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赤道儀極軸校正精度有辦法突破萬分之一度嗎?
2018-11-10‧赤道儀極軸校正精度有辦法突破萬分之一度嗎?
筆者先講答案,對生病前的筆者而言,這是一定沒問題的。
自從2008年以來,筆者只做過那一次極軸校正的實證,當時用的是GPD型赤道儀(鐵柱腳)和8cm普通消色差望遠鏡(焦長約1000mm),還有SPC900NC型網路攝影機(下面是當時的相片。請注意這是看不到北極星的位置),就這樣做到極軸偏差萬分之一度的水準。由以上來看,光是改用抑制周期誤差的新式赤道儀加上所有硬體的提升,一定還有一些些挑戰極限的進步空間。
對不起,筆者留給大家的進步空間只有剩一些些,不過好在筆者已經因病無法再親手操作赤道儀,所以未來誰做到這一些些的進步,就可以取代筆者成為世界第一。
不過現在情況比較單純,這些年下來,大家已經慢慢有共識要故意忽略精度這回事,反正大家心知肚明,這樣面面相覷下去,誰也不會是第一,所以現在有誰新買一架新款望遠鏡也不再會是值得關心的消息。
極軸能夠完全校正到『好』,可以弭平赤道儀系統的大多數缺陷,在周期誤差的問題也化解以後,可以擺脫對望遠鏡口徑的依賴,在相同光害情況下可以再多拍到一個星等。
『多拍到一個星等』對於真正的天文觀測者來說,這個意義是很大的,連這個都不在乎的就真不知道是混哪裡的。當年大家在拍彗星的時候,就是在拼星等的,三十幾年前就是對照12等的攝影星圖在拍,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小望遠鏡精確追蹤,甚至到了讓天文台大型機難堪的程度,暗星更加可以由光害中對比出來,但這個是要要靠手工而非砸錢拼裝。
面對新起的天文研究者,在預算前提下,筆者會建議以30cm折反射赤道儀為基準佈置設備,這樣就很夠了;業餘用20cm長焦牛頓赤道儀就很夠了,基本上就是行星攝影的配置,只是要做長時間天體攝影就是了(所以馬克斯托夫鏡應該也洽當),但是這年頭好像沒看到那裏在賣20cm長焦牛頓式望遠鏡了吧,牛頓式望遠鏡的光軸比較好照顧,這是筆者看好的理由,業餘的不應該把太多時間用在拼裝上頭。
筆者從沒用過牛頓式和馬克斯托夫式望遠鏡看過景物,也沒看過銀河這些的。
多年來熟客都知道,筆者是至誠一貫,說到做到的,未來天文同好都是比焦長不比口徑的,還在誦念口徑倍率論的是沒有將來性可言。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8cm」第一名都是本格推理,這裡是由8吋折反射鏡逆進化使用8cm折射鏡之觀星心得報告,這些檢討自身錯誤的見解會經常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