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8 09:33:03顏士凱

(4) 袋鼠的【夢想無限】

據說【夢想無限】的李中旺,在跟拍的一部九二一的紀錄片【部落之音】(2004)長達六年後,因為不僅看不到災民重生的力量,而且在日夜親眼目睹了災民間的恩怨、鬥爭與不信任,導致他拍紀錄片的信心大挫而成為「紀錄片的逃兵」,沒想到他卻在製片劉嘉明(曾擔任過春暉電影台的總監)的力邀下,親眼目睹了台大機械系師生日夜奮戰的經過,而接拍了對理工題材完全陌生的這部「競賽類」紀錄片。

我們真的可以說,李中旺在這群被比賽而生的師生中,找到了他繼續拍紀錄片的「甜頭」。然而,他也同時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大哉問:觀眾的甜頭在哪裡?

我們並沒有把【夢想無限】稱為「勵志類」紀錄片,而名之為「競賽類」的原因在於,李中旺跟楊力洲都犯了一個毛病:究竟這個台大機械系的太陽能車「FORMOSUN 3」團隊,鄭榮和教授是怎麼帶領這群學生的,在這部長達97分鐘的影片中還不到五分鐘的篇幅。知識的傳承完全被這部影片邊緣化,我們因此也只能看到激勵這群年輕人的「志向」,完全來自於出國到澳洲參加比賽:「志」在參加而已。

好玩的是,影片最後告訴我們這個車隊拿下了第五名,而觀眾卻渾然不知第五名會不會就是最後一名。

看得出來,在九二一災區打滾了六年的李中旺,確實很吃得了苦。他不像楊力洲專挑軟柿子吃,一味去拍那些玩鬧的輕鬆場景;從影片內容看來,李中旺在國內不會比熬夜的學生早睡,在國外比賽期間更是只有比師生早起。

看來理工題材真的難倒了人文背景出身的李中旺。然而,我們不禁要向李中旺的「吃苦」學習的是:題材的陌生真的是問題嗎?中壢出生的李中旺一定不會陌生,有句台灣俚語說:「吃苦當做吃補。」當導演虛心向教授與學生「下問」,如何求得(理工)知識的同時,他其實正也在理解這個團隊裡的師生,獨特的知識傳承的方式--而這才是真正展現出由鄭榮和教授(而不是別的教授)帶領下的太陽能車隊,「FORMOSUN 3」能量最獨到之處。

話說回來,李中旺的這種(不求甚解的)「客氣」,也許與這個「FORMOSUN 3」車隊,「精神上」十分貼近。我們從影片中得知,「FORMOSUN 3」去到了澳洲,不僅完全無視於敵情的蒐集,還對最後拿下冠軍的荷蘭隊來「踢館」坦言到很自豪的程度。

李中旺最初於光啟社擔任棚內電視攝影師,在拍攝了5年的綜藝、報導及電視劇等許多商業電視節目後,1988與一群朋友組了「全景映像工作室」,從此,由炫麗的影視製作大道,轉而投入國內紀錄片製作。李中旺曾在1990以「陸晉德與邱素蓮」,拿下第三屆金帶獎紀實報導類佳作;1992年以“生活映像“系列,獲1993電視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部落之音】更為他勇奪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特別獎。然而,就像我們看到「FORMOSUN 3」一旦到了澳洲與外國人「車拼」,完全不堪一擊,李中旺這部教他吃到甜頭的紀錄片,一旦跟國外優秀的紀錄片「車拼」,恐怕也將落得「不知其定位(名次)」的狼狽下場。

這是一部深藏在母袋鼠裡,既不知內在的勵志為何物,更不知外在的競賽為哪方的「九二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