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科學與藝術-1
大一經濟學的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老師大聲疾呼的是:「經濟學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努力尋求較好的方案。(此一論點似乎可以運用到大學所修的任何社會科學課程以及社會上所有的議題)。想來同學或許不解的是,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研讀經濟學?更令人不解
img278 web.jpg
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的是,美國大學普遍把經濟學列為基礎必修通識課程。
接著,老師說:「柏拉圖最佳解之不可得,經濟學家找出次佳理論(second best),建議政策受害者必須補償政策受害者」。所謂次佳理論,就是一個政策,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而受益大於受害。政府應該對受益者課稅,並對受害者補償。因為受益大於受害,所以補償受害者後,國家整體還有剩餘,故對國家整體而言,是有利益的。
註:(以下為解說討論,可以略去,或是睡不著、閒暇時回來閱讀)
所謂最佳解就是對所有人都受益的政策。就國家整體來看(這裡local和global是相對應的概念,需要更大篇幅解說),可遇而不可求。退而求其次,經濟學家找出次佳理論(second best),建議政策受害者必須補償政策受害者」。所謂次佳理論,就是一個政策,有人受益;有人受害,而受益大於受害。政府應該對受益者課稅,並對受害者補償(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還看,還要分短中長期來討論,以及各項參數(parameter)的設定,此略)。(另外一個理論是受害者的感受權數比較大,因此,要特別考量受害者的感受,此略)。(以及,價值觀等等議題,在此可以看出來,若是要考量全部的條件,例如999個論點,那討論就龐雜。於是,經濟分析排出重要順序,簡化,以分析。這裡,[簡化]就變成經濟理論的優點和缺點,另文)。實則,經濟學與其說是”經濟”問題,其最終仍是回歸人類社會上所有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諸領域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