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4 17:20:42jean

展覽》「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100.3.6喜歡歷史的一家人,怎能不去觀賞難得來台展示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華麗的宮廷華服,用色鮮艷;用品、配件也是精緻細膩;難得一見「乾隆明黃芝麻彩繡平金龍袍」、「皇太極御用鹿角椅」、「透雕金漆寶座」、「金漆雲龍屏風」、「努爾哈赤御用寶劍」、「皇太極御用腰刀」、「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等等宮廷內平常難一窺的珍貴古物。其中最引吸我的是「皇太極御用鹿角椅」,也許對那隻鹿殘忍了,但那對角大而對稱且融入製工的細緻,真是完美。
A說她喜歡的是孝莊皇后裝專用玉璽的盒子,別小看它是盒子,金碧輝煌的顯示它的尊貴,特別還有「掐絲琺瑯寶相花大冰箱」,第一次看到古時候用的冰箱,很新奇..等等。
喜歡全家人一起看展,除了藉由文物感受當代的氛圍,也更了解其歷史的背景和典故,會令我們更深一步去探索。
全家人每一個都準備一本專用的印章小冊子,每參觀一個展覽,都留下紀念的足跡。
這次憑票根還可以參觀歷史博物館本館的展覽,幸運的觀看了齊白石「人巧勝天」書畫展,展出作品完整呈現齊白石創作的風格演變。
Nice的星期天,一趟豐富、愉快的文化之旅~

 

(摘錄官方網站)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2011/1/29-5/1國立歷史博物館
人物介紹:
姓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公元1559年2月21日至1626年9月30日)

努爾哈赤,清代文獻標記為努爾哈齊。是明朝末年我國東北少數民族,滿族的傑出首領,他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曾被明朝任命為建州左衛指揮使,但後來家道漸弱。年青時經常採集松子和人參,到漢人的市集去賣,因此逐漸受到漢人文化的影嚮,學會說漢語,並且喜愛讀三國演義。

努爾哈赤二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在一次戰亂中,被明朝的軍隊殺死。努爾哈赤就以僅有的十三副鎧甲,開始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力量。當時的女真地區,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是實力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努爾哈赤對明朝稱臣納貢,採取忠順的態度守住邊疆,避開明朝的軍事干涉;同時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控制局勢,一寨一部地消滅敵人逐漸壯大。公元1615年李成梁去世後,隔年努爾哈赤稱汗,建立國家,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從此公開與明朝為敵。明萬歷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向明朝提出「七大恨」的誓詞,誓言要報殺父之仇。隔年明朝徵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殲滅明軍約六萬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一仗努爾哈赤獲得了遼寧、瀋陽一帶的地區,力量愈來愈強大,奠定了清朝政權的基礎。

姓名: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公元1592年11月28日至1643年9月21日)

皇太極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後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隔年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承汗位。

繼位後皇太極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對明朝頻頻用兵,步步進逼,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公元 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敗給明軍。因此他決定繞過關寧錦防線在明朝北方開闢第二戰線。自公元1629年起多次入塞南侵。在第一次南侵中,皇太極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夷)大炮,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皇太極在世時期,將都城瀋陽改名「盛京」。公元1636年皇太極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崇德六年,發動了錦州戰役,明朝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支援錦州祖大壽,皇太極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大敗明軍。崇德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疇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 至此明朝在關外僅剩寧遠一孤城,此役成為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圍城打援戰術的典範,也為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宮中猝然病死,葬瀋陽昭陵。 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

姓名:愛新覺羅‧福臨
清世祖福臨(公元1644年至1661年)

順治帝即清世祖,名福臨,為清太宗的第九子,是中國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

皇太極駕崩後,因未指定繼承人,引起了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豪格對於帝位的爭奪。最後在雙方的權力角逐中由豪格之弟,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多爾袞為攝政王輔政。多爾袞攝政七年間,清朝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髮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多爾袞病逝後,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諡號、籍沒家財並掘其墓,斬其頭骨,又接連處罰其黨羽等身後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採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滿漢民族矛盾的政令。

由於順治年幼,叔父多爾袞長期掌握大權,置小皇帝如無物。多爾袞漠不關心順治的教育,致使順治不懂漢文,無法明瞭漢臣奏摺的內容,變相與朝中大臣分隔起來。因此順治親政後,惡補漢文、漢史,夙晚倚窗而讀。 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幫助下,他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後因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

姓名:愛新覺羅‧玄燁
清聖祖仁皇帝玄燁(公元1662年至1722年)

