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自發的「藝術節」-兼談「嘉義在地藝術觀」
文:李伯男2009
(20091120發表於嘉義市社區大學地方學研究中心98秋季第二次顧問團聯席會議)
【前言】
2009年嘉義在地美術盛會,以「陳澄波佳藝薪傳系列展」及「諸羅九面相展」最具代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緬懷「嘉義藝術」精神導師,主辦「陳澄波佳藝薪傳系列展」,從2009年2月至10月,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連續14檔藝術作品展出,彰顯藝文傳承的重要意涵。併合10月在嘉義市博物館展出的「諸羅九面相展」,九位在地資深藝術家關懷嘉義藝文發展,以嚴謹的態度呈現最佳的作品,展出一百號以上大作,創造嘉義藝術環環擴展的張力。這兩項重大意義的展出,可說是民間社團自發籌畫的「藝術節」。期盼能帶動在地「靜態藝術文化」的活力與觀瞻。
【陳澄波佳藝薪傳系列展】
陳澄波『佳藝薪傳』系列展首部展「嘉義市鐵道藝術發展協會聯展」,展出油畫、壓克力畫、水墨、書法、雕塑、交趾陶及多媒材等作品。表現形式有:超現實意含的抽象畫、象徵表現的意象畫、個人特色的圖象符碼、具像寫實描寫人文風情美景、意象書法及陶藝立體表現作品,呈顯多元豐富的嘉義新藝風貌。嘉義市鐵道藝術發展協會成立於2003年,長期參與鐵道藝術村活動,策展「歷史傳承之新」「博物館與藝術村聯結展-諸羅圖像場域藝術」「數位藝術在嘉義」,承辦「藝術家庭日」「生活與美學講座」,會員實際於鐵道藝術村駐村創作,落實在地藝術推動的重任。會員創作品質年年提升,促進新藝術紮根地方。
「陳澄波數位版畫展」,安排在
「嘉義中學校友美展」邀請45位成名藝術家校友展出,提供「藝術創作」做為各界「善舉」的橋樑。落實美感教育,鼓勵藝術創作及欣賞風氣,凝聚校友對母校之向心力。作品義賣,充實校友基金,協助母校校務推動。此有意義的藝術饗宴活動,將讓更多學弟妹們受到幫助。「諸羅遺珠文化創意聯展」展出:檜木融入藝術傳承嘉義木材產業文化、玻璃窯燒與不銹鋼材結合所延伸的時尚文化產品、交趾陶藝的全新面貌、鋼鐵轉換成驚豔的圖騰與雕塑品等在地生活工藝。凡尼司畫會聯展、萬象藝術聯展、嘉義市美術協會聯展、人本主義創作聯展、紅毛埤女畫會聯展、陳政宏師生聯展、黃照芳師生聯展等,將藝術融入生活,帶動生活美術在地成長,擴增嘉義繪畫學習與欣賞人口。
「同心圓再現-當代藝術聯展」由戴明德領軍,集合所任教之學院學生及在地當代新生藝術家展出,師生聯展以主題訴求為主軸,發揮新時代原創思維產生的個人特色風貌,呈現當代學院藝術之氛圍走向。同心圓象徵無限延展藝術教育之薪傳及創作領域的無限可能。試圖引導嘉義美術的在地性,能進一步與國際聯結接軌。
「時空流轉意象對話-李伯男師生聯展」以教育及在地美術史流議題作為系列展之總結。展出藝術家的年齡穿梭三十年,展場呈現多元風貌之氛圍,展現不同時代個人的特色,好似嘉義美術史流軌跡之縮小版。參展者早期繪畫接受老師的啟蒙,隨著時空流轉,今日藝術領域都已有各自翱翔的一片天。佳藝蘊涵諸羅新,對話鄉情意象親。
從陳澄波佳藝薪傳系列展感動,回顧嘉義藝術的發展。「嘉義畫都」是嘉義人的驕傲,自先輩陳澄波、林玉山、吳梅嶺、陳丁奇…等豎立了典範,具有傳承與開發的雙重精神期待。二十世紀末葉,前輩美育承傳有畫室教學與社團活動,延續嘉義藝術命脈。新世紀時代,藝術村與當代藝術的開發為嘉義藝術啟動新局。傳統、創新、多媒體、電腦科技…等多面向對話,展現豐富、和諧與包容的嘉義藝術氛圍。代代相傳,新人接棒,老幹新枝都是構成嘉義美術史流重要的一環。關心嘉鄉藝術文化,實踐教育與美的傳播。探出宏觀與遠瞻的觸角,從在地紮根,繼而開拓新域,為嘉義藝術再創高峰。企盼佳藝薪傳,綿延流長。
【諸羅九面相展】
