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7 15:53:18jean

「台北花卉博覽會」-先鋒行991221

99.12.21「台北花卉博覽會」-先鋒行
期待和規劃已久要去的花博展終於成行,我和J先行探路,說是去探路,實際也是製造兩夫妻「搏感情」的獨處時間~
這次規劃的「圓山園區」和「美術園區」
在新埔搭乘捷運至圓山站,鮮少搭捷運的我,又發生糗事,原來在捷運裡一張悠遊卡只能一人使用,和搭公車可多人使用不一樣><,好險!在不熟悉的環境裡,我都會習慣先去服務台詢問,結果只能先零買單程票應急囉~
因為事先有規劃,這次要先看的主角是「故事館」,所以一下捷運,也是先問服務志工要怎麼走才OK,結果從圓山園區直接穿越天橋直接就到美術園區-「故事館」,取得已是下午1:30分預約券。
真的要感謝志工們,在每個入口、轉彎處都有他們的身影,親切的回答每個詢問,也多虧了他們,在繁多的人群裡幫忙維持秩序,所以雖然觀賞的人很多,也減少許多小磨擦,也希望大家在花意美的環境,也能保持賞心悅目的好心情。
在志工的引導,從地下道再行回到圓山園區,排取「真相館」預約券,但美中不足排到下午1:00分,跟故事館時間撞一起,只能私下再去跟別人換,換券不是太容易也不太方便,是個尚差人意的缺點。等了約10分鐘,終於有個婆婆有合適的時間中午11:00分跟我們換,解決這難題。
然後再次趕場,去排取「名人館」的預約券,拿到已是下午5:30分券。
從一出門趕捷運到馬拉松趕場,只為取得熱門館場的「預約券」,因為看展的人實在很踴躍,非假日裡人潮也是不減,只能說花博的魅力無法擋。

 

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的欣賞,一杯熱咖啡,伴著這眼前的美景,圓山園區-地景花海的12月主題花是「聖誕紅」。數大便是美,這句話此刻深刻體會它的貼切,而且各式各樣的聖誕紅,是我們平日很少看到的品種,只能佩服台灣花農的技術真的很厲害,才能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如此珍貴的美景,在這裡也看到很多外籍人士來欣賞,無形中也為台灣爭光,讓世界看到台灣。

「聖誕紅」品種還真不少,真的一飽眼福

 

 

「真相館」-紀錄88水災莫拉克風災,運用高科技3D動畫,陳述這台灣的創痛,是大自然的反撲、是人為的破壞,願人們記取這慘痛的教訓。

 

3d電視,你感受到飛機要飛出來了嗎~

 

珍惜空檔寶貴的時間,一面吃著自備的麵包、水果、咖啡,觀賞在美術園區-寰宇庭園,結合各國的園藝的特色,造園技術,讓我們看到各國特色植栽,也觀賞較少看到的花卉,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景觀風貌。

 

 

 

「舞蝶館」-文化藝術表演活動之場所,11/6-1/4演出的是由屏風表演班、原舞者的改編作品「百合戀」-是魯凱族「巴冷公主」人蛇戀傳說,原住民曲目加上新意,豐富且唯美的音樂,加深我們對原住民的了解。雖然人很多,沒有機會在館場內近距離的欣賞,仍不減我們對百合戀劇的熱情、感動。加上小插曲,原因故事館的預約時間是1:30分,和百合戀和時間是相互衝突,原本要忍痛放棄,臨時有人因無法看故事館丟了兩張3:30分的預約券給我們,立即改變我們的行程,趕場幸運看到百合戀的演出,我們也捐了我們的1:30分券,給現場想看的人,從他們雀躍的表情,感受他們的幸運的心情~

  

(官方網站節目介紹:原住民為大自然幻化的使者,代表天地宇宙,教導我們何為大自然的規律、如何尊敬自然,如何與自然相處,永續自然生命力。 結合了「花」與「愛情」兩個元素,故將使所有走進舞蝶館的遊客,得以透過觀賞演出,延續對「花」的無窮浪漫想像。)
(官方網站舞蝶館說明:舞蝶館的造型有如一個曲面的竹籃,依照不同的觀看角度,也有不同的變化,如同蝶蛹、瓢蟲等,都是和花卉相關的意象,這是一個自然通風與採光的構造。設計蝶蛹之造型,使其生意盎然,屋面以明與暗的中空板,使光線依據不同的透光率,表現室內空間美學,半開放空間自然通風有效節能。)

 

3:30分終於等到今天想要參觀的主角「故事館」,一進門迎面撲鼻的是96年都維持的「檜木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腳下踏的是崁有都鐸時期玫瑰圖案的紅地毯,雖然知道建造者因「茶」發跡陳朝駿富商,37歲過世後,後人未能保有這別墅,多次易手,現在留下真正屬於他的也只有入口的兩個花枱。主辦單位特地蒐集700多件古董珍品,還原百年前富有士紳居住場景,融合中西生活品味的文化、情調。
穿過花房,漫步於花園,欣賞英式花園與都鐸式古蹟所創造的繽紛,雖感嘆世事多變,仍有值回票價的幸福!
只可惜!館內不能照相,只能用眼睛記錄當下,稍稍覺得遺憾,難得一次可以欣賞到多樣的珍藏古董。

