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3 16:53:58老魚兒

「不生病的生活」讀後感


作者-新谷弘實-全美首席胃腸科醫生
譯者-劉滌昭


一、 前言
好東西要與好友分享,這本書先是退休後的老長官在南部看後,打電話告知,有機會來北時,會帶來與我分享;手上還有一堆看不完的書,我想慢慢的等。未料,北部的好友,以公文交換的方式,把「它」送到了我的桌上,我想這就是屬我的緣,以最快的速度閱讀後,打了電話和南部老長官談完心得,我想,再花一點時間,摘錄重點與心得,留下一個紀錄。


二、 重點摘要
本書作者新谷弘實以自我的健康生活經驗作為腳本,提出了不生病的概念。,他19歲罹患流行性感冒痊癒後,不曾再接受任何治療,擔任醫生45年間,未生過病。這一項成就的確傲人;然而對人類更具有貢獻的是發明了首創的新谷式大腸內視鏡插入法,取代開腹手術,切除息肉,造福無數病患。

因著上述技術非凡的成就,求醫者眾,他有機會實施30萬例胃腸內視鏡檢查,這麼多的案例,他觀察到了「胃相與腸相」可以顯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由於在美、日兩地行醫的關係,也注意到美國人與日本人腸子不同,美國與日本的土壤風化程度不同,生長之蔬菜所含營養差異大,瞭解日本人胃癌發生率為美國人10倍的可能原因。

提出健康的關鍵在於「酵素」的力量,水是人體中奇妙酵素的好伴侶,每天飲用大量好水(還原力強的水)、補充酵素、避免飲食過量和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維持生命的機制。奇妙的酵素就等於是人體自癒力,自癒力的養成則在於平日的飲食,如多吃新鮮(有活力、不含農藥的食品)富含酵素的食物。牛奶是小牛飲料,不屬於人類自然食品,不宜多食。人類應該食用自然食品,順運人體提供之消化機制,以免過於消耗人體內資源有限的酵素,理想的食物是:植物性85%+動物性15%,以人類32顆牙齒的結構,用來吃肉的的犬齒只有一對,食用植物的有一對門牙和五對臼齒,詮釋植物性與動物性食物比例說法之由;另外也強調,要進用原始食物才會有活力;並提出革命性的理論驗證推翻過去的經驗法則-如為了胃腸健康,每天飲用優酪乳,每天食用牛奶,防止鈣片不足,攝取高蛋白質低熱量之食物,飲用富含兒茶素的綠茶作為主要水分來源等等,他認為上述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常識(這些觀念和防癌長鍊-新世紀的營養飲食觀是相同的,最顛覆傳統的想法是-牛奶是最不好易消化的食物,飲用過多的牛奶反而導致骨質疏鬆症,並以每天大量飲用牛奶的美國、瑞士、丹麥、芬蘭,罹患股關節骨折和骨質疏鬆症比率較高,作為驗證。

  再者,作者也指出,多數疾病原因,習慣大於遺傳,習慣可以改變基因等異於主流醫學的想法,也呼應「愛」能活化免疫力,身心靈整合的身心療法及微生物對人類生命的貢獻。

這的確是一本好書,作者提出之「新谷式飲食健康法」,1.植物性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85(~90)比15 (~10),2.整體區分,穀物類含豆類占50%、蔬菜和水果占35~40%,動物占10~15%,3.占全體50%的穀物最好選擇未精製者,4.動物性植物最好選擇魚類等比人類體溫低的動物,5.選擇未精製的新鮮食物,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狀態,6.盡可能不要攝取牛奶和乳製品(乳糖不耐症、過敏體質的人以及不喜歡牛奶和乳製品的人更要完全避免),7.避免人造奶油和油炸食品,8.充分咀嚼,勿暴飲暴食。配合人體細胞依部位之差異,約120天左右會完全更新,因此至少要堅持實踐四個月改變飲食,方能發揮效應。也公開了他不浪費奇妙酵素的生活流程,並指出每個人均應依照自己的體能調整,不要墨守成規依他的方式生活。


