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4 00:00:02小鳳

失落了的如花與蘇絲黃

  也是在書展的講座上,台灣來的出版界朋友問,澳門是一個博彩與黃色事業都興盛的城市,那澳門的文學裡,有沒有像香港那種蘇絲黃的故事?

  蘇絲黃指的不是香港商業電台的節目主持人,而是美國作家李察.梅遜(Richard Mason)的小說《蘇絲黃的世界》(World of Susie Wong)中的女主角。小說中的蘇絲黃從上海流落到香港,然後在灣仔酒吧當妓女(或吧女),與很多美國水兵發展了性與愛與殖民與東方與中國女人這些概念都有關的故事。小說《蘇絲黃的世界》曾經很流行,1960年還被荷里活拍成電影,也因為電影流行的關係,蘇絲黃曾經被視為香港殖民地身份的一種文化形像。

  這樣的一種文化形象,殖民地得很。如果不是差不多在二十年後有許冠傑的《尖沙咀Susie》,將Susie由灣仔移到尖沙咀,然後將Susie的花枝招展艷開放女郎形象,解讀為一個青春無敵性格開放的由父親照顧的少女,高唱「尖沙咀Susie駛乜憂兩餐/佢老竇勤力慣/響街市賣鴨蛋/尖沙咀Susie屋企多靚衫/橙溝綠/米襯藍/套套惹火搶眼」,從流行文化中看到的香港女性形象,就很難擺脫殖民與妓女的陰影。

  如果再想下去,後來拍成電影的李碧華小說《姻脂扣》,那個在石塘咀愛得死去活來又含怨離世的如花(不是周星馳廣告中的那一個形象),則更能代表香港很中國化的一面。從蘇絲黃到如花,都是小說這種文學形式為香港保留了一些歷史記憶,以人物的故事沉澱了屬於香港社會的反思。《尖沙咀Susie》則像許冠傑的其他歌曲一樣,借著流行文化的優勢,為香港人吐了很多苦水,記錄了很多特別的社會場景和事年,也建立了苦幹向上的一種價值觀。

  澳門呢?受制於影視娛樂事業的不發達,我們出不了許冠傑,可是,因為我們也沒有記錄像蘇絲黃和如花一樣的故事,所以也不可能有像《尖沙咀Susie》一樣重新解讀澳門女性的文化形式,更不能有反思殖民地形象的作品。在澳門文學作品缺席的蘇絲黃與如花,失落了的,其實是我們應該對本土歷史有的集體記憶、價值追認與文化反思。


(如果作家要領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