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城中村」
被遺忘的「城中村」
文/林玉鳳
卓家村是本澳古老村落之一,當年聚居於此的卓氏,是氹仔島的開拓者之一,有指該村迄今歷在已有300多年。村後道路右邊幾棵參天榕樹下,還座落著兩棟關帝殿天后宮,碑記記載建於清朝康熙年間。不過,這些歷史痕跡並不為市民所熟悉,因為卓家村早已變了樣,如今是被鐵板圍起的棄車場和鐵皮屋,名副其實,成為外界不知內裡乾坤的氹仔「城中村」,且該區長年欠缺規劃發展,路網混亂,鮮有外人進入該區域,予人「被遺忘的區域」之感。氹仔卓家村、三家村一帶業權複雜,私人土地、國有土地混合,且因地塊「三尖八角」,故回歸多年仍難獨立發展。縱使政府於2013年推出《氹仔北區都市化整治計劃(修訂)》,冀通過公、私地整合,推動相鄰地塊發展商及政府合作,惟多年來業權人反應冷淡,使該區情況一直膠著。這些有業主、有人佔、但無人管的「荒地」,日漸雜草橫生、建設廢料及垃圾堆積,長期影響著村內唯一住宅項目的居民,據他們反映,有關土地蚊蟲滋生、鼠患嚴重,也擔心颱風季將至,閒置地內的垃圾及建築廢料會被吹起損毀家園。同時村內路網混亂,欠缺行人路,人車爭路、大車搶道是常態,險象環生。因此,當局需近期加緊視察這一帶「城中村」的現狀,整治好當區路網及環境衛生,善用《傳染病防治法》,督促有關方面清理垃圾積水、蚊蟲鼠患,並研究以村內現有公地改善區內路網環境。長遠方面,政府要積極著手土地規劃工作,根據近年土地性質或業權的變化,推出新的整治計劃,以改變村內土地有業主、有人佔、但無人管的情況。
文: 原載2021年5月27日力報副刊「議事論政」專欄
圖: 力報
上一篇:重啟荷蘭園規劃
下一篇:六一暴雨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