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2 21:22:52jean

《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蔡穎卿

(99.9.20)「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蔡穎卿
看了推薦序和作者自序,感性中不失理性,讀了多本蔡穎卿的作品,除了《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也是令我有很多想法的一本,我喜歡這本書帶給我的觀念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實例叮嚀她們日後的工作概念,要她們記得不要犯下同樣的錯」。「年輕人是社會共有的可貴財產,而父母的價值觀總是影響孩子最深,所以,我應該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
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父母也要學習不同階段的教養方式,不但延長父母親的保存期限,也提供孩子不同階段的人生經驗。
第三主題,給年輕人的建言,我認真、細細的思考每一篇分享,不僅給社會新鮮人方向參考,我想連自己這當下也要延續這份「責任感」的態度,夢想的持續力。這一本書,是很值得推薦,一讀再讀。

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

(圖片摘錄博客來網路書局)
(推薦序和作者自序,看了除了感動,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觀念和方法。整文摘錄博客來網路書局)
把教養放在生活的第一順位--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養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順位,隨時把握機會教導他,他自然會看到學習和工作的意義,就會自動自發去做了。
  我覺得自己比別人幸福的地方,是常有機會比別人更早看到未上市的好書。出版社有時會寄書稿來請我推薦或審訂,使我有機會先睹為快。我因平時很忙,可以看稿的時間通常是夜深人靜之後,如果一看就睡著,那麼這本書我就不推薦;如果是越看越有趣,連覺都忘了睡,那麼這本書就值得推薦。蔡穎卿的第一本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就是一口氣看到完,爬起來開兩個鬧鐘,因為怕一個鬧不醒,誤了明天上班。那本書出版後果然熱賣,讓我很高興,頗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同時,好東西跟朋友分享時,也是很愉快的。
  看蔡穎卿的書是一大享受,我常捨不得一次讀完,好像精緻的食物不可以一次吃完,要留著慢慢的吃、細細的享受。她的人也如其文,溫文儒雅,非常有氣質。我常想,如果天下媽媽都能像她一樣,我們做老師的就不會被學生氣到發出「家有隔宿糧,不做猢猻王」的感嘆了。
  她在這本書中教父母如何一點一滴地導正孩子的觀念,全書沒有驚濤駭浪、危言聳聽的句子,但是它就像潺潺的溪水,靜靜從你身邊流過,滋潤你的心田,讓你茁長。例如她在自序中說:「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這不就是我母親教育我們的方法嗎?小孩子不愛聽大道理,我父親常用文天祥、左寶貴忠義的事蹟來教導我們,我們低頭聽訓,但是人在心不在,反而是幫母親洗菜時,她講的別人家孩子的故事,我們最聽得進去。母親從來沒有修過什麼教育學分,但是她知道故事感化的力量絕對比訓話的效果好。所以這本書中的小故事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材料。
  又如:「在工作中,要當別人的好朋友,不要帶著抱怨與不滿上工,因為這會影響工作的效果,也不要變成別人傾吐抱怨的對象。」這話非常地正確,英文有一句話說:「不要咬餵你的那一隻手。」(Don’t bite a hand that feeds you.)在職場倫理上,是不可以一邊拿老闆的薪水,一邊罵老闆的。尤其人真的會讓批評變成不自覺的言語習慣,我父親就不許我們抱怨,他會問:「你有沒有先檢討你自己?」他常用福建話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在本書中看到吳作棟總理也講這句話時,覺得好親切,因為父親生在新加坡,這句話是當地華人常說的話。)被人批評時不可以先抱怨,要先檢討自己,人的資源有限,如果把時間和精力花去抱怨了,就不會找到改進的方法。同時,附和別人會使那個人更覺得他的抱怨有理,就會越說越大聲,最後變成理直氣壯、積非成是。所以父親說:「在別人抱怨時不可以附和,因為那是火上加油。我們家的孩子不許做這種事,等他講完後,指出另一條思考的方式,用理性去滅火。」
  此外,書中「香水」的故事也很得我心。現在不知有多少人需要這個故事來提醒自己,不要把別人替你做的事當作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人的大腦對熟悉的訊息便不再處理,以節省資源,所以會有「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的現象。的確,「最先吸引你的香水在你跟她在一起久後就消失,如果你離開一會再回來,那股香味就和原先的一樣強烈。」這是之所以婚姻會有「七年之癢」的原因,香水聞久了就不香了,反而是別人身上不曾聞過的變得有吸引力了;人在一起久了就忘記對方的好處,常常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想起。有多少人在擁有時,能夠有蔡穎卿的智慧,懂得珍惜當下呢?
  另外,穎卿用行星的自轉和公轉來形容職場的生態,我也覺得非常貼切。理想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一顆行星,能自轉也能公轉;這個必要條件是熱情,老師必須有教書的熱情,學生必須要有學習的熱情,教學才會成功,這樣的熱情也是敬業背後的推力。我小時候必須幫忙做家事,我母親最不喜歡叫一下、動一下的人(即穎卿所謂「拖著走」的人),所以她在叫我們做事之前,會先讓我們看到做這件事的意義,例如忘記餵雞,雞會餓死或是養得很瘦,下的蛋很少,賣不出去,學費就會無著落。當她讓我們看見工作的意義,我們就會自動自發去做了。
  天下道理是相通的,任何事要成功都必須先引發動機,先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意義,而意義會產生動機,動機就會使他自轉和公轉。所以她說:「人生的意義不在做你喜歡的事,而是喜歡你所不得不做的事」。我出國時,父親告訴我:「做你喜歡的事,喜歡你所做的事,人不怕天資愚笨,態度才是成功的第一要件。」一個能自動自發的孩子一定會成功的。
  希望這本書能讓很多父母知道: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教養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順位,隨時把握機會教導他,他自然會成長得像穎卿兩個女兒那樣既懂事又乖巧,自己會上進,不需要父母操心的國家棟樑了。


