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30 09:55:57mannjushaka

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前 言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文化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加強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重視大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緊迫任務,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爲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範,是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情感等的綜合反映。在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民族精神這個統一體中,愛國主義居于核心地位,它滲透在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切領域。其中,團結統一是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處理國家內部各兄弟民族之間、各民族成員之間關系上的要求;愛好和平是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處理本民族與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間關系的要求;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實踐愛國主義精神的必要前提。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愛國興邦這一主題。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動態系統,它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爲什麽要加強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將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爲社會成員的內在德性,培育和造就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同時又要汲取傳統文化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性,把握精神的脈搏,培養國民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培養起來的,爲本民族成員所共同具備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價值准則的總和。它是用以維系、協調、凝聚民族成員間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本民族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民族精神激發道德力量,道德力量支撐民族精神。事實證明,只有在道德教育中滲透民族精神,強調宏揚民族精神,道德教育才更有成效。

民族精神教育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面對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挑戰,在高校大學生中大力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將中華民族精神熔鑄于他們的精神和品格之中,使偉大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發揚光大;有利于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抵禦外來腐朽文化的侵略;有利于增強廣大青年大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

未來社會的競爭是人的競爭,民族精神的道德教育對人的形成教育有不能忽視的重大作用。美國曾有學者對美日兩國進行比較,研究得出結論:在美日兩國競爭中,日本人不斷取勝的奧秘在于日本民族的堅韌品質。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未來人類所面臨的挑戰已遠遠超出個人、地區和一個國家的範圍,尤其需要民族精神的力量將人類凝聚在一起,實現壯大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幫助學生實現超越自我去看待問題,尤其需要通過民族精神教育喚醒新一代大學生的責任感和民族意識,突現中華民族的優良品格,這是全面振興中華民族的基本保證。

總之,在大學生中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中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的重要保證。我們必須從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在大學生中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如何在高校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大學生的完善品格,要運用合理的教育技能技巧,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特點,采用豐富多采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和激發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追求與向往,使民族精神能夠深入學生的思想中,凝固在學生的意識形態領域,讓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堅定的民族信念在學生的腦海中産生深遠的影響力。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用先進文化構築大學生的精神支柱;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拓展民族精神的內涵,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堅定大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學校、學院黨、團支部的主渠道作用,根據黨的十六大關于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在相關學習和組織生活中突出民族精神的培育問題。

(二)在大學生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通過學習中國曆史和中國傳統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華民族精神在新一代的大學生身上得以傳承、弘揚和提升。以校園文化爲載體,引導大學生塑造民族精神,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到當前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之中。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去感染學生,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可利用各種學生活動開展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要充分發揮報刊、宣傳欄等宣傳陣地的作用,弘揚主旋律,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圍;搶占網絡陣地,拓展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

(三)發揮社會實踐的錘煉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的教育。通過教育和鍛煉,使大學生成爲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

(四)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學生本身具有接受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內在動力,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這種內在主動性,將這種主動性轉化爲對活動的主動參與,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

(五)廣大教師不但是民族精神的倡導者、傳播者,更是實踐者,大學教師要提升自身民族精神的內涵和素養,在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過程中發揮典型示範和帶動作用。

積極開展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活動

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一向注重在學生工作和學生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在深入研究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理論之外,還通過積極組織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活動,來尋求和探索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發展方向,力求將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建設成爲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中營造起濃烈的民族精神教育與學習的氛圍。

旅遊學院在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已經開展或者即將進行的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

(一)面對前一段時期在各大高校中掀起“反日思潮”,旅遊學院自2005年4月25日至2005年4月28日,共有24個團支部召開了主題爲“自覺維護穩定大局,立足本職奉獻青春”的專題團支部組織生活,共有1001人參加了組織生活,並在組織生活中認真學習了中宣部和外交部印發的“關于中日關系形勢的宣傳提綱”等。通過學習,團員青年進一步加深了對“發展是硬道理”和“穩定壓倒一切”的理解,充分認識到民間涉日遊行示威活動的複雜性和敏感性,充分認識到有人借機進行打砸公私財務、擾亂社會秩序等違法活動的嚴重危害性,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和要求上來。廣大團員青年紛紛表示相信黨和政府一定能從國家、民族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正確處理好中日關系,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不參加、不圍觀未經批准的遊行示威活動,不信遙、不傳遙,不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短信傳播鼓動遊行示威的消息,自覺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轉化爲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的實際行動中。

