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1 08:30:10小鳳

差點忘掉的理想

圖片來源:駱柱君作品



文/林玉鳳


  人生當中,總有幾件事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一定是開始的時候,滿腔熱情,躊躇滿志。然後,漸漸的,因為忙,因為失望,因為迷失,因為人,因為事,因為人生的意外,因為很多想到或想不到的理由,反正是到了最後,當初那個“緣故”會變小了,有時甚至小得連自己都看不見,記不起。

  在大學工作十年,今年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不,不是有這樣的感覺,而是有這樣的發現。當初為什麼要到大學去當老師?原因當然不是單一的,但核心的那一個,當年是那樣的強烈,強烈得可以抵擋任何反對的理由。這樣的一個理由,叫做實現理想的熱情。

  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最初是沒有任何直接打擊當初熱情的理由,只是很多或大或小的事情,會把理由侵蝕。那些事情,首先是與理想沒有關係,卻必然與工作扯上關係的雜項,像當一個老師,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生,還有學校的行政和研究工作,外加一點點維持學校和學系聲譽的工程,工作上的人事關係,然後當然還有種種耗時的小事情。是的,這一切在走向理想過程中的雜項,很有可能在理想來到以前,已經把實踐理想的熱情,一點一滴的腐蝕掉。

  當然,受雜項干擾的過程中,更多的東西會同時發生。有時是一點一滴的鼓勵,像工作得到認同,遇上好的學生,碰上感動人的情節,這時,腐蝕掉的那些小洞,可以充新漲滿、充實。也有很多時候,會遇到真的與理想相違的情節,讓你明白最陳腔濫調的一種無奈:理想與現實終究有距離。

  可是,那距離到底有多遠?對一個老師而言,遇上一個熱情向上的學生,會覺得近一點;遇上一個志向與自己相投的,又會再近一點;遇上一個讓你覺得就是讓你當起老師來的,會再近一點。只是,如果原來有理想的踏足社會後都告訴你無奈,那距離就會變長。在時遠時近之間,你漸漸會開始認為理想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然後,有一天,出現一個情節,讓你醒悟,可望而不可即,原來是因為自己把腐蝕掉的小孔看得過大,把別人實現理想的熱情都因為自己的遭遇而看小了,那一刻,熱情原來還是滿滿的,可以填補一切的侵蝕。今年的五月時節,在同學的傳播周裡,我遇上了這樣的情節,讓我記起,那個差點忘掉的理想,原來一直在一點一滴的實現。當老師,真好啊!


原載2007年5月30日《市民日報》“教學雜果冰”專欄

上一篇:金錢扼殺創意?

下一篇:填志願

小鳳 2007-06-17 08:36:33

o者o厘:
謝謝呵!

o者o厘 2007-06-15 14:45:25

你要繼續熱情教育更多的學子.

小鳳 2007-06-10 14:22:05

幽靈:
為師的事情真是沒有年齡限制的,除非是六十歲以上;現在就抱憾,太早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