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161-180
曾琦雲 編譯
161[答] 先說第一個問題。諦閑大師和太虛大師都是出家高僧,圓寂以前,也示現了病苦。而宋朝王龍舒是在家居士,站著念佛就走了。如此看來,有病無病和出家在家有什麼關係呢?第二個問題是談功夫怎麼樣,在家和出家都沒有區別。第三個問題說在家的修法問題。佛法平等,無有高下。佛弟子雖然有在家和出家的分別,但修持的方法卻沒有分別。只是根據不同的根器,選擇不同的方法。並不限定出家修哪種法門,在家修哪種法門。至於說時間和瑞相,哪里有定期,全靠平時勤惰來決定。誰快誰慢,就像一顆樹,哪里先開花,哪里先果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時間。
162[答] 令兄是否往生,臨終時候,鄙人並未在場。沒有搜集根據,不敢輕易斷言。但按佛陀的教導來說,誠心十念,都能蒙佛接引。令兄果然能夠有信心和願力,念茲在茲,哪里有不往生的道理?既然往生了,自然就帶業。帶業往生是淨土的殊勝方便,也是淨土法門為什麼是易行道的主要原因。既然往生,自然就是依靠彌陀慈力加持,到西方極樂淨化後,再返回娑婆,普度眾生。
163[答] 淨土三經,講的道理都一樣,但具體實行時就各有重心。《無量壽經》重六度萬行,所以詳細陳述功過,列舉五受、五痛、五燒等等。《觀無量壽佛經》重在觀想,所以詳細陳述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列舉觀音、勢至以及九品蓮花等等情況。《阿彌陀經》重在念一句佛號,所以只提阿彌陀佛,而不說其他了。
164[答] 法華四花,表示四種因位,就是住、行、向、地,從這一根據出發,你在哪一個因地,就會生到哪一種顏色的蓮花。
165[答] 佛經有真實語、隨順語等等。四方上下,都是假定的名詞,哪里有真實的內容呢?我們地球上的人,以太陽為標準來劃定四方,標準一變,方位也要發生變化,所以方位是一個假名。作文要有次序。太陽從東方出來,是一天的開始,所以四方先從東方說起。草木有枝幹和根本,根本在下面,所以先從下面說起。
166[答] 中國的文字,一個字有多種講法。「於」在這裏是發語詞,是「對於」的意思,「於彼國土」就是「對於阿彌陀佛那個國土」的意思。下面三句必須連貫起來,並且要添加一些字句才能通暢。意思是「像那樣已經發願的人就已經往生了,現在發願的人也會像那些已經發願往生的人一樣現在往生,將來發願的人也會像那些已經往生的一樣將來往生。」簡單地說就是「已經發願的就已經往生,今天發願的就能今天往生,將來發願的就能將來往生。」
167[答] 西方既然有四土,就自然有三身,生到哪個等級的淨土,就看到哪個等級的佛身。
168[答] 有人看見西方佛菩薩,這樣的事情當然存在,《往生傳》及《淨土聖賢錄》都有記載。所畫圖像是根據《十六觀經》而來,只不過簡略地畫出來罷了。文字是事情的說明,圖畫是文字的實體,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見的作依據。依據菩薩顯像來畫的也有,像觀音菩薩的像有些就是如此。
169[答] 瞎子、聾子和啞巴列入八難,阻礙了接受佛法。但佛法不可思議,能消除一切人的罪過。對一個聾子來說,如果平素憑藉他的眼睛,向他示意念佛,利用各種方便和機會,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臨終時懸掛佛像,燒起檀香,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正念,那麼也能獲得特殊的好處。
170[答] 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只求心裏真誠和恭敬。佛的法身遍滿虛空,佛的光明照遍十方,到處都有佛的存在啊!真是「夾岸桃花新雨後,馬蹄無處避殘紅。」
171[答] 念佛功德,在於求定,就是經上所說的「一心不亂」。至於採取什麼念法,就沒有一定的限制,要根據個人的習慣去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念法,功德就大,不符合的,功德就小。
172[答] 釋迦牟尼佛所說。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有的佛經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173[答] 貪瞋癡叫做三毒,制止三毒念頭,當然是正路。果然能斷除,臨終就不會顛倒。但調心不要著相,如果存有斷除三毒的念頭,反而又增加一個念頭了。莫如把心歸到佛號上去,使佛號不斷,不管出現什麼境界,是好是壞,都不要管,只是提起一句佛號,這就是正念,心和佛號不相應,就是顛倒。
174[答] 念佛在於求定,功夫好時就是一心不亂。這樣的境界,每個人在家中朝暮課誦時都能得到。至於到一些佛教團體聚會念佛,不過是結緣隨喜,因事忙不能常去參加,沒有關係。可是家中的早晚功課萬萬不能間斷,早晨念《普門品》,晚上念《彌陀經》,未嘗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貪多不精,反無效力。不見禪家一句話頭要參究一生嗎?打法器的事,家庭環境許可就用,否則不用。
175[答] 眾生有身體,舉手抬足,無不是罪,最顯著的就是殺盜淫。有惡業一定會得惡報。一點鐘拜佛,一點鐘不造殺盜淫等罪業,一天拜佛,一天不造殺盜淫等罪業。不造新罪,就不會得新惡報。並且因為不起惡緣,過去的罪業就沒有受報的條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體驗。反省自己的內心,觀察自己的行動,不感到慚愧時,就是消業障的消息。
176[答] 從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見就驚奇地問:「為什麼要自殺?」甲說:「我不是自殺,因為聽說某店有解毒的靈藥,我想買來服用,所以就先吃砒霜。」先生所問不正是這不意思嗎?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沒有一個界限的,但改過從新卻是有界限的。不論是做好人,還是學佛,都從他發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時間就是過去。
177[答] 因果關係,千頭萬緒。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基本原則。但有抵有折,有討有解,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能偏執一端。但先生所問,不在這個範圍之內。要知道,業障全無,凡情頓消,才能圓成佛果。怎麼會成佛以後,還有業障的道理?例如,十五的月亮不缺才稱圓,既然叫做圓,就決定不會缺了。你所說那段經文,是為了說明因果不假,釋尊現身說法,並不是世尊真的受報啊!再如八相成道,也不過是古佛示現演講佛法,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早已成佛。
178[答] 往生的人蓮品就會增高,子孫盡孝,而又信奉佛法,當然也有很大的功德。例如,父母旅行,兒子為他們趕車、駕船,減少了父母的勞累,父母得到了利益的現果。兒子盡孝,也有了福報的前因,有因一定會得果。
179[答] 「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四弘誓願之一,這是大乘佛法的原則,淨土宗哪能例外。不過學習時,應該知道本末和先後。「本」就是本宗的經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經典後學習。根本都沒有弄通,就去學其他的內容,恐怕如邯鄲學步,別人的沒有學會,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丟了。本行已經明瞭,卻不博學,就會孤陋寡聞,執著一邊,不能圓融。
180[答] 從現象來說,阿彌陀佛在世自在王佛那裏授記,《無量壽經》裏面有記載。觀音則在古觀音如來那裏授記,《首楞嚴經》裏有記載。但是,凡是一位聖人的成就,都不是只供養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無不供奉了千佛億佛,所以授記的,就絕對不只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