康熙即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與自己的計謀下,在康熙七年逮捕了顧命大臣鰲拜,並由其手中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起義的漢族政權,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正是由於康熙帝高超的能力使得清朝國家機器高效運轉。由於其政績和能力,康熙帝常被稱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史稱康熙大帝、千古一帝。

姓名:愛新覺羅.胤禛
清世宗憲皇帝胤禛(公元1723年至1735年)

雍正四十五歲即位,為康熙帝第四子。民間傳言雍正篡權,更改康熙帝遺詔而繼承皇位,其即位過程史學家尚未有定論。因清世宗曾被封雍親王,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康熙晚年為政寬鬆,滿清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準惡化的危機;雍正即位後立志「振數百年頹風」。在位時期,惟日孜孜,勵精圖治,抱定改革的宗旨,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打擊王公官吏腐敗、改行改土歸流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等一系列政策,對康乾盛世的延續起了重大作用。雍正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位期間每年唯有自己生日當天才會休息一天,其餘每天都挑燭工作至凌晨一兩點。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摺中總共批閱超過千萬字。根據正史的記載,雍正是在批閱奏章時去世,因為工作過勞而暴卒。他為鞏固皇權,打擊對手,六親不認,極為殘酷,留下罵名;然而作為統治者,剛毅果決,勇於革新、肅貪養廉;在他的任內,不但吏治革新、黨爭平息,同時還弭平虧空、充實國庫。上承康熙,下啟乾隆,為奠定「康乾盛世」的關鍵人物。

姓名:愛新覺羅.弘曆
清高宗弘曆(公元1736年至1795年)

乾隆是雍正帝諸子中最有才幹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與父親雍正喜愛,康熙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學家認為,正因為康熙認為孫子弘曆在為人處事的方式上與自己極為相像,在十數歲時就精於武術,並對藝術創作十分著迷,所以才傳位於其父雍正。雍正元年八月,弘曆就被以「秘建皇儲」的方式確立為繼承人。據傳由於雍正並不希望其子陷入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奪儲之爭,將傳位詔書置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後,直到自己駕崩後方可打開。

乾隆即位後,以「寬猛相濟」理念施政,使人口不斷增加,在乾隆末年時突破了三億大關,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乾隆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歷時九年成書,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科全書。乾隆帝好詩、書、畫,作品極多,其作品多採用「御題」做題跋。紫禁城宮殿內絕大部份的匾額,楹聯,皆是出自其御筆。乾隆一生喜文喜詩,作詩曾多達四萬首。乾隆自認在政治及軍事上有成就,因此自稱「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六十年,因繼位之時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嘉慶帝清仁宗。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駕崩,成為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六十四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為六十一年。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享年八十九歲。

姓名: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孝莊文皇后(公元1613年3月28日至1688年)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順治帝的生母。十三歲時嫁給皇太極為妻,崇德元年皇太極改號稱帝,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皇太極猝死後諸王兄弟相爭為亂,孝莊以靈活巧妙的手段,使福臨繼位。避免多爾袞、豪格兩強相爭帶來的災害。順治即位後,尊為皇太后。順治十八年福臨死後,第三子康熙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康熙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幼年由孝莊撫養長大,又賴孝莊輔政。康熙除鰲拜,平定三藩,有史家認為康熙年幼,計謀皆出自孝莊。

孝莊文皇后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先後輔佐前清三代帝王,對滿族的入關,滅明朝和鞏固對漢族的統治有其貢獻。她禮遇漢人,吸取金、蒙古之教訓,並對西方知識極為尊重,對康熙帝起極大之啟蒙作用。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至天壇祈告上蒼,願減己壽以延長太后之生命。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薨於慈寧宮,年七十五歲。根據她的遺願,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葬於河北清東陵之昭西陵。孝莊文皇后的一生中,她始終從愛新覺羅氏的利益出發,輔佐三代清帝逐漸鞏固了大清的統治,在大清王朝從開疆拓土到康雍乾盛世的過渡中,孝莊文皇后可謂清代后妃中的第一人。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
此椅製作于後金天聰至清崇德年間(1627—1643)。質地為角、木結構。椅上部以鹿角製成靠背形狀,鹿角共12支叉,4叉作為與椅交合的支柱,8叉以靠背為中心分開,左右各4叉,八叉鹿角勻稱地向四下張開。椅下部為木制,椅面呈長方形,椅心以棕繩編織,椅座四周開光,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塗以金紅色漆面,椅腿下部為四足托泥式。椅前下有木制腳踏。椅背正中刻有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弘曆禦制詩一首“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後題“敬詠太宗文皇帝所制鹿角椅一律。乾隆甲戊秋七月御筆”,款下方有“乾隆”連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