 (官方網站說明:故事館,是「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園區內唯一的一棟古蹟,更是台灣現存古蹟中唯一英國都鐸式建築。在花博會中,故事館展現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與古蹟魅力。
古蹟的前世今生-建於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日據大正三年)由英國人與日本人近藤十郎所設計;建造人是台北迪化街茶商陳朝駿,為福建省廈門鼓浪嶼人,原為陳朝駿先生的休閒歐風別墅,兼作招待南洋貴賓訪客之用。在圓山基隆河畔,起建了這一棟英國都鐸式建築。
民國十二年陳氏家道未顯,此洋樓別莊曾是王姓人家所有,後為日本憲兵隊徵用,光復之初為前立法院長黃國書宅,一度改為藝品館,1998年市政府徵購,被指定為市定三級古蹟稱為「圓山別莊」,封館整修近三年的古蹟「圓山別莊」,2003年交由市立美術館管理;目前係由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陳國慈女士認養經營,也成為台灣首例的「私人認養」古蹟的先驅,並化身為「台北故事館」。以介紹台灣生活文化和推廣古蹟再利用為目的,透過多樣的活動和展覽讓社會大眾輕鬆的親近古蹟,讓古蹟有了新生命。
花博會中重現百年前臺灣時尚生活-在花博盛會裡,有九十六年歷史的故事館,讓古蹟成為一個歷史舞台,以「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為主題,由陳國慈、張信哲、陳延寧三位擔任策展人,並敦請林東陽、黃士娟、葉言都、陳勇成擔任策展顧問,且向專家學者多方請益後,故事館以花卉為主題,結合古蹟、建築、庭院、室內與花藝,並蒐集七百多件古董珍品,還原百年前富有士紳的居住場景,呈現當時台灣融合中國、日本、西洋三種生活品味所代表的國際觀、經濟力與文化力。
英式鄉村花園-走進故事館,可先漫步於英式鄉村花園,欣賞英式花園與都鐸式古蹟所創造的繽紛世界。故事館的英式鄉村花園,耗時七年時光用心栽培,搭配水池、磚造的矮牆,彎曲的步道,讓植物自然的展現姿態。全區養護使用有機肥料,採無污染的養護工法,花博期間分階段由一萬多株,一百多種台灣栽培的花草植栽打造而成。水池裡栽植著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物,包含睡蓮、水芙蓉、傘草和銅錢草等,在水波中搖曳著生命力;流動的水池及多樣性的植栽,吸引了蛙、蜻蜓、蝴蝶、鳥等前來居住,儼然形成都市內的小型自然生態區。
華麗的居家空間-故事館大門一開,踏上嵌有都鐸時期玫瑰圖案的紅地毯,我們用安靜的步履走進這百年古蹟。玄關左側為會客室,昔日來訪賓客在此脫下大衣稍坐等待,同時欣賞窗外花園美景;因古蹟起造人為當時重要茶商,會客室裡展示著將近百年前台灣茶產業顛峰期,各知名茶行出品的茶葉商標、台灣老茶罐、茶盒等,在泛黃而脆弱的包裝上,見證台灣茶的昔日風華。
往玄關右側走進大廳,壁爐上可見「新藝術」風格凸花磁磚,天花板為銅鑄雕塑的花草樣式,垂掛著古典英式吊燈。右側展出由山葉樂器公司提供、日本原裝進口約1915年百年直立式鋼琴,煥發著時代光彩。客廳裡最吸引我們視覺的是,一張大紅色有著菊花圖案的天津地毯、一組有細緻雕工的法式百年沙發,椅面為綠色牡丹花布面。一旁擺設的英國HMV老留聲機、Tiffany彩繪玻璃鑲嵌桌燈、英式古董櫥櫃,展現的是工藝之美。
與客廳相對的為飯廳,可供六人使用的小餐桌,擺放約2百年歷史的英國骨瓷品牌: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古董餐盤上有常春藤的藤蔓蜷綣纒繞的觸鬚佈滿杯間盤緣,搭配純銀打造竹子圖案的銀製中餐具,呈現當時所流行中餐西吃的氣氛。另一側後陽台區域裡,為下午茶區,窗外為綠意庭園,屋內籐製桌上放著英國皇家御用、有著250年歷史的瑋緻活Wedgwood居家骨瓷精品:此套茶具為絶版巳久的經典「花色蝶舞」(Charnwood)茶具。
家的私密生活-沿著古蹟樓梯,步上二樓。日式起居室裡,透過古董茶具,演繹飲茶的幽雅情趣,境小而景幽,由國內日式花道名家所佈置的日式花藝,展現花在百年前精緻生活空間裡的重要性,古老木門外陽台上的老盆栽,代表著日治時期文人雅士休閒生活的一種。
站在二樓玄關可見當時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板橋林家使用過的精緻蘇式太師椅,走在二樓走廊亦可見到也是當年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廣式太施椅組,呈現日治時期常以中國式家具搭配西方建築的居家佈置。主人書房裡,有百年前鹿港製作法式洛可可風格的書桌,搭配英式喬治王風格書櫃和維多利亞風格貴妃椅,桌上陳設老書數冊以及打字機。
臥房裡,古老的梅花圖案天津地毯上,放著富貴人家考究的老鑄鐵床,旁邊由同為當時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高雄陳中和家族,提供從廈門進口,使用黑檀鑲嵌貝殼的螺鈿梳妝台,此鏍鈿鑲嵌家具延伸到更衣室右方的螺鈿古老大衣櫥,讓臥房充滿濃濃華麗精緻古典風。
藝術收藏呈現生活美學-故事館不僅藉由各式古董家具,重現百年前台灣時尚生活空間,更可見諸多珍貴字畫與藝術品。早在清代,台灣即有富貴人家,以所收藏的各式字畫、古董、藝術品等,傳達出主人的排場與品味。到了日治時期之後,許多士紳與藝術家往來密切,藉由請託藝術家繪製肖像或雕塑塑像,成為一種藝術贊助。在故事館裡,數十件珍貴的藝術品,讓這棟古蹟更貼近百年前富豪人家的生活面貌
在字畫作品部分,有清代著名書畫家:吳大澂、康有為、徐世昌等人的作品,墨飛色舞的書法,以及吳昌碩的梅石圖水墨作品,是最能反映中國傳統審美情趣的藝術,與故事館這棟英國都鐸建築搭配,呈現中西文化交融的美感。
在油畫與雕塑部分,李梅樹紀念館特別提供台灣前輩畫家李梅樹於二十世紀初所創作的油畫作品,包含「台北醫院庭園」與多幅以花與台北風景為主題的作品,畫風細膩。而前輩雕塑家蒲添生家族,提供了蒲添生「春之光」等青銅雕塑作品四件,讓藝術品搭配每一個空間,傳遞出雅緻的品味。
在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中,故事館展現的是古蹟的魅力,讓我們在細膩典雅卻又靜謐的空間裡,遊賞老台灣的氣氛,體驗百年前時尚生活文化之美。)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 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不移 我的愛不變 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鄧麗君小姐悠美的歌聲,在「名人館」裡展示著對這位歌后的思念,除了她的作品和她的收藏,還有利用互動科技將鄧麗君的影像、歌聲數位化、永生玫瑰創作「花語意鏡」等..紀念當代傳奇人物。