說別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蔡穎卿

  我想給孩子一些禮物,一些自己給得起,而她們一生可以受用的禮物。這些工作的分享與討論,就是我的禮物。
  女兒Abby滿二十一歲了,雖然從十八歲起已經自己在美國度過三整年的求學生活,但在媽媽的心裡,牽掛是永遠不曾放下或剪斷過的心情。無論在遠距的電話交談、信件往返,或她回家渡假的日夜相守中,我們比以前更常談到工作,並交換彼此的心得。
  從她與妹妹小的時候開始,我就不曾把「讀書」當成一種特別的活動。它總是被我統稱為「工作」。我把做功課的方法與工作習慣相提並論;把整理一個髒亂的廚房用來比喻釐清一門功課困境的要領,希望她們能舉一反三,不要當成績頂呱呱的書呆子。
  我常常想起自己當父母的職責,不只是要讓她們吃飽穿暖、精神愉快,遠處還有一個真正的目標,才是催促我不懈努力的理由——
  母親不是讓你倚賴的人,而是使你無需倚賴的人
  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
  這句話讓我看到,持續培養她們擁有好的工作能力與工作習慣,是多麼重要的長程目標!所以,我每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反省,或遇到特別的心情時,就與她們分享。不只在餐桌或閒談中討論,也用筆記下當中的省思。
  Abby去美國上賓大的三年裡,一直是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的。第二年起,工作加為兩份。她的生活就像早期的台灣留學生,除了課業之外,同時要扛起生活的擔子。
  有一陣子,我看她工作非常忙碌,忍不住擔心起她到底有沒有時間好好讀書。我在電話中開玩笑地問起:「妳不會被當掉吧?」她在電話那頭調皮地笑著回答我:「媽咪!我離被當掉還有點遠。」我不知道什麼樣的語言適合用來叮嚀一個大三的孩子,所以還是把從小教導她的那句老話搬出來用:「不要忘了妳當學生的責任喔!」
  過了兩個月,大三下學期結束了一段時間,我在台南家收到院長寄來的信,她仍列名在榮譽學生的名單中。那短短的信,在我正處十分忙碌的日子裡,捎來了一些慰藉與鼓勵。
  雖然成績只是一個象徵,但我卻在孩子盡心兼顧的努力中看到了從小為她撒下的責任種子確實破土發芽了。這些種子使她們懂得做好該做的事,在放手單飛的遠行之後,往生活裡扎根。那些自小分享的工作心得,也開始在她獨立生活之後有了回饋。
  現在,不只是我寫工作日記給她們,有更多的時候,是她寫下她的工作日記與我分享。書中第二部分的十個篇章,就是Abby陸續寫下的心得。這些文章並非家書,我讀後也不是以回信的方式記下自己的回饋。教養是一場愛的檢視,我就在字裡行間逐一自問:我的教導是否配得上心中自以為已經滿懷的愛。
  我之所以習慣留下這些記錄,主要的原因是,在分享或指正孩子的當刻,他們未必立即就認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從不想要強行灌輸任何價值觀給孩子,等待是絕對必要也非常奇妙的磨合。當她們還沒有全然體會、從心底呼應這些感受之前,我但願自己不是說說就算,任由這些分享隨風而過,我想要更仔細檢視自己所投遞的教養訊息。所以無論時間如何緊迫、或簡或詳,總會做點記錄,這就是這本書第一部分的內容。

