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7 20:08:39顏士凱
(0) 國片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
上個禮拜朋友邀我去看正要上片的國片【心靈之歌】,我說真的免了。映後的座談會是另一個朋友當主持人;該片的攝影師是蔡明亮導演的御用廖本榕(近日鬧的滿城風雨的蔡導永遠退出金馬獎風波,引爆點就與廖桑有關),早在快兩年前,他便跟我提及要幫同在崑山科技大學教書的同事吳宏翔導演「這位朋友」一點忙(電影在去年五月下旬開鏡);於情,我都當去捧場。然而,在歷經上個月一個多月來努力看國片、寫國片的「事件」後,我真的深深感到,看了只有徒增心傷。
原本以為報社倒閉了,我離開記者工作了,因此也不必再負起幫忙國片的「不得不責任」時(註),但電影資料館的《電影欣賞》雜誌的主編來電話說,我現在比較閒了,可以幫他們寫個專欄了吧。原本我興趣並不高,但主編說要開一個國片評論專欄,我覺得自己也許又可以幫國片「看看」了。
然而,一路硬著頭皮把【詭絲】、【一年之初】、【盛夏光年】、【奇蹟的夏天】、【醫生】、【夢想無限】看下來,我很想不寫。理由不僅覺得被騙--除了我們納稅的錢被騙了,還有我們為國片進戲院的熱情與真誠也被騙了--,更覺得被眾多國內所謂知名的影評人(大家心中都有數的那幾號人物)所騙。然而,最終我在一個深夜轉醒的時分裡,我翻著去年剛過逝的馬龍白蘭度的自傳(出版於1994年)時,才找到了翻越這座「騙」牆的觀點與膽識(請參見本文最後一段)。
然而,交稿後,(1)電資館的主編卻說要我先說點好話,「其次」才再接上我那些可怕的論點;(2)主編後來把我的稿子給館長李天(石養)看後,李館長先是說要跟我吃個飯談談,後來才坦言「這文章出來,會得罪一缸子的人」;(3)電資館的電子報的主編說其想用這稿子,但他要我小心「以後在這圈子很有可能會遇到這些人!」我聽了當下狂笑不已--我如果還要「憚忌」這群騙子(包括為他們造假的影評人),那我數十年來自以為「想成為某種人」(日後有空再把這寫出來吧!)的進階,豈不就隨著僅此六部「小小」(請用廣東話發音ㄟ)國片而自欺欺人乎!
近日,cinemax頻道不斷在播放山姆畢京柏(Sam Peckinpah,1925-1984)的【日落黃沙】,這部被吳宇森尊(圖左)為年輕時最教他迷戀的電影,我想起過去許多人在評這部電影時盡關注在「血腥芭蕾」與「剪接手法」上,幾乎沒人注意到影片小至老人與小孩的演技之出神入化,更是教人歎為觀止。我想起這一年多來,我跟三位年輕導演(意思指拍第一或第二部劇情片的台灣導演)相談時,幾乎都聽到他們對片中演員演技的「非常不滿」(其中不乏有經驗、很有名氣的演員),然而,當我問起他們給了演員什麼樣的「戲前功課」(請注意我還僅只提到戲「前」)時,他們有人甚至愣了一下才說:「時間來不及了。」我真的很懷疑,當代的台灣導演倒底有沒有在電影籌備前做了什麼「research」(乖乖,這也是好萊塢電影的傳統ㄚ!)?
原本以為報社倒閉了,我離開記者工作了,因此也不必再負起幫忙國片的「不得不責任」時(註),但電影資料館的《電影欣賞》雜誌的主編來電話說,我現在比較閒了,可以幫他們寫個專欄了吧。原本我興趣並不高,但主編說要開一個國片評論專欄,我覺得自己也許又可以幫國片「看看」了。
然而,一路硬著頭皮把【詭絲】、【一年之初】、【盛夏光年】、【奇蹟的夏天】、【醫生】、【夢想無限】看下來,我很想不寫。理由不僅覺得被騙--除了我們納稅的錢被騙了,還有我們為國片進戲院的熱情與真誠也被騙了--,更覺得被眾多國內所謂知名的影評人(大家心中都有數的那幾號人物)所騙。然而,最終我在一個深夜轉醒的時分裡,我翻著去年剛過逝的馬龍白蘭度的自傳(出版於1994年)時,才找到了翻越這座「騙」牆的觀點與膽識(請參見本文最後一段)。
然而,交稿後,(1)電資館的主編卻說要我先說點好話,「其次」才再接上我那些可怕的論點;(2)主編後來把我的稿子給館長李天(石養)看後,李館長先是說要跟我吃個飯談談,後來才坦言「這文章出來,會得罪一缸子的人」;(3)電資館的電子報的主編說其想用這稿子,但他要我小心「以後在這圈子很有可能會遇到這些人!」我聽了當下狂笑不已--我如果還要「憚忌」這群騙子(包括為他們造假的影評人),那我數十年來自以為「想成為某種人」(日後有空再把這寫出來吧!)的進階,豈不就隨著僅此六部「小小」(請用廣東話發音ㄟ)國片而自欺欺人乎!
