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
過年習俗
文/林玉鳳
年三十,趕在吃團年飯前最後幾小時收拾家居,這時有外地傳媒來電問澳門的農曆新年過年習俗,記者想了解澳門在快速經濟發展和遊客量增長下,會否影響了中國傳統習俗的傳承,因為很多人在春節假期都離開了澳門。
因為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一邊回憶,一邊回應。想起小時候,年初一、二通常都是在家等人來拜年或跟着爸媽去拜年,年初三赤口不宜拜年,我們會一家人去葡京酒店踏一下那張水晶燈下的十二生肖地氈,然後到水塘看風景。今天,除了大年初一家人還是聚在一起,其他習俗後來都消失了,那倒不是因為澳門變化了,而是我們長大了,不再整個春節都跟家人黏在一起。澳門有不少家庭,也不再在新春期間到景點或大酒店去拍全家福,倒很可能是個遊客迫爆澳門的後遺症。
那有甚麼都是大家仍然保留着的?像農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我們要拜土地公,十二月廿四要拜灶君,“年廿八,洗邋遢”。答着答着,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幾乎每個農曆年的年末,都會想起從前在馬場家燒柴的灶頭,看媽媽把所有藏在炊具凹痕的炭跡小心清除,下午的陽光照進來,平日黑黑油油的灶頭會亮晶晶閃起來的樣子。
年廿八的大掃除,長大了會變成童年陰影,一到年尾就擔心自己沒時間“執屋”,要“邋遢”過年。然後,無論多忙,大除夕前一定要把家裡收拾乾淨,盡量買花買魚,佈置一定要有紅有綠。原來,自小耳濡目染之下,還是從爸媽身上學到不少習俗。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自己還是會記得大概到了某一天,該為新年做些甚麼,做了以後,才覺得那是過年。這,大概就是傳統習俗的不自覺傳承吧!
文: 原載2019年02月7日澳門日報「亂世備忘」專欄
圖:http://i-gorgeous.com/upload/content/473/55a881808fa6f1b827ef37278949bbe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