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5 07:30:50黎俊成

㊣愛詩系列--〈成為雪〉吳奇叡



環視身旁風景
輕嘆一聲:
冬天了。

時陰時晴的莊園
你靠近它,伸手摸它
空氣逃往有陽光的南方
於是溫度驟降

花的氣味
花的名字
和去年此時一樣

踏上枯葉
卻不發出聲音
你是沉靜的事件。無可避免
成為雪


賞析

「參與度」是鑑賞詩歌的特快車。

但面對一個參與度低落的社會,一位位慣於在電影、電視、漫畫、甚至人生裡自動當個旁觀者的你我,詩歌傳播或許是無力的。於是寫詩讀詩的一群人也或許「自動」小眾化了,發掘一些有靈性、有熱情的少數人,透過寫作、朗誦、戲劇,繁衍詩國的美好新血。

然後又擔心他們日後不為社會所容,擔心他們愛上了詩,擔心他們抑鬱終生,擔心他們最終成為了雪。

環視身旁風景
輕嘆一聲:
冬天了。

第一次讀完這首詩時,心裡美極了,也悶極了,好有才華的詩人阿!(腦海頓時浮起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寫詩的本身也是一種參與,參與自己、參與歷史、參與社會。參與方向的越深,那個層面也能寫得越深。但有一種天才型的詩人,心靈能量特別豐沛的詩人,他有一種巨大的力量與熱情同時參與了這一切,上一秒他可以寫自己,下一秒他可以寫社會,很扼腕的,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詩人,自己的人生往往是個悲劇。

「環視身旁風景」講得既是自己的心靈風景,也是寫實的社會風景,在人、我的雙重逼迫之下,「輕嘆一聲」多麼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懷,彷彿屈原重現汨羅江畔,形容枯槁,卻精神堅定,對這世間是多麼的有情阿,卻又是多麼的失望。

「冬天了。」這個句點押得驚心動魄。

彷彿是遺書的終了,幾乎就是躍入水面的最後一滴水花。「冬天了。」多麼美,多麼冷,又飄滿著絕望。

在這簡約到不可置信的三行裡,詩人放進了詩的一切元素:視覺、聽覺、觸覺、現實、抽象、語法、語感。連這遞減式的三行,都有著漸縮、終了的形制。一切都配合得這麼好,只能用完美來形容吧!

時陰時晴的莊園
你靠近它,伸手摸它
空氣逃往有陽光的南方
於是溫度驟降

這一段可以視為詩人對理想、希望的描繪。「時陰時晴」暗喻著在兩端變動的理想,然後詩人企圖接近它,夢想卻霎時逃到了南方,只留給了詩人失落的寒冷。


花的氣味
花的名字
和去年此時一樣

是我變了嗎?外在的一切平靜如常,氣味、名字,一切都「不變」,而我內心的感受卻「大變了」。花是容易凋零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凋零與永恆本來是相對的概念,但那瞬間熾熱的心情,不論凋零與否,某種程度卻成為了值得依戀的永恆。

踏上枯葉
卻不發出聲音
你是沉靜的事件。無可避免
成為雪

枯葉與雪都是極其沈靜的事物,但相同的地方是,他們都曾經喧嘩。枯葉之前也曾是夏日裡迎接南風的千萬翅膀,雪落地前,也是那漫天銀白浪漫的想望。然而,兩者落地了後呢?魯迅曾經評過陶淵明:並不是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陶詩的靜,不在於妻梅子鶴的清高遠離,陶詩的靜如同生而後息的枯葉,他靜靜平躺在他喜愛的土地。詩鬼李賀,他的幽冷也不只是雪。「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那絕冷的美感,孕育在一次次吐血絞腦的漫天飛舞裡。但這一切都是「無可避免」的,有一種詩人,他的境界超越了塵世,「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看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他們用絕大的才華參與了世界,我們卻無法參與他們,最後他們只能成為沉靜的事件,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他們成為了那一片皚皚白雪,給天地人間,最後絕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