近日,cinemax頻道不斷在播放山姆畢京柏(Sam Peckinpah,1925-1984)的【日落黃沙】,這部被吳宇森尊(圖左)為年輕時最教他迷戀的電影,我想起過去許多人在評這部電影時盡關注在「血腥芭蕾」與「剪接手法」上,幾乎沒人注意到影片小至老人與小孩的演技之出神入化,更是教人歎為觀止。我想起這一年多來,我跟三位年輕導演(意思指拍第一或第二部劇情片的台灣導演)相談時,幾乎都聽到他們對片中演員演技的「非常不滿」(其中不乏有經驗、很有名氣的演員),然而,當我問起他們給了演員什麼樣的「戲前功課」(請注意我還僅只提到戲「前」)時,他們有人甚至愣了一下才說:「時間來不及了。」我真的很懷疑,當代的台灣導演倒底有沒有在電影籌備前做了什麼「research」(乖乖,這也是好萊塢電影的傳統ㄚ!)?
一連看了六部國片──【詭絲】、【一年之初】、【盛夏光年】、【奇蹟的夏天】、【夢想無限】、【醫生】──,也看遍了幾乎台灣最具知名度的影評人們(當然,最有名往往不代表寫得最好,乃至最具真知卓見,乃至最有良心!哈哈),對這六部國片的一片吹捧,實在教人感到寒心非常、恐怖非常──(1) 他們這麼做是在幫助國片嗎?!(2) 難道我們要教我們的下一代繼續看這種國片嗎?!我們希望他們是在這種國片的「素質」中長大嗎?
電影既可以是娛樂也可以是教育,我們不一定要鎖定哪一個目標,然而很可怕的是,這些六部最新的國片娛樂功能乏善可陳(且請大家勿忘,這已經是一個全面娛樂化的21世紀ㄚ!),而且帶來的儘是「壞教育」。我沒看過台灣電影史上一下子湧出這麼多爛片,而且還被一堆頂著社會光環的名人,灑下遍地的「糖衣」!
當然,我沒忘記做為一名創作者的「力」場:我們必得在腐爛的地方,不僅脫困於不染之處,更得尋找出我們繼續奔騰的見識與膽識。
台灣這幾年在片量劇減,以及新聞局與許多專業人士的大聲疾呼,「片量要先出來,才能談台灣電影的復甦」的狀況下,各路人馬(甚至包括許多學院內的電影學者)迫不急待地紛紛騎上拍片的「馬上」之路。
然而,看了這些所謂新導演的最新作品,我們不禁想起這幾年來中國大陸出了許許多多電影研究的譯著(以及更多的觀影新得與資料整理),而懷疑過去台灣的電影教育究竟對這些「台灣電影的新希望」扎下了幾根毛的根基?
當代的年輕電影人到底有沒有好好去研究過別人的電影於萬(分之)一?當代的年輕電影人到底有沒有檢查過自己的腦袋?恐怕已經有至少十年,台灣電影沒能在一個月之內蜂湧出這麼多影片,他們帶給我們的恐怕是希望的騙局,台灣電影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
註:台灣的平面媒體雖然競爭激烈,然而,在我跑電影線這近七年的日子裡,所有台灣的電影線記者都有一個「共心」,以及一個同時皆有的「共傷」:前者是,每個電影線記者都熱情地幫忙發怖國片(台灣電影)的新聞;後者是,每個電影線記者都一再被我們積弱不振的國片所中傷。記得,前年,跑了國片新聞近30年的中時的阿珠姐(盧悅珠),從泰國國際影視節回來時,一路慘叫:「每年去,每年看了自己都低頭,我們的國片在哪裡?」
電影既可以是娛樂也可以是教育,我們不一定要鎖定哪一個目標,然而很可怕的是,這些六部最新的國片娛樂功能乏善可陳(且請大家勿忘,這已經是一個全面娛樂化的21世紀ㄚ!),而且帶來的儘是「壞教育」。我沒看過台灣電影史上一下子湧出這麼多爛片,而且還被一堆頂著社會光環的名人,灑下遍地的「糖衣」!
