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16:42:56abner0528

下士道 -三惡趣苦

下士道 三惡趣苦

三十八攝頌

六、無始所集不善業,死墮惡趣不自由,若墮當受寒熱等,思苦難忍求加持。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死後善惡二趣,隨業而轉(85.12.18)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如是決定速死沒故,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而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謂生善趣或是惡趣。於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諸業他自在故,如黑白業牽引而生。

l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發生希求後世之心」的第二部分,是思惟後世將會投生到哪裡?善趣或惡趣?以及此二趣的苦樂差別。

l  如是決定速死沒故,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而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透過前面念死無常的道理,了解死亡將會很快速地來臨,我們在現世無法久住。然而死後也並非完全斷滅了,而是仍須繼續投生

l  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謂生善趣或是惡趣。:而且受生的地方除了善趣或惡趣之外,沒有其他的地方可去。

l  於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諸業他自在故,如黑白業牽引而生。:至於會投生善趣或惡趣?並不是自己做得了主的,而是由業力決定,隨業自在。也就是由自己所造的黑白之業牽引至惡趣或善趣去投生。

壬一、思惟地獄所有眾苦

一、應思諸惡趣苦,於暇身行善,勵斷惡趣因(86.1.20)

如是我若生惡趣者,當為何等,故應思惟諸惡趣苦。如龍猛依怙云,「日日恆應念,極寒熱地獄,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斷彼因行善。瞻部洲人身,難得今得時,勵斷惡趣因。」

l  如是我若生惡趣者,當為何等,故應思惟諸惡趣苦。:因此心中應該要產生這個念頭:「將來我若投生到惡趣當中,該怎麼辦?」所以首先應該要思惟在三惡趣中會受到怎樣的痛苦

l   如龍猛依怙云,「日日恆應念,極寒熱地獄,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斷彼因行善。瞻部洲人身,難得今得時,勵斷惡趣因。」首先宗大師引如龍樹菩薩所說:真正的修行人應該要每天、每天不停地去思惟三惡道之苦。應該經常思惟極寒、極熱的地獄道,飢渴、憔悴的餓鬼道,並應觀察周邊許多愚癡痛苦的各類畜生。藉由思惟在三惡道會受到的苦,對墮落惡道生起怖畏的心,而開始勵行斷惡修善。南瞻部洲的人身,非常難得,如今既然已經獲得,就應該把握這暇滿的人身,勵力斷除墮惡趣的因。

二、思惟生死總苦與惡趣別苦,是引發眾多功德的修行要訣(86.3.28)

此中所修生死總苦,惡趣別苦,至極切要。謂若自思墮苦海理,意生厭離,能息傲慢。由見苦是不善果故,於諸惡罪極生羞恥。不樂眾苦故,而樂安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於修善法深生歡喜。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厭生死希求解脫,由畏眾苦,發起猛利真皈依等,故是能攝眾多修要大口昷柁南。如是亦如《入行論》云,「無苦無出離,故心汝堅忍。」又云,「復次苦功德,厭離除憍傲,悲愍生死者,羞惡樂善行。」又云,「我由畏怖故,將自奉普賢。」此諸苦德,入行論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然其當受眾苦亦爾。

l   此中所修生死總苦,惡趣別苦,至極切要。謂若自思墮苦海理,意生厭離,能息傲慢。:在整個佛法的修行當中,思惟修習流轉生死的總苦,和三惡趣個別的苦,非常重要。由於思惟生死總苦,想到自己還在三界的苦海中輪迴,根本只有苦、沒有樂因而能真正生起厭離三界的心(永離三界),想從輪迴中解脫。ㄧ旦生起厭離心,自然能除去一切傲慢。

l   由見苦是不善果故,於諸惡罪極生羞恥。不樂眾苦故,而樂安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於修善法深生歡喜。認知到痛苦是惡業所感得的苦果因而對造作惡罪生起深切的羞恥心由於不想要痛苦,希望能得安樂,並瞭解到安樂是善業所感得的樂果因此對修行善法生起強烈的歡喜心也就是所謂的「善法欲」。

l   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厭生死希求解脫,由畏眾苦,發起猛利真皈依等,故是能攝眾多修要大嗢柁南。嗢ㄨㄚˋ:wà義為:總攝、綱要):並以自身感受推己及人,而對他人心生悲愍心由厭離輪迴而希求解脫因怖畏眾苦而發起猛利皈依的心等等。所以,思惟生死輪迴的總苦和三惡趣的別苦,是統合眾多修持關鍵的大總集因此思惟苦的內涵雖然很簡單,卻能夠含攝很多修行的綱要。

  

師父在淺釋開示說:如果很認真地思惟,發起很猛利痛苦的覺受,那我們要去皈依的心也就非常猛利;皈依真正皈依的是法,所以推動我們如法修行也會有很強大的力量,因此思惟苦的內涵雖然很簡單,卻能夠含攝很多修行的綱要。「嗢柁南」通常解釋為綱要。在藏地,總說了以後,通常會用一個偈頌,把整個綱要含攝在裡頭;現在這裡告訴我們,念苦可以把修行很多重要的綱要都含攝在裡頭。

l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無苦無出離,故心汝堅忍。」這些內容如《入行論》中所說:「不思惟輪迴的苦痛,就不會想要出離,所以你內心必須堅持下去」。師父開示說:平常我們人人貪圖快樂,對痛苦無法忍受,即便暫時忍受,也會想盡辦法要去掉它,有苦尚且要去掉它,現在沒有苦,卻叫我們不去享受而去思惟苦,根本是顛倒。

l   《入行論》又云,「復次苦功德,厭離除憍傲,悲愍生死者,羞惡樂善行。」《入行論》又說:「苦有五樣功德:會使我們1.生起厭離心2.除掉憍慢,然後會3.增長悲心,悲愍淪落在生死輪迴當中的有情,由於悲心而生菩提心,也會使我們4.羞恥造惡不願意再造,而產生強烈的5.好樂修善之心。」

l   入行論》又云,「我由畏怖故,將自奉普賢。」 此諸苦德,入行論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然其當受眾苦亦爾。《入行論》又說:「由於害怕受苦,我願至心皈依普賢也就是皈依三寶,能夠如理如法地去修行。」有關思惟苦諦的功德,在《入行論》中,雖然是就自身現世所受諸苦而說的,但是由此推想,將來要受的苦也與此相同。

以是因緣,思惡趣苦。:以上是先總說思惟三惡趣苦的原則,下面分成幾部分來說明。

﹝其中分三:思惟地獄所有眾苦,旁生所有眾苦,餓鬼所有眾苦。初中分四:大有情地獄,近邊地獄,寒冷地獄,獨一地獄。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