三、 心得分享

由於年輕時就不幸患了重病,深刻的體會生命中的優先次序,健康第一,其它的就不那麼在意,然而在追尋健康生活的過程,卻常有不知所措之概,各個派別和各大山頭,都各有說法,讓人莫衷一是,比如有一位中醫生,說台灣地處濕熱,應該完全禁止水果之食用,以免脾溼;有醫生要我完全禁用所有奶製品,就可以杜絕過敏,有醫生嫌我運動量不足,也有醫生說我運動過量,洗腎時,吃中藥調身,同事趕緊來勸,因有同事妻吃中藥導致洗腎、、、、。我很想把自己交給一位神醫,完全聽從他的說法過活,但?可能嗎?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親身體驗,愈來愈相信,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每個宇宙的內容和運作,緊管大體原則相同,但微細的部分仍有相當的差異,而影響著個體差異的正是這些細微部分,遺傳和飲食生活環境交互影響宇宙運行。比如南部退休的長官,他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和他家人没什麼差異,而且他的肉食品較我多一倍,年齡也長我一輪有餘,但他的膽固醇卻只有我的一半;聽説,他的家人,只有一位雙生妹妹膽固醇偏高;我母親在工作時,身體情況特差,家人心想母親應該不長壽,父親個性開朗,但生活方式較安靜,母親總把世人認為好的食物留給父親,自己食用蔬菜、湯水,父親以運動和呼吸氣功鍛鍊身體,不想把世人認為的都是毒的藥品放進身體內,儘管他有高血壓,退休後也不食用降壓藥,想以不吃藥小心的生活過日子,没想卻因一場婚宴,過度的歡樂(熬夜、打牌、喝酒),回家一覺上西天,送到醫院已回天乏術,醫院甚至因為父親從未有就醫的病歷,不願開具死亡證明書。父親有家族性高血壓遺傳,在大陸過的十分清苦的二位叔叔均因高血壓在五十餘即奪去生命,在台灣的姑姑,很認真的食用血壓藥,過八十而終。母親退休後反而因為愛到處亂跑,没了工作壓力,迄今八十餘依然硬朗。

對照下來「小病不斷卻能長壽」的說法,在我家可以成立。其實,生病也應該一種排毒的方式,老長官的個性開朗,生活忙碌,民國86年初得了一場重病-猛爆性肝炎,之後,就學會了在飲食上小心養身,但和新谷弘實大夫的飲食方式並不盡然相同,我看完此書後電話與渠相談,我想說除了這本書和我有緣外,大體上也能接受作者之說法。然而更想強調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心在自己這個小宇宙,用心的感覺,身體的變化,多吸收知識、多和醫生談,相信「藥」是輔佐人類在病痛時的緩解劑,如果,没有西方科學洗腎機的發明,和榮總王復德醫生耐心大膽的嚐試用藥救我於急,和中醫生張步桃先生的護我於後,我已不在人世,如果没有家人耐心細心的呵護,我也不在人世了,但最要的是,如果,如果没有自我堅定的意志力,和用心的記錄每天的進出與驗血後和各種指數的關聯,調整進食等等多元作為,儘管可以僥倖的活了下來,今天的我有可能仍在洗腎,或者也已不在人世了!

走筆於此,只能說,請大家花更多的時間,細細的傾聽身體聲音,慢慢的感覺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及早調整身心靈,必能健康幸福的活著!
Little^o^sylvia 2007-04-27 00:49:04

人生病的時候才知道生病的痛苦,
最近我老是在鬧胃炎,都不知如何來預防了,唉~!

Jeffery 2007-04-24 20:03:28

除了醫生細心的護持外,您堅定的意志力,和鎮定精準的病情分析能力,才是治癒重病的最大功臣呢!有時候,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失去求生意志,被嚇死的。個人覺得除了飲食之外,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_^ 2007-04-24 15:18:50

嗯、嗯…不錯,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哦,謝謝喔^_^…

呵呵呵…老姐怕不怕我是壞人呢?有人在「煽動」耶^^…小心些為妙喔^^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