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9 14:06:16DR.J

經濟學的邏輯思考模式,科學與藝術 - 3

經濟學的邏輯思考模式

    經濟學人的思考,試著用下圖來解讀,也會暴露出其限制,或曰經濟學的能與不能。 

1.從人類社會問題出發

    經濟學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衍生。甚至,一開始只是觀察社會問題的記載。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of Nations, 1776)中,假設生產因素為勞動與土地。(釋迦摩尼參悟人類的苦惱是婆羅門、剎地利、首陀螺和賤民等四個階級的生、老、病、死苦惱,而今,我們的煩惱又豈僅只於此?)

    經濟學家觀察社會問題,歸納整理,並搜尋相對地理論、模型、數式、變數等,探索古今中外前人學者的研究,歸納其研究不足或是尚未研究之處。

2.超然公正客觀的立場

    第二階段(我稱之為神的領域),必須保持客觀、公正,進行資料蒐集、數理分析、結果解讀並提出政策含意與建議。常常,在這一個階段,未能保持客觀,為特地立場服務,也招致批評,導致民眾對經濟學的失望與攻擊,是自取其辱。

3.回到人間的務實

    最後,第三階段,政策制定者在採用經濟分析建議時,必須1.熟知經濟學的能與不能;2.瞭解理論與實證的落差;和3.制定政策的原則必須考慮針對例外的情境與對受害者的補償。

    經濟學被誤解或批評的原因是民眾在不同階段的思考。第一階段是定義社會問題以求解決,而不是製造社會問題(經濟學也沒有這個能力)。也可以蒐集資料(而不是分析解讀),讓民眾自行分析、解讀,也可以避免被批評。第二階段,特別重要,故稱神的領域。就是強調、告誡經濟學者,在進行經濟分析的時刻,必須超然,客觀,公正,千萬不要預設立場,為結果找原因,切記。(註:這是理想,永遠達不到,核四即是)第三階段,回到人間,就是執行。目的在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理論與實際之間,搭建橋樑。這是從科學納入社會、人性的藝術。若果如此,經濟學才真正為人類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一把刀,是好是壞,看人心。問題不在刀。

 

後記:目前大家眼中只見到不公不義,只想立馬解決,不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徒勞而無功。未來,應該回歸,增加學識,養競爭力。可是,大家可能沒有耐心,耐心追求學問,但求懶人包。高深的經典要速成解說速成,就只能說,阿彌陀佛。

    經濟學是嚴謹推斷的科學(在藝術或社會特性的限制前提下,力求科學)。因此,實在不願意急就章地推出推文。速成的文章也容易漏洞百出,被徹底檢視與吹毛求疵。不過,實情是現在根本沒有人願意,沒有人有心情看這種篇大論,因此,也意外地沒有招來漫罵。寫文章的投資報酬率還真低,真是學術貶值(另文),亂世文章不值錢(另文)。不如,講幾個經濟學笑話,來得容易譁眾取寵。

img278 web.jpg


經濟學的邏輯思考模式,科學與藝術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