  Abby與Pony漸漸長大了,在Pony也上大學之後,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教養階段,只能遠距地關心著她們的成長。兩個孩子都離家遠行,我的叮嚀與牽掛更要託付給科技的傳聲與文字的遞送。
  每當我看到自己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勤奮用心的孩子,腦中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離家在外的她們。我想把這些年輕人的故事說給兩個女兒聽;想要透過更深入的交談來分享這些年輕人面對自己、在生活裡成長的故事。
  所以,我去採訪幾位年輕朋友,希望自己能寫出他們的故事與想法,並探討出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家庭或社會教養連結的軌跡。有許多人覺得我對年輕人特別有耐心、特別不忍他們犯錯,我想這的確是愛烏及屋的心情。
  自己的孩子在世界的某處正受著不相識的人的教導與愛護,每思及此,我對其他年輕人的溫柔愛護之情便油然而生。多麼希望自己曾經看過、經歷過或領悟過的現實與想法,或多或少能分享於他們;多麼希望關於好好生活、好好工作這熱情的人生戀愛,我可以獻上一份屬於自己的身教。這就是這本書的第三個部分。
  成長獨立是一條長遠的路,當我們把孩子送去受教育的那一刻起,期待的就是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迎接自己的生活。然而,這個信念卻常常在受教育的途中迷失了方向,我們或以為知識的灌輸一定可以轉化為日後的能力,因此開始尋找捷徑與偏方,白白浪費掉生活中的許多教材。
  我想給孩子一些禮物,一些自己給得起,而她們一生可以受用的禮物。這些工作的分享與討論,就是我的禮物。


內容摘錄重點:
*「喜歡」是可以透過行動來培養的一種心態。
在工作中,我用專心解決自己的害怕,用行動來克服討厭的心情。
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的事越少,我的自由與快樂就會更多。

*不是只有娛樂才可以調劑生活,有些性質差異很大的工作也可以。
即使是只做一份工作的人,如果能把職務上的工作與生活中的工作視為彼此的調節,那些下班之後待做的生活雜事,就不再是單調無味的負擔了。

*如果對身邊的年輕工作者感到失望的時候,我並不一定會當場責備他們 ;不過,等我回家之後,卻會把自己的感受跟孩子說,倒不是抱怨,而是希望以實例叮嚀她們日後的工作概念,要她們記得不要犯下同樣的錯。年輕人是社會共有的可貴財產,而父母的價值觀總是影響孩子最深,所以,我應該先把自己的孩子教好。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想要偷懶一下、或時間週轉不靈的時候,但對於工作的認真與執著,我把它視為一種內省的功課,一旦放鬆尺度,就慢慢會失去應有的責任心。

*教育永遠不能只做一半,教育也不是一種形式。成長是扎扎實實的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得你們自己踏出,才能真正被計算在成長的里程中。

*人生不是一次的衝刺,而是每個階段努力的總結。大學四年是非常珍貴、特別的學習機會,不是苦讀十二年得來的犒賞。如何看這四年,在進大學前有好的心理建設,計算人生的方式便不一樣。

*「機會」與「付出」之後所獲得的成長,在我的人生計算中都是工作酬勞的一部分。
我但願孩子能看到金錢之外,這抽象的報酬其實是多麼有價值。

*不要讓生活總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少了安靜的心,我們便無法好好觀察孩子,而觀察不但是了解的開始,也是日常生活中不該中斷的關懷
教養不應該落在以愛為名的無盡擔憂中。如果能從生活小事的教導,讓信心慢慢在實作中奠基,放手的那一刻,我們的寬心,也會帶給孩子可以飛翔的自信。

*時間是人生的資本,在工作中計算與善用資本,是我不停學習的功課。
安排時間,其實就是為一件工作訂下時間限制。限制時間幫助我們專心,而專心擴大了能力,使我們屏除一切無關的分心之務,更充分利用了各種感官的爆發力量。