 

(官方網站名人館說明:「名人館」是全球首度以藝術及互動科技手法,呈現鄧麗君傳奇一生的主題館。紛飛的花瓣化為空間的隔牆,鄧麗君小姐膾炙人口的歌聲如花語在展場迴盪。打破以往以「懷舊、紀念」的角度來呈現鄧麗君的主題。邀集多位藝術家及花藝家重新詮釋鄧麗君的文化印象,也運用互動科技展示手法,呈現現代、精彩的鄧麗君。依展示內容共分為「花語廳」、「風華廳」和「星苑」三廳。
一走進「花語廳」內參觀,鄧麗君動人的歌聲,自耳邊傳來,牆面上的數位玫瑰也隨著民眾經過而綻放。林惠理以珍稀的永生玫瑰創作「花語意鏡」,呼應鄧麗君不朽經典的意象,營造出夢境般的空間,呈現記憶中永恆的美好。
參觀者可以在200吋大型投影屏幕-「與君同遊」觸控互動牆上,以手掌輕觸鏡面展開鄧麗君從臺灣出發、進軍香港、東南亞、日本以至於揚名國際等不同時期的四段動態影像,記錄鄧麗君在華語流行音樂的貢獻及成就。
藝術家倪再沁與爻域互動科技合作創作「落英繽紛」,透過凌空體感互動體驗,多位參觀者可同時伸出手在空中掬起一朵朵鄧麗君喜愛的數位玫瑰花,幻化飛舞的花瓣交疊厚,勾勒出鄧麗君令人懷念的容顏。)

 

花博的夜晚,有著和白天不同的氛圍,耳邊也響起輕柔的音樂,配合燈光的轉換,幻化線條的花朵,真的令人捨不得離開,「美術館內的高更展」「流行館」、「爭豔館」長長的人籠,時間阻擋我們再等下去,「寰宇庭園」在夜的加持聽說別有另一種味道,拖著不捨的腳步離開,期待下一次的拜訪,再續!

美術館改建鏤空的牆面,為文化氣息加分

層次的置物櫃,是實務和藝術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