當然,我沒忘記做為一名創作者的「力」場:我們必得在腐爛的地方,不僅脫困於不染之處,更得尋找出我們繼續奔騰的見識與膽識。
台灣這幾年在片量劇減,以及新聞局與許多專業人士的大聲疾呼,「片量要先出來,才能談台灣電影的復甦」的狀況下,各路人馬(甚至包括許多學院內的電影學者)迫不急待地紛紛騎上拍片的「馬上」之路。
然而,看了這些所謂新導演的最新作品,我們不禁想起這幾年來中國大陸出了許許多多電影研究的譯著(以及更多的觀影新得與資料整理),而懷疑過去台灣的電影教育究竟對這些「台灣電影的新希望」扎下了幾根毛的根基?
當代的年輕電影人到底有沒有好好去研究過別人的電影於萬(分之)一?當代的年輕電影人到底有沒有檢查過自己的腦袋?恐怕已經有至少十年,台灣電影沒能在一個月之內蜂湧出這麼多影片,他們帶給我們的恐怕是希望的騙局,台灣電影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
註:台灣的平面媒體雖然競爭激烈,然而,在我跑電影線這近七年的日子裡,所有台灣的電影線記者都有一個「共心」,以及一個同時皆有的「共傷」:前者是,每個電影線記者都熱情地幫忙發怖國片(台灣電影)的新聞;後者是,每個電影線記者都一再被我們積弱不振的國片所中傷。記得,前年,跑了國片新聞近30年的中時的阿珠姐(盧悅珠),從泰國國際影視節回來時,一路慘叫:「每年去,每年看了自己都低頭,我們的國片在哪裡?」
silenus00
2007-04-05 15:48:05
留言版其實本來就是
來客 述說不同
想法與感覺的地方
您留言愈多 愈會發現自己的潛在空間
乃至不可思議的新方向
─我寫的電影沒您想像中的對我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 怎麼寫 才能把自己從電影中
令自己再次鮮活起來
又 尷尬的是我
我知道我的文章還有許多有待加強之處
例如 我想寫書評(不只電影書 小說 還有理財書
─台灣這幾年翻譯進來的理財書 很教人驚豔ㄟ)
也想寫點音樂評論(中西樂都想)
還想寫點小說的極短篇
當然 還有信手拈來的散文 乃至童書
哈哈 清明時節不再雨紛紛
而是大家紛紛抒發未來志向的
美妙時節─此方不愧列祖列宗呢 2007-04-05 20:29:36
在一個找不到交通工具南下清明家族聚會的午後
看不下主流媒體影劇版擺爛廣告文章的失落時
無意間逛到版主的網站
雖然沒機會常看電影
看到版主鮮活的文體與精闢的見解
挺感動的
尷尬冒昧地 第一次留言
版主回應
silenus00 您太客氣了留言版其實本來就是
來客 述說不同
想法與感覺的地方
您留言愈多 愈會發現自己的潛在空間
乃至不可思議的新方向
─我寫的電影沒您想像中的對我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 怎麼寫 才能把自己從電影中
令自己再次鮮活起來
又 尷尬的是我
我知道我的文章還有許多有待加強之處
例如 我想寫書評(不只電影書 小說 還有理財書
─台灣這幾年翻譯進來的理財書 很教人驚豔ㄟ)
也想寫點音樂評論(中西樂都想)
還想寫點小說的極短篇
當然 還有信手拈來的散文 乃至童書
哈哈 清明時節不再雨紛紛
而是大家紛紛抒發未來志向的
美妙時節─此方不愧列祖列宗呢 2007-04-05 20:29:36
顏士凱
2007-04-02 13:33:07
這些導演犯的一些錯誤
事實上 也代表他們這一代的問題:
沒歷史觀
一看到使命感 不是嗤之以鼻 就是溜之大吉
這種結果令得他們的作品是:
觀不到哪裡去
級數很低
─就像最近想來這裡踢館的人
我自己對於國片其實是比較包容的那一種觀賞族群
看國片時我的比較軸線大部分都只放在其他國片
這樣問題就來了
一但碰到影展或者國際競賽的時候
我又深知國片在競爭上根本是軟弱無力的
這造就了我的一種尷尬的觀賞情境
欸
或者是我太不敢言了
我很驚訝他對國片的支持
但他既不把支持放在嘴上
也沒那些大聲狂呼搶救國片的人那般熱烈
他就只淡淡地說
總是會注意一下我們自己的電影
可這話聽了真教人感慨
我們的國片可拍出多少我們的經驗
新電影的成長經驗電影之所以教人懷想
最主要的原因在此
然而 我們更需要新新電影
拍出我們的城市成長經驗吧
而不只是好玩而已
(其實看他們如是宣稱的電影 一點也不好玩) 2007-04-22 17: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