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7:09:58人間行腳

當慈善成為一種產業

似乎,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因子,透過付出,看到他人或世界變好,心裡會有滿足感和快樂,甚至是一種存在的價值感。

這種源自於生命本能、稱之為"愛"的力量,本來是自然的一種情操和態度,人類卻在輾轉演化之後,將之發展成一種事業,形塑成一種美德來行銷,甚至變成一種經濟產業。

對我來說,童年那種人跟人互相幫助,生老病死共同支持的生活,是極其自然、不假思索的行為,雖然外在看似貧困的年代,人跟人之間卻充滿情義,小島一家親。

如果定義慈善這個行為,我會說這是人跟人之間情義消失之後所發展出來的產業,因為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從電視、網路、手機陸續出現之後,就逐漸遠離,共同支持的生存環境變得疏離,生存過程中需要的支持不見了,於是政府接手、不足的,慈善事業就承擔了起來。

在慈善這個工作領域二十幾年,發現從人跟人之間的情義發展到慈善事業、然後成為一種經濟產業,人類愛的能力的喪失和疏離感還在持續,且快速的沉淪。

台灣的美麗是因為有許多充滿善心的人,但只是善良並不見得成就好事,因為當慈善已經變成一種光環和美德的同時,原本單純付出的心意就不再單純,甚至是為了慈善而慈善,初心不再。甚至將單純的付出變成一種控制。

慈善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生命"有能力承擔自己",保護他人的尊嚴,讓生命可以自尊自重,行為的目的不是標榜自己的善心,而是看見被幫助的對象有力量、有能力尊嚴地活下去、並活出自己的精彩......。

把愛找回來,是二十年前流行的一句口號,這年頭,愛已經變得薄弱,要找回愛,或許可以從返回自身,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開始。

上一篇:奇蹟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