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9 14:03:48DR.J

科學與藝術 - 2



img278 web.jpg


科學與藝術 - 2


    科學的要求是精確;藝術的要求是創意,創意與心靈的契合。以工業製造為例,製造手機要求每一個零件的誤差必須小於某一個範圍之內,成品必須達到一致性。(我們去消費的時候,我們的期望也是根據以前的經驗。)藝術則有其變動性,第一位畫向日葵的人是偉大的畫家;第二位則是畫匠。即使可以模仿原作,畫出令人難辨真偽的複製品,亦是高明的畫匠而已。

    經濟學既是研究人類社會的科學,就是在其中盡力符合科學的精確。這就是難處。

    科學百分百,2H1O,在特定的實驗室條件下,就能合成1個水。而且是可以重覆,作100遍也是一樣的結果。但是經濟學研究的是人類,無法設定外在的條件,不能重來,只能觀察。因此,不得已,利用[假設]來簡化,就被批評是不食人間煙火,或是思慮不周。這是不瞭解經濟學的特性的。真要考慮周到的討論是可以的,但是可能需要99年才能討論萬一。

    不會的,一般入門經濟學介紹整體的概念,會有許多簡化。接著,在大四、碩士至博士的研究主題中,研究範圍會設定越來越小,簡化會釋放,考量會越來越詳細(這是相對地觀念)。例如ECON100對汽車的假設是四個輪子的運輸工具(不討論國產或進口、汽缸、顏色、四門或兩門、天窗、自排手自排、ABS、轎跑等),但是,研究所階段,研究可能就會比較消費者對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偏好;或是百萬名車與國民車的比較。

    在蒐集資料上,人們的內心是無法觀察的。Big brother一直希望在他的子民腦中,植入發射器,隨時監控,以便提供最好的服務?(這是一個矛盾,今日Google、電子商務、企業一直透過big data的蒐集與分析,美其名為提供最好的服務,其實,也可能作為監控或喪失隱私的隱憂,另文。)

    除了利用問卷蒐集初級資料或是採用其它單位的次級資料之外。在研究上,行為學者利用實驗的方式,來看看人類的行為是否真正符合經濟學的假設(Thinking Fast and S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