*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排列先後的順序,即使時間上沒有非常緊迫的要求,也練習這麼做。一旦習慣這樣的思考,妳掌握工作重點統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做起事來也會更得心應手。
在工作中得到任何的指正時,就把它當作是一種合理的討論,不是挨罵。如果妳在聽完我的話之後說的是「喔!好,我們下次會注意。」會讓我覺得輕鬆許多。我們回應一件事情的態度與語氣,都表達了我們接受時的心情,這是不能不注意的事。

*她深知節省時間的好方法,是用精準的語言使我在不同年齡了解她的教導。時間值得花費在看我把事情從「不會」做到「更好」,但不可浪費在無謂的拖拉或溝通中。
每次媽媽帶我做事的時候,她總是把我當成一個並肩分工的好伙伴。她對我最好的讚美,就是一再地交託重任給我,並且無論有多忙,都知道等我一下是使我能幹最好的機會。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許多人的思考習慣,但我深知了解基本原理對一份工作有多重要,因此不斷鼓勵小米粉一定要探索根本,才能舉一反三。事實上,這也是學習上縮短摸索時間最有用的方法
我們不只要學習別人的經驗,更要了解這些經驗總結背後的那番道理。工作中的每一種對與錯都自它的意義,我想用日漸深刻的了解,為自己累積出堅實的能力。

*思路的亂很可怕,在生活裡闖進闖出無頭緒。每當自己有這樣的狀況,我就利用短短的五分鐘坐下來,把腦中同時運作、條理散亂的想法用紙筆條列出來。
分配時間,動手去做,享受做完一件是一件的樂趣。

*在孩子做事時,我們觀察到其中的失敗或阻礙,然後給予具體的指導,鼓勵他們再試一次、幫助他們達成完整的經驗,孩子就會從天天接觸的事物中,慢慢累積出接受新任務的信心。

*「學會」了還能耐心做下去,才能真正完成美好的結果。
我們都了解,在真實的社會裡,「懂」的人不一定能成為領導者;
成就功效的,是腳踏實地、堅持去「做」的人。

*真正自由的人可以駕馭心情與時間,好好停在應該結束的點上,繼續下一個預定的行程。我希望從「停」這件基礎的生活功課,跟孩子好好一起學習自由的意義。

*領頭的人
今天早上八點,新的工程開始動工。爸媽提前在現場等候,好跟游先生做最後的尺寸確認。這是我們第一次跟游先生合作,他人很和氣,溝通非常順利。

工作中,我看到游先生有個習慣的動作,他走進去總會把一些阻礙物順手搬一搬、堆疊到最不妨礙工作的角落去。這個從工作中自然流露出的習慣讓我忍不住會心一笑,想著:這就是帶頭領導工作的人。
我們常常談到「鳥瞰」的能力,談話當中我們也會提到某些人做事不大想「全景」。他們或許很努力,一埋首就往單一的方向去,卻很少時時間想起正在行進的工作與整個計畫的關係。但是,你會發現,經過考驗之後有辦法領導工作的人,都是有習慣檢視、觀察全景的人
這種能力我們也稱為「統籌」,聽起來好大的一個字眼,但如果回到生活中來看,這就是媽媽從小花好多時間訓練你們的能力-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統籌能力不是只知道該做什麼,還要能決定優先順序(從哪裡先做起?)而且工作進行中一定包含了時間管理的概念(我所做的事用多少時間完成?)。
這不是做大事才需要的工作習慣,也不是哪一天去上一種特別的課程才學得會的專門知識,它其實是從我們的生活中延伸、熟化的一種態度與方法。
一個母親從起床後就得打點一家人的生活,如果要出門工作,更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安排分配好如何有效率地把所有事都做完。有的母親可以、有的做不到,這並非完全是能力或工作量不同所造成的差異;人如何統籌規劃自己的每日生活,會決定最後呈現的品質。
游先生看起來雖然只是一個跟我討論計畫的老闆,並不真正動手負責施工,但從他隨手整理的小動作中,我相信他有非常深厚的實作經驗,以致流中的細節與任何可能發生的事,在他腦中都有一幅清楚的圖像,凡是會造成困擾或阻礙的小事,他都知道要越快解決越好。
簡單的說,領頭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都敏感,因為他鳥瞰事情,所以總是看到全貌
Ps.這觀念、行為很細微,卻是真誠的需要

