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1 05:05:58顏士凱

(0.5)秋天的甜甜圈:對【詭絲】六部國片「洞」見

馬龍白蘭度的甜甜圈


從九月下旬到十月,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猛然湧出六部國片,而且片片「堅定地」鎖定年輕族群,拋開藝術心態、瞄准商業市場,儼然很有與身在異國卻在全台引爆瘋潮的王建民熱,相廷抗禮之氣勢。然而,當我們一路從【詭絲】、【奇蹟的夏天】、【盛夏光年】、【夢想無限】、【醫生】、到【一年之初】看下來,除了不禁要仰天長嘆「別」有所「想」,就連於突然夜半夢醒時分,都要對已然褪去浪潮的甜甜圈,另有遐思不可。

大多數擠上甜甜圈列車之人,都不禁非連啃兩個不可。第二個的滋味之所以比「意猶未盡」更吸引人,因為那是位在滋味更上層的「力度」:那是有著一種第二個是要填補第一個圈中的那個洞的地心引力,強大卻又自然到教人不得不然。為了那般美妙的柔軟,那份獨特的甜味,更為了那個說不出來的中空圓洞,在滿足與落空間游走的恍惚。

在觀看今年雙十國慶大會時,立委像魚般流轉於三軍儀隊之間的快樂中,突然看現蘭燈書屋(Random House Inc.)就在這天出版了兩屆奧斯卡影帝馬龍白蘭度,他生前與電影人唐納坎默爾(Donald Cammell)合著的小說《Fan-Tan》。我想起去年馬影帝去逝後,6月時舉辦了一個他的私人用品拍賣會,人們在會中見到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其中包括一隻夾有塑膠蟑螂的塑膠甜甜圈。我從此時的恍惚空洞中獲得了某種奇特的滿足:在國片與馬龍白蘭度之間。

極少人知道馬龍白蘭度(1924-2004)在拍完【教父】(1972)後,接拍了至今被許多人喻為情色片經典的【巴黎最後探戈】(1972)。馬龍白蘭度在他的《自傳》(1994)中透露,時隔22年之後,他仍然不知道這部片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馬龍白蘭度在書中並沒有透露,他為什麼在【教父】之後接拍了這部情色片而不是別的電影,然而,「甜甜圈理論」卻給我們透露出這個拍片順序的機密。影史上排名第一的黑幫暴力經典【教父】,確實留下了一個「洞」:情色。【巴黎最後探戈】好像就為了彌補一個飾演黑幫老大的演員,接下來「不得不然」走入一場情色的演出的地心引力。

為什麼我們要用「甜甜圈理論」,來做為這個如虎似狼的「國片的秋天」的註解?道理很簡單,簡單到就像這六部「假虎偽狼」的國片,其中不僅充滿極盡缺乏可以討論的「正面」內容,還隱匿著假道學、偽玩樂的謊言。

順著這六部國片的滑梯而下,果真我們可以以抵抗地心引力之勢「直立」,那唯一的力度恐怕只有這樣了:(這六部)國片在考驗著我們,我們要創造「食」代。

意思是,在「甜甜圈理論」的「力」場中,我們才能真正「創造」出這六部國片,足以為細嚼慢嚥的「美食」。


註:【奇蹟的夏天】「巧取」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一年之初】則「豪奪」了今年金馬獎中剛設立的福爾摩莎獎。但我們更也別忘了,蔡明亮宣佈永遠退出金馬獎的事實──難道當前台灣社會,不只在「政治之最」上充滿了謊言,就連「影壇之最」也被謊言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