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2 16:19:24公車青年陳右錚

淺談枚累(Meze)

 當你看到本篇的標題「枚累」時,一定會滿臉狐疑,壓根兒沒聽過這個詞彙吧?這很正常,因為它是個土耳其單字:Meze,但假如你愛好希臘菜或許就對它有印象了,因為希臘語中也有這個單字,這個字相當於英語的appetizers,是前菜或開胃菜之意。從Meze這個單字來看,大家應該不難想像土耳其和希臘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不過它最早卻是源自於波斯語!(”Classical Turkish Cooking”, Aylar Algar, 1991)古代只是指像石榴、塭桲一類的水果,用以下酒、當零嘴,後來將穀類、肉類等食材納入,最後再被土耳其人沿用,結果現在成為土耳其料理的象徵性菜餚。

 各位要知道的是:並沒有某一個具體的東西叫做「枚累」,它是個總稱;個人認為它滿像我們台灣人所說的小菜,台灣路上常見招牌寫著賣清粥小菜的餐廳,菜色包羅萬象,有炒青菜、小魚乾、紅燒肉、海帶、豆干、麵筋這類的東西,你只要想像這些菜換成土耳其人他們平常吃的東西,就能瞭解「枚累」的意義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很好奇,土耳其人到底平常吃什麼?是像新疆少數民族那樣吃羊肉、啃大餅,還是另有一些聽起來難以入口的東西?嘿!你可千萬別小看「枚累」,因為它可能包含沙拉、冷盤、熟菜、乳酪等菜餚,所以種類實在是多得不計其數,幾乎任何烹調方式均可歸入此類!在每一本關於土耳其料理的書籍中,「枚累」是被分出一塊專區介紹的,而當你上土耳其餐廳時,桌上可能會出現備好的許多小盤「枚累」等著客人享用;或是讓你自助取用。

 為何土耳其或希臘會發展出「枚累」?很明顯的,跟當地的人文背景自然因素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在人文方面,當地位於歐亞交界處,也就是現在世界上情勢最亂、火藥味最濃的地區之一,那裡光是人種就數不完的多,當然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一套飲食方法,理所當然地,在外人眼中就呈現出琳瑯滿目的「枚累」。說到自然方面,地中海陽光充足,蔬果和香草產量多而種類豐富,也就提供當地人做料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原料。所以你可以說新疆的維吾爾族料理多以肉食為主,但不能套用在土耳其人身上,正是因為他們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差異。我們可以說,「枚累」是一種地中海的代表飲食方式之一。

 蕃茄茄子,可說是「枚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地中海的蕃茄看起來真的又大又紅,提供了視覺上豐富的享受,而茄子也分很多種類,長的、短的、圓的都有,這些新鮮的自然食材經烹煮、加入香料佐調之後便成為各種可口的料理
較常見的方式,是做成類似中華料理的乾煸四季豆一樣的菜餚,或予以填塞其他食材後蒸煮而成(這種料理稱為Dolma)。另外,地中海岸的各種穀物豆類乾果也有多樣性的料理方法:有單純的燙埃及豆直接端上桌;也有些是把幾種豆穀物混合燴煮、或做成像肉醬那樣濃稠醬汁之類的菜餚,呈現出鮮紅的顏色,有增進食慾的效果。

 橄欖油涼拌的蔬果料理也是「枚累」中常見的,這種堪稱土耳其式沙拉的菜餚,吃起來味道清淡,符合土耳其人講求食物新鮮原味的原則,也不會造成人體負擔;其他的調味方式,則是淋以優格醬,或拌些香草如:蒜、蔥、茴香之類,和胡椒等香料,別嫌它酸或嗆,這可是具健胃整腸的功效呢!另外,許多「枚累」是用醃漬做成像泡菜、醃瓜一類的菜餚,這點倒滿像日本、韓國的料理方式,或許在那種天冷乾燥的環境下,採用醃漬的方式也滿合適的。有些類似拌醬之類的「枚累」經常跟麵食類搭配著吃,例如:恰遮克(優格加黃瓜、蒜泥做成)就可以配上麵包食用。


 雖然偶爾有雞肉沙拉之類的肉類菜餚,大體上「枚累」以素食材居多,使用於沙拉類。至於「枚累」常用到的海鮮材料,包括:魚、蝦、蟹、蠔貝類、魚卵等,常做成樸素的沙拉料理,有的魚類則以重口味呈現,例如:醃漬鯖魚;或像前面講的填塞蕃茄一樣,在烏賊和蠔之中填塞米飯;甚至也有生魚片。不過這種生魚片,非得限時享用不可,否則吃了會拉肚子的!

 雞蛋在「枚累」中經常用在沙拉料理,以炒、煮方式為之,配上紅紅綠綠的蔬果,使色彩非常豐富。最後一種不可或缺的食材是乳酪,例如:費達起司是土耳其最普遍的一種乳酪,常做成冷盤直接吃,或當炸春捲的內餡。

 總括而言,「枚累」的基本特質就是天馬行空,有非常簡單樸素、呈現了材料原味的菜餚,也有以炒炸焗燴而成,或運用了繁複手工來製作;冷的、熱的、乾的、湯的,應有盡有;由於「枚累」只是擔任前菜,用來開胃,所以每盤的份量不多(但盤數倒常常很多),配色通常鮮明以提起食慾。無論在地中海岸悠閒的午後,配著飲料吃著「枚累」,或在正餐前享用,都是非常適合的。這麼多樣化的土耳其「枚累」,各位有機會真的要嘗試看看!


備註:

 想知道更豐富的土耳其美食文化知識,請至本人另一部落格「CYCformula」,閱讀《你知道土耳其人也愛美食嗎?》系列文章!


(原作於2002年十月日,修改於2009年四月二日)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