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17:16:50公車青年陳右錚

為了捍衛自由而堅毅團結的哥薩克人(Cossack)(下)

 

(承上篇)

 目前,哥薩克人聚居的主要地區,分屬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境內。雖然哥薩克人之中涵蓋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及其他不同民族,但哥薩克人始終是被官方承認的獨立社會階層;在哥薩克這個以軍事武力為聯繫根源的社群裡,哥薩克人建立一套主體意識,用來分辨敵我。除了文化上的區別外,哥薩克這個群體內部,還形成特有的說話用語,比如:雖然大家同樣講著俄語,哥薩克人卻有很多獨創詞彙,儼然形成一種方言。

 哥薩克人連外觀穿著,都有著獨特風格;以男性外型來看,很多人將髮型修剪成碗型,甚至幾乎剃光,並留有鬍子,以象徵所謂的「戰士精神」;他們戴的帽子用布料或羊皮做成,還用羽毛裝飾,以象徵身份地位,愈高層領袖的羽毛裝飾愈大;褲子大多穿著寬鬆,裡面還能夾帶武器,完全是因應騎馬作戰而設計。

   哥薩克人在打仗時,是把精神全力投入戰爭上,此時紀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嚴格禁止飲酒作樂;但在平日,它們卻極度地熱愛唱歌舞蹈、飲酒作樂。哥薩克人所跳的舞蹈,在烏克蘭和南俄都可看到,雖然服裝元素跟其他的土風舞類似,但並不單純是民俗活動;它不但可以放鬆精神、鍛鍊體力,還能培養團體成員彼此的耐性和默契。通常一場跳舞之中有男有女,大家很隨性地搭配音樂而跳著,並沒有制式舞步,但特色是節奏快而動作大,甚至還融入了各項刀棍武器的舞弄,整個如同中國古代雜耍團表演一般地精彩。

 

 最有名的哥薩克舞堪稱是「荷帕克(Hopak,又稱Gopak)」,主要流傳於烏克蘭地區;結合了正統舞蹈、音樂、歌劇、土風舞等特色,被譽為「烏克蘭國舞」,在國際場合公演。男性舞者們在「荷帕克」展現了非常多高難度動作,其中一種「蹲伸步(Prysyadka)」以蹲姿同時抬腿,亦即本文最開始,我所提到高橋留美子所畫出來的那個動作,可說烏克蘭舞蹈中最鮮明的特色;其他像是:原地快速旋轉跳躍、高跳踢腿等動作,都令人嘆為觀止,不難猜想背後反覆訓練之辛苦。

    哥薩克人的合唱也是一大特色,題材往往是關於農莊生活和戰爭情景的詩歌,融合深厚情感而久傳不膩。他們歌唱同時,常以班杜拉琴(Bandura)為主要伴奏,這是一種齊特琴族的撥弦樂器,聲音高亢清脆。近年來,常有烏克蘭合唱團來台灣表演,此時可目睹班杜拉琴的演出風采。

 2005年,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曾提出法案,開放哥薩克人擔任軍人、警察、邊疆防衛隊等職務,並規範各種關於哥薩克人的權利義務;當時普亭為表重視哥薩克問題,特前往頓河區,與哥薩克的聚落領袖商討細節。此政策方向乍看起來,就很像過去沙皇時代,籠絡哥薩克人統治階級的手段,賦予哥薩克人主導區域局勢的機會;引起了部分政論者的憂慮〔可能提高俄南、北高加索一帶(如:車臣等地)的緊張氣氛〕,但對於哥薩克人本身來說,帝俄遺留的數百年傳統仍然存在他們內心,使他們懷抱著維護國家安定的使命感。

 在會談中,一位哥薩克領袖波達雷夫(Vassilii Bondarev)就向普亭表示:「希望能藉著這個法案,重拾往日的騎兵榮耀。」這幾年,從各種媒體的相關報導,都顯示了:在俄羅斯現階段的政策支持下,哥薩克人除了政治、軍事地位的提升外,文化方面也持續復甦及重建,或許哥薩克真有重返幾百年前光榮聲名的一刻。

 且暫時不討論俄羅斯政治情勢,因為這牽涉到太複雜的民族、宗教、人權或資源等方面,很多還需要時間來處理的衝突問題;我試著單從哥薩克領袖回應官方政策的表態上來理解,終於看得出:哥薩克人為何不是民族,卻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應該都是基於他們的歷史背景集體農莊型態,所產生的堅韌默契,並體會到受外界壓迫而團結一致的可貴,以及長年四處征伐得以建立出的革命情感吧!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旭生 2008-12-13 09:24:01

少有的資料,你很用心,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