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方程式看國民所得
一條方程式看國民所得
穩定中求成長
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當然是希望國家經濟成長;然而,短期難免有波動起伏。因此,政府在追求成長之餘,也會微調穩定經濟。所謂穩定,就是在經濟過熱時,採取緊縮的政策;在經濟不景氣時,採取擴張的政策。
政策目標
日常生活中,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問題幾乎天天都充斥媒體版面。如果說總體經濟學就是探討國民所得(yield, Y)、利率(interest rate, I)、物價(price, P)、就業(labor, L)的問題,人們可能覺得總體經濟學比較實用。
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聯(菲利浦曲線)
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問題幾乎天天都會發生。經濟景氣的時候會發生通貨膨脹的問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會發生失業的問題。政府的總體經濟問題,透過擴張性(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或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抵換關係(trade-offs)。
國民所得方程式
國民所得=消費性支出+投資性支出+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既然凱因斯認為”需求”是擴張經濟的良方妙藥。那麼,以國民所得方程式來看,可以使變數增加的政策工具都值得一試。這些政策,簡言之,就是鼓勵消費、鼓勵投資、政府帶頭支出和提高出口淨額。為了達到上述政策目標,於是政府減稅(或是發消費券)來鼓勵消費,中央銀行降低利率來鼓勵投資,政府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此攸關政府債務,赤字預算。這些政策,可以歸納為財政政策:政府稅收與政府支出政策與貨幣政策:中央銀行貨幣供給與利率政策。
金融風暴以來,美國開始實行QE政策,甚至以貨幣供給增加,附帶引起國際熱錢流動,貨幣匯率比貶值等。此次G20上海會,與會各國矢言避免貨幣競貶,然而,實際上各國貨幣競貶已久。所以,別期望太高以免失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