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 18:35:09ADAM

成廣澳巡禮



小港 (成功) 原名「蟳廣澳」,原指「形狀好像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的海灣」,不知何時轉為「成廣澳」。/ 網摘圖片


成功鎮舊名「麻荖漏」,後名為「新港」,1945 (民國34)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初期,由於全國以「新港」為名之鄉鎮共有三處,省府為免混淆,則令分別更改名稱;鑑於新港發展源於北郊的「成廣澳」,而「成功」與「成廣」之音相諧,又為政治因素考量,遂定名「成功鎮」至今。


成功鎮的街道,人、車都很稀落,顯得相當地靜諡


根據考古學家之調查研究,東海岸的史前文化可溯至一萬年前,如長濱文化為舊石器時代就已存在。 以成功鎮地區而言,從發現的石壁、岩棺、石斧、茅、鏃等遺址約距今3500年,又以麒麟所發現最具代表性,故稱「麒麟文化」或「巨石文化」,因為年代久遠,又無文字記載,詳細情形難以知曉。




當天投宿的飯店貼心地提供免費腳踏車,讓住客得以逍遙、安心地蹓躂


據日治《蕃社案內》的記載,居住於新港支廳的阿美族人共有二支,計有:從花蓮來的奇萊阿美因1888年時與清兵作戰敗北,族人不堪清兵殘酷役使而南遷至此;另一支恆春阿美,則因屢不堪卑南社強悍的襲擊,更早於於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左右)即遷移至此。 大致來說,芝田以南屬於恆春阿美,白首連以北屬於奇萊阿美。


這些招牌湊在一起,讓人搞不清到底誰在賣啥?





漢人大約在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前來,最初在成廣澳(後稱小湊或稱小港)一帶移住,但至同治末年僅有56戶人家而已。 小港原名「蟳廣澳」,原指「形狀好像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的海灣」,後轉為「成廣澳」。 1874年爆發「牡丹社事件」後,清朝官方解除封山禁令,前來移墾的漢人也逐漸增多。1895(光緒21年),台灣割讓前夕,本地已有漢人43戶,174人,稱為「成廣澳庄」,蔚然成為東海岸一帶漢人的主要聚落。





成廣澳天后宮位於「廣恆發商號遺蹟」附近,是全台東歷史最久的媽祖廟,創立於1871年(清同治十年),為台東開發史的見証古蹟。/ 圖片取材自:冷凝晶精靈

廣恆發商號遺跡 / 圖片取材自 Travel King

創建於1916年的「廣恆發商號」為屏東內埔人溫泰坤移居成廣澳所建,可說是台東地區開發的重要據點,象徵漢人登陸後山開始經營的紀錄。 當時廣恆發商號為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舖,販賣米、鹽等日常生活用品,算是早期後山的大盤商,東台灣第一店。




1911(明治44年)發生「麻荖漏事件」,向來被日人視為溫順的阿美族人因不堪日人壓迫,憤而襲殺日警事件;1921年(大正10年)行政中心由成廣澳遷至麻荖漏,將麻荖漏改稱「新港」,都歷區改稱新港區。 1931取消成廣澳區,將成廣澳與沙汝灣區編入新港區,現今成功鎮轄區境界於此成形。



成功鎮著名的旅遊景點「石雨傘」/ 圖片取材自Harry Flicker



成功鎮著名的旅遊景點除三仙台外,還有石雨傘、泰源幽谷、白守蓮河濱公園、阿美族民俗中心、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國立台東海洋生物展覽館、成廣澳天后宮、廣恆發商號遺跡、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等等,都是讓您的台東之旅更豐富的行程喔! ( 這一趟我們行程的主要目標是六十石山,因此這些景點都略過了 )


成功鎮著名的旅遊景點「石雨傘」/ 圖片取材自SUNSHINE




1932(昭和7年)新港漁港興建完成,成為東部最大的漁港,此地政經商機能更形完整,取代成廣澳成為地方的中心。





成功漁港是全台捕捉迴游旗魚的中心,漁民們代代相傳仍沿用日本人傳授的「延繩釣」、「標魚」的捕獵方式,由於工作辛苦,年輕人不願意學,這項技藝恐有失傳之虞。 夏天是捕旗魚的淡季,漁船泊港後會紛紛「上架」清除附在船體的海螺、或做重新上漆的整理。


旗魚專賣店 / 網摘圖片




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日前在外海捕獲1尾「銀鮫」/ 網摘圖片


  
成功鎮漁民正在處理捕獲的「現撈仔」





中華路上著名的熱炒小吃店 / 圖片取材自「台東達客族」




當晚宿在「東海岸海景渡假飯店」(原公教館)




東海岸海景渡假飯店 / 網摘圖片



成功鎮美女 小魚 / 圖片取材自「台東新聞



參考資料:

 成功鎮公所

阿美族網路社群

台東縣成功鎮圖片搜尋結果

Harry黃基峰 / Flicker

Sunshine莊信賢影像世界 / Flicker

良道

Travel King

東海岸 / PIXNET /台東篇

Mr.Even - PIXNET/台東成功鎮-石雨傘.石空鼻








上一篇:福樟紅檜木屋

下一篇:三仙台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