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5 12:14:32Aistesia

與恩師的對話錄(一)

我:請問老師,真理和美從哪一個哲學家開始等同起來?

彭文林老師(以下簡稱彭):從尼采開始。然後海德格發揮得更多,可是高達美卻又顯得過於保守。

 

我:為什麼高達美幾乎不提尼采?《真理與方法》幾乎只有一個地方出現過一次尼采的名字。

彭:這背後有一個隱藏的因素,因為他認為尼采已經偏離了整個歐洲的傳統,高達美甚至認為海德格的做法是過度詮釋。所以哲學詮釋學試圖要恢復的是柏拉圖的對話當中的辯證術,即那種一直處於中間探索的階段,而不是要一個最終的解釋答案或可能。Bubner(高達美的學生,彭文林老師的指導教授)也不喜歡尼采,所以他的做法是先回到傳統的經典裡面,看完了之後再來思考在經典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想請教老師關於史萊馬赫的問題,他說模仿者也必須被視為和原作者是同一個作者,這是怎麼一回事?

彭:你不要太抗拒模仿這個字,它有正面的意思。拉丁文的interpretatio,所指的是兒子能夠了解爸爸的心(指Hermes和Zeus),意思是說愛馬仕(老師還故意把Hermes翻成愛馬仕= =)了解到宙斯說了什麼然後再去傳話。但是他講的話又不能和爸爸一模一樣(這應該是指希臘人聽不懂諸神的語言),只好模仿爸爸的話來傳話。所以模仿除了負面的意思之外,也有正面的意思。

 

我:老師為什麼會開黑格爾的《邏輯學》呢?

彭:其實我認為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遺留下來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叔本華、尼采雖然透過意志來克服物自身,但那是從實踐的方面,可是在認識的方面依舊無法解決物自身的問題。所以我從兩條路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一條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黑格爾,另一條則是柏拉圖到尼采,希望透過這兩條路徑,我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