*在職場裡,不要帶著抱怨與不滿上工,也要遠離這樣的朋友;不要變成他人習慣吐怨傾吐怒氣的對象,要謹記別讓輕易的批評變成不自覺的言語習慣。

*在工作中,如果疑問與對立的想法超過了應有的比例,因而阻礙了自己學習、應用或實做的機會,「抗拒」就成了自己成長的損失。

*我們的成就並非小時計算,而是這些時間裡完成事物的總合。我們也許有耗費的移動,但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有可能繞著圈子跑,再怎麼賣力也總是回到原地。

*我們應當在每一件事時,給予它所有的注意力。在這個鼓勵人同時做好幾件事的時代,我還是非常努力想要更集中自己的精神。
…..這是我所學到的:能夠主宰自己的注意力,使它不論何時只聚焦在一件事上,這是一個人所能擁有的重要力量。專注是一種能力,它會影響你做的每一件事。

*一起追求成長是友誼最好的串連

*盡量「具體化」自己的目標很重要。
至少,在我們的內心,應該有一些明確想追的要素,否則當時間像河水那樣悠悠流過時,每過幾年便會感慨地發現,自己竟不曾累積過什麼,甚或試圖探訪過生命可能的深度。
人生的確是全面連結的,只是在全面中仍有短長,可能無法樣樣精美。生活的價值是一樣選擇後的實踐,無論在生活、工作中,一點一滴累積出自己引以為榮的表現,就是幸福與成就

*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想做什麼?
想了之後該做什麼?
而後在這一段時間裡,我又真正做了什麼?
這三個自我檢視不斷提醒了我:「想要」不是一種目標,有了具體行動的計畫才是。

*往目標走去時要專注,才是真正的捷徑,分心會耗去過多的精神與資源。行動能使我們以更具體的方式專注起來,不知名的疑惑會消失,我們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感覺被尋回了。
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輕的朋友,他們花費在與他人討論或解決生活與工作疑惑的時間,遠超過我的想像。在過度的討論中,我想提醒他們:先不要急著找尋答案,做做看再說。也許真正的答案,就會在過程中顯現出來。

*要打開胸襟,從別人身上學習更好的工作習慣與要訣,也要靜下來看自己。該欣賞的長處要記得給自己讚美,那是自信的根源;讓檢視的地方更要坦誠,那是進步的過程。工作經驗越豐富,我就越發覺得,使工作愉快的原因,不只是work hard 也要work smart。
當然,增進工作智力的積極方法,還有勤奮閱讀與收集資訊。閱讀的習慣永遠使人受益,不只能藉此獲得相關的知識,也使人的心思更澄澈安寧。我越忙越不能離開書本,讀書使我有一種受到獎賞的快樂。資訊的收集也很重要,但在這個任何事都迅速膨脹的時代,了解自己的時間有限,不要徬徨資訊無止的探討裡,也一樣重要。

*不執著劃分工作的定位與範圍
有些人在工作上很少思考自己的「成長利益」,他們把工作只當成對別人的付出,單純是個買賣,別人付多少錢,我就付自認為相對的心力,其他的附加價值一概不在計算中。所以,如果在崗位上不把工作界線劃分得一清二楚,他們就會充滿不安全感與計較的心。我覺得這樣的性格很難成為一個老闆,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擴展融會貫通的能力,一方面是因為過度計算表面的利益,而失去主動協調的助人之力。

不管多小的領導者,都需要有環顧全景的能力,如果要訓練自己有老闆的情懷,就不要一心期待那所謂清楚的責任劃分。懂得分工是效率,但懂得督促自己關懷總體的工作進度,才是自我能力的成長。

——督促自己成為工作表率
再好的管理規條也比不上親見的行為表率。如果打算創業,那代表有一天你必須以努力的身影成為自己職場上的楷模。所以,無論投身在哪一種工作中,取法其上、督促自己成為伙伴之間激勵人心的工作者,鼓勵自己跟上心目中最好的執行者。
我們不要養成只看到別人成就的眼光,要跟隨那穩步之中的堅持與精神。更重要的是,要認清別人身上如果有一項自己所羨慕的特質,那分分毫毫都是時間的產物、是日積月累的生活功課。
成為老闆並不是成就的代表,創業也並不一定比加入體系工作來得自由或有利。但是,如果你想訓練自己成為更好的工作擔當者,也許這些面對工作的心情訓練是非常有益的。至少,它不只使我在工作中累積更豐富的專業能力,還使我一直能帶著愉快進取的心情深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