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30 02:36:28喬伊斯之小芝老師

耶穌恩友


心中響起旋律,是這首歌,每當身體不舒服,上帝就播放這首歌給我聽,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展開笑顏。


耶穌恩友

1.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

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主恩座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白白受,

皆因未將各樣事情,帶到主恩座前求。

2.或遇試煉或遇引誘,或有煩惱壓心頭;

切莫灰心切莫喪膽,來到主恩座前求。

何處得此忠心朋友,分擔一切苦與憂,

耶穌深知我們軟弱,來到主恩座前求。

3.是否軟弱勞苦多籌,掛慮重擔壓肩頭;

主仍是我避難處所,來到主恩座前求。

親或離我友或棄我,來到主恩座前求,

在主懷中必蒙護佑,與主同在永無憂。

(請上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5wodPHEKhs)
 

Joseph Medlicott Scriven大半生是一個孤獨的人。雖然他出生在愛爾蘭一個富裕的家庭中,是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畢業生,但他卻很認真誠懇地看待自己的信仰。

在他事業順利展開,預定和相愛的人要結婚的前一晚,他的未婚妻竟遭遇意外淹死了。這是他一生中所遭遇過最重的打擊。憂傷痛苦使得他真正地經歷到主耶穌。從此他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他想要學習按照耶穌的話語和榜樣生活,而不再如以前那樣享受富裕的日子;從此他與家人朋友漸漸有了隔閡。

1845年他遠離家鄉到加拿大去,想要拋開悲劇的陰影,重新出發。然而他的健康卻不允許,兩個月後不得不返回愛爾蘭休養。

兩年後他接受了加拿大的一個教職,來到安大略省的Woodstock。Joseph很有學問,精通法律,寫過很多篇有水準的論文,並且也是一個作曲家,曾經寫過不少交響樂的演奏和演唱曲。在學校任教幾年後,被一個望族大戶Pengelly禮聘去當家庭教師﹔在那兒他認識了Pengelly家的一個親戚,二十三歲可愛的 Eliza Roche小姐﹔倆人相愛,不久就訂了婚。然而就在結婚之前,Eliza 患了肺炎,也不治而死。生命剛露出的曙光又被黑暗吞噬。

再一次從甜蜜的愛情和婚姻的期盼裡被剝奪、被壓碎,他的健康更形惡化,心情也陷入極端低沉之中。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對救主的信賴。

後來他搬到希望港(Port Hope)去定居,在那裡擔任一個小酪農場的經理。從那以後Joseph決心完全遵照耶穌的吩咐生活,特別是登山寶訓。他隨時會把僅有的一點財物分送給有需要的窮人,連自己的食物和身上的衣服也常常就地脫下來送給沒有食物或衣服的人。他出外時身上常背著一個鋸子和鋸木架,為的是要幫窮寡婦和沒有人照料的病人鋸些生火的木頭和做些修補的活兒。希望港的人對他都很敬重,稱呼他「好撒馬利亞人」,但大家也把他看成一個有點極端的怪人。

Joseph的試煉和痛苦使得他對主耶穌有了非常個人的親身認識;祂不但是他的救主,更也是他的朋友。

1857年他的媽媽患了重病,可是他沒有能力負擔船票;自從跟媽媽道別已經十多年了,但是現在卻沒有辦法回去看她。在深深的孺慕和思念中他寫了這首詩寄給媽媽,並且禱告希望藉著這首詩提醒媽媽耶穌是她永遠可以倚靠的朋友。

這首詩原本只是寫給媽媽的,並不打算公開。但是在他最後一次生病的時候,有一個朋友來看他,發現牆上的一張紙寫著這些動人的詩句,就問說那是誰寫的。他以一貫的謙卑態度回答說:『這是我主和我一起作的。』

在朋友一再的勸說下,Joseph同意將它公開出來,這首詩被登在一個當地的小報紙 〔The Port Hope Guide〕上。像奇蹟般地,有一份印著這首詩的報紙被拿來包一件送去紐約市的包裹。收件人打開包裹時一眼竟看到了這首詩,於是就把它在美國刊印出來。後來,一位德裔的美國移民Charles Converse律師見到這首詩,為它寫了一個動聽的譜子。這首詩就這樣流傳了開來。

66歲那年他自己發生意外而淹死。死後希望港的居民立了一個紀念碑,上面刻著這首詩和下面一段話:「在向北四公里的Pengally墓園裡長眠著一位善人和這首傑作的作者,1857年他在希望港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