諸羅九面相展以「倡導和諧人生,多元包容宏觀,發揮藝術動能,再造諸羅藝象」為目標。致力藝術「耕耘」與「播種」,在社會美育中繁衍嘉義在地藝術命脈,是嘉義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指標。侯榮傳、陳哲、黃照芳、葉茂雄、陳政宏、李伯男、何國文、鄭建昌、戴明德等九位藝術家,展出一百號以上大作,以嚴謹的態度呈現最佳的作品,多元創作風貌為嘉義藝術創造環環擴展的張力。
侯榮傳─「自然雕塑,雕塑自然」描寫景觀名山與歷史遺蹟美景;陳哲─賞心悅目高興就好,隨情思的律動自由揮灑於形色中;黃照芳─將實景架構化為心象,表現其美感與秩序的具體呈現;葉茂雄─看遍人文古意,生活所見點滴皆題材;陳政宏─系列作品或磅礡氣勢或高雅驚豔,呈顯創作廣度;李伯男─結合數位輔助繪畫,表現在地人文感情的議題;何國文─表現線條與畫肌之韻律,探索異象情懷;鄭建昌─從台灣人物圖象探研到獨創繪畫語言,建構當代東方風貌的創作;戴明德-從多媒材實驗與藝術思潮探研,展現新時代語彙。
2005年「諸羅九面相油畫展」首展帶動藝術群展的風氣,嘉義藝文朝氣蓬勃。前輩藝術家張瑞峰先生、林國治老師熱心推動嘉義藝術發展與繪畫技法導引,其功為人敬仰,2009年「諸羅九面相展」,因個人生涯規劃未再參展。傳承任務,交由鄭建昌、戴明德接棒,提供新時代創作面向,添增諸羅藝術代代相承之意義。在代有新人出的史流中,讓諸羅藝術從沿襲到不斷地創新,展現歷久不衰的堅韌生命力。
【嘉義在地藝術觀】
嘉義藝術家除外放人口在各地發展自己的藝術,有高成就者眾多。而在地創作者亦有相當精湛的表現,為地方文化推展默默耕耘,延續小城市的藝術命脈。其創作啟蒙來自身生土地上的文化薰陶,以在地人文內涵為題材或原始靈感,經環境互動對話進而衍生在地觀的創作。溯自日治時代,嘉義先輩畫家陳澄波、林玉山與青辰、春萌畫會成員在台府展的優秀表現,造就「嘉義畫都」美名。當時探索的方向與題材選擇以寫生為主,因此表現內涵能反應時代與在地文化的特色,他們的學習態度與創作方法對嘉義藝壇有延續的導引作用。
1960年代至1990年間,繪畫表現大都學習前輩以寫生方法來創作,並嘗試印象派、野獸派各種方法。畫家積極參與全國性美術競賽,磨練繪畫技術,是外像體驗的在地觀藝術,以曹根、林國治為代表性,描寫的對象以鄉村風景為主,次以花鳥及生活周邊靜物。1990年之後,嘉義繪畫的面貌有更多不同形式發展,以意象合成及半具象構成,抒發自我感知的世界,有黃照芳、陳政宏、李伯男……等。在「形色解構的造形表現」以陳哲為首,開啟新藝術追求的觀念,影響其學生藝術群分佈各地,在全國重要美展中,皆有相當優秀的表現。
嘉義藝壇經過前輩畫家引導及1992年啟動的文化中心,在賴萬鎮主任前瞻性的長期規劃,開拓藝術新觸角的舞台。在二十世紀末葉,嘉義新藝術發展有了雛形。到二十一世紀新時代鐵道藝術村的帶動,裝置藝術推廣成為一道旋風,新藝術的成長更加活絡,藝術新種子相繼萌芽。2006年文化局以「喚起在地藝術家愛鄉情懷,開發新活力,繁衍藝術新生命,創造全民參與的藝術新環境,形塑嘉義藝術新城市。」課題,策畫「嘉義百號油畫展」,以1941年至1980年間出生的在地藝術家為展出主軸,呈現不同世代藝術面向,促進在地藝術自我多元成長的新動力。
傳統基礎的藝術學習處處可見,當代實驗性、創造性的新藝術也與日俱增。嘉義藝術發展看似形成兩極雙軌。而藝術家能在和諧包容相挺中,「傳統」與「探新」相輔相成,使嘉義藝術日趨成熟。由於交通的發達,網絡地球村在現代時有交流對話,相互影響是不可避免,且是帶動進步的契機。雖然如此,創造自主的新意象,表現在地性藝術風采,可豐富人類文化的多元面向,不因交流同化而趨於一致單調。在與國際交流同時,嘉義當代藝術要發展自己的特色,建立在地自信的創作氛圍。從根出發,不拘限表現方式,以視觀媒材創作,詮釋在地文化的內含與開發時代新語彙並行重視。
下一篇:隨影漫游戴明德攝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