(二)開展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爲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活動主要包括:(1)看二戰影片,通過組織同學觀看有關抗戰的影片,體現世界人民在反抗法西斯的過程中體現的英勇和不怕犧牲;(2)讀書征文活動,以“戰爭與和平”爲主題,開展征文比賽活動,體裁不限(包括論文、詩歌、散文、校園通俗歌曲歌詞等),選出優秀作品在鄧研會刊物上刊登,激發同學對戰爭的深思;(3)征集網頁制作/Flash制作/photoshop制作,組織同學以“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爲主題,自由發揮,制作出內容充實、合理,並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內涵,色彩搭配科學、美觀性強的作品,作品可以在以後的各項展覽中展示。

(三)主題調研——“做好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繼承者與弘揚者”。分團委將配合下屬調研部開展主題調研,從而更好的搞好團員意識教育系列活動,充分激發全體團員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力做好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繼承者與弘揚者”系列活動

1. “中國風•弘揚民族文化”旅遊知識競賽

內容: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曾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曆史業績,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産構成了極爲珍貴的旅遊資源。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彙融的結晶,又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長,而宗教文化影響較爲深遠。由05級新生每個支部派兩名同學,組成10支隊伍,進行有關中國的風土人情、曆史文化、名勝古迹等各方面旅遊知識的問答競賽活動。並且按比賽結果設立一、二、三等獎,以此鼓勵。

目的:激發同學們對國土、曆史、文化、民族等傳統知識的學習熱情,提倡和建設良好學習風氣,爭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發揚者和繼承者。同時,競賽活動也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增進友誼,促進團結奮進的合作精神。

2.“紅色之旅·國興我興”革命傳統理論學習

內容:組織每支部學習閱讀一本中國革命書籍,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曆史的追懷、對偉人的崇敬、對革命的思考,整理成文章,交流關于革命先烈的革命鬥爭經曆和英勇業績。

目的:通過學習,讓同學深刻體會到,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創建新中國的艱苦奮鬥,堅韌不拔,勇往直前,永不氣餒的共産主義信念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和力量。革命先輩和先烈們靠的就是這種精神推翻了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實現了祖國的繁榮和日益富強。這種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今的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先烈們爲革命事業英勇鬥爭的光輝業績我們不能忘,爲革命奮鬥終身的信念我們不能丟。

3.“看民族影視,揚中國精神”影評活動

內容:組織一批同學觀看優秀革命的電影,交流觀後感影評心得。

目的:使同學繼承優良傳統,振奮和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與國家共命運,決心牢固樹立爲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繼承革命先烈的這種不畏艱苦、不怕犧牲,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革命傳統。

4.“親近經典古詩文”讀書活動

內容:一方面,向同學推薦《論語》、《孟子》、《詩經》、《百家姓》、《三字經》等經典篇章的閱覽,接受原汁原味的經典熏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資源,找到有關中國文化的許多資料,並將收集到的文字、圖片、聲音等資料都彙集到一起,通過對資料的整理、重組和內化,進行優秀古詩文摘錄筆記。

目的:讓同學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吸取中華民族的精髓,受到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熏陶,成爲中華優秀文化遺産的繼承者,提高學生辨別真與僞、善與惡、美與醜的能力,自覺地抵制了封建文化和頹廢文化的不良影響。

以上學生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在廣大學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能夠熱情飽滿地投入到這些豐富多采的活動中,積極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學生中的影響十分廣泛。許多學生紛紛表示,學院組織的民族精神教育學習活動,對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使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後 記

進入二十一世紀,和平與發展是國際社會共同承認的世界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之下,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複興,就需要舉國上下人民齊心協力,創造出一個和平、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局面,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建設的中流砥柱,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將成爲維持社會穩定局面的有力保障,成爲促使他們奮鬥努力的內在動力。在高校教育中強調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教育,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中華民族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擁有屬于自己的偉大曆史地位。

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被寫進了新世紀高校教育建設與發展的提綱裏。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在這方面發揮了自身優勢,充分挖掘潛力,通過充實的理論研究和豐富多采的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試圖通過對本學院開展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介紹,讓更多的教師與學生能對民族精神教育和學習産生正面的、全新的認識,體會到大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從而能夠促使民族精神教育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得以發展壯大,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畫出一道亮麗、壯美的風景線。

上一篇:上半截與下半截

下一篇: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