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0 16:04:48劉大風/劉小風

古史.傳說.顧頡剛

圖片:顧頡剛,《古史辨自序》,中華書局

〈古史.傳說.顧頡剛〉

  龔鵬程在〈傳奇與傳說之間——顧頡剛和他的筆記〉中對顧頡剛的上古研究有讚美,也有批評,批評之一,是他認為所謂「古史層累地造成說」,只涉及了傳說變遷的一面,對於古史的認知,實無幫助,疑古並不足以考信,最多只能說經由顧頡剛的努力,開啟有關上古史、民間傳說的研究,在材料與視野上,達到前無古人的高度。龔鵬程又指出,「歷史的真相」不是客觀不變的,而是不斷地被「改寫」與「重組」,其間充滿了「對話的過程」,而語言在傳播的過程中,會擴散、斷裂、變化、衍異與流失,故從根本上來說,並非層累地「造成」,而是解構(deconstruct),是故,「傳說」與「閱讀」是互相指涉與互補的。

  龔鵬程對歷史的看法,當然是相當合情合理,其言說間,持之有故,可是我對顧頡剛的看法與其稍有不同,以現今的角度回顧顧頡剛的古史研究,顧頡剛對真相的看法,也正如龔鵬程所言,頗有問題,但他的重要性實不在此,而在揭示「傳說變遷的一面」,反而不在告訴我們歷史真相、更非所謂「惟一真相」。至於傳說變遷的一面,一如顧頡剛的古史考證,也並非單傳的史料排比、資料堆砌而已,而是他踏實地辨別出一層層的史料,在某個時代,史料如何出現、它怎麼說、又如何被引用放大,於是傳說變成了古史……,顧頡剛考證古史的高度,正在於他試圖確立史料形成的時代,以及史料在「層累」中的層層涵意,以現代的話來說,一間百貨公司,一樓是賣化妝品的、四樓是男裝、五樓是女裝、六樓書店……因此,我們不妨以展示圖的方式,將各樓層的情況明白顯示──是的,就是展示圖,顧頡剛最大的成績,便在於他企圖「展示」歷史各樓層的史料意義與形成,反映在他考證上的,將層次說清楚、弄明白,皆是顧頡剛試圖整理的古史成績。我們當然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但他試圖建立的考證方法,無可否認,是相當實用且合理的。

二00六年四月


後記:

  在此,不妨替傅斯年的某些史觀作澄清,很多人往往把「(歷)史學就是史料學」貼上標籤,研究歷史,就只能研究史料,史學就只能是史料,沒有其它,然後說這就是傅斯年的史學中心,這個誤會可大了,我們還是看看原文:

『近代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所以近代史學所達到的範域,自地質學以至目下新聞紙,而史學外的達爾文論,正是歷史方法之大成。』

  好了,我們現在看清楚了,傅斯年說的是「近代歷史學只是史料學」,重點還不在於這句,而是他接下的解釋:他的意思是說,史料不止是故紙堆、古書而已,更包括了種種過去的任何遺物,因此,擴大了史料範圍,才能更細密地研究歷史,所以才要「動手動腳找材料」、才會說「凡一種學問能擴充他作研究時應用的工具,則進步,不能,則退步。」

  擴大歷史研究的材料,這就是他的「史料學」。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再質疑:強調史料,那試問,史料何其多,又該強調到什麼程度?要完全建立好史料的考證基礎,又怎麼可能?完善的史料,又怎麼會有絕對完成的時候呢?當然我也可以再問:一分材料出一分貨,十分材料出十分貨,那試問,為何你對材料的解讀與我不同?同是一分材料,為何卻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大家對紅樓夢研究運用的材料都差不多,那為什麼卻有這麼多不同的說法?

  這些都是可以在「史料學」內部中再發現的問題,值得思考。但如果我們都承認史料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那麼,顧頡剛與傅斯年兩位先生對材料的嚴謹態度,就不會有過時的一天。

二00六年十二月十日


〇鎖右鍵的回應方法:
word上打好文字,選取範圍,複製按ctrl+c,貼上按ctrl+v
sahzc 2013-05-20 08:27:27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

taihua1118 2009-03-08 21:33:45

2008年顾颉刚顾捣蛋包一伙及其中国现代毁古思潮史学终于步入了衰亡,他们是在一片谴责和声讨声中步入衰亡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那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鼠辈们集体鼠窜了,从此就消失在中国大陆的主流形态中,不知去向。taihua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