遠的民權運動鬥士

筆者有幸認識邦德和路易斯。20多年前,在華盛頓的一個旅館大廳,筆者看到邦德,即向前和他寒暄,聊了一陣。他問我從哪裡來?我說紐約。他說原來是哪裡?我說台灣。他叫我一定要去「深南方」喬治亞、阿拉巴馬和密西西比等地去走走。2007年6月12日下午,在紐約河邊大教堂舉行的前《紐約時報》越戰記者大衛‧霍柏斯坦的追悼會上,我又見到了路易斯,他一直說霍柏斯坦是個了不起的人。霍氏是猶太人,哈佛畢業後特別跑到密西西比一家小報當記者,採訪「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民權運動新聞。邦德死後,路易斯在臉書和推特上再三推崇老戰友兼對手邦德,他說邦德的戰鬥意志令人緬懷不已。(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