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人間:義築志工李承翰
有情人間:義築志工李承翰
文‧採訪/黃瀚瑩
「阿嬤,請相信我,讓我幫你修房子。」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李承翰,在一間「土角厝」前努力說服一位老太太。若再不整修,這破舊的房子隨時可能傾倒,但九十三高齡的獨居阿嬤,卻不信任眼前的年輕孩子……為了阿嬤的安全,李承翰一次次的登門拜訪,好不容易才讓阿嬤點頭。兩個月後,「土角厝」煥然一新,阿嬤除了感謝,也已將李承翰視為自己的孫子,對他說:「這也是你的家,以後要常回來。」這件善舉,讓李承翰在畢業典禮上,獲頒「創辦人獎」。
李承翰說,高中時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幾本建築書籍,因此產生興趣,決定以此為志向。
進入淡江建築系,他才發現壓力比想像中更大,不但時常為了作品熬夜,辛苦成果也未必能獲得老師好評,成績一度吊車尾,讓他相當挫折。但對建築的熱愛,讓他逐漸抓到要領,也利用課餘時間「義築」,曾加入「寶島行善團」、到臺東達魯瑪克部落幫忙蓋母語會所,寒暑假還自掏腰包,飛到柬埔寨,替弱勢孩子蓋教室。「在過程中,我體會到施工的樂趣,更喜歡與當地民眾互動的感覺,」李承翰接受講義採訪時表示。
在課業、義築的忙碌中,李承翰的大學生活也逐漸接近尾聲。畢業前,所有建築系學生都必須交出一件作品,同學們都很有創意,有人設計數位時代教堂,有人設計未來的國小,有人想設計地下街……但李承翰卻認為,光是畫圖、做模型,「紙上談兵」似乎少了什麼。義築經驗提醒了他:為什麼不利用畢業作品來幫助別人?
只是,該幫誰?又該怎麼幫?李承翰突發奇想,騎著摩托車到處亂逛,希望能因此找到需要幫助的人,結果無功而返。
於是,他聯繫華山基金會,在社工帶領下,來到三芝陳阿嬤的家。九十三歲的陳阿嬤住的「土角厝」屋齡已超過百年,屋頂破洞漏水,室內採光不佳,地板高低不平,老舊的大門,早已無力抵擋冷冽的東北季風。最危險的是,屋裏唯一的梁柱已裂出一條大縫,還有白蟻啃食,天花板隨時會倒塌。雖然知道房子岌岌可危,但阿嬤少與兒女聯絡,每月只靠微薄的老人津貼過活,根本無力修繕。李承翰說,第一次見面,阿嬤爽快地答應整修,第二次見面,阿嬤卻反悔了。阿嬤擔心的是:你不過是一個「小朋友」,會不會把房子搞得一塌糊塗?你會不會跟我要錢?阿嬤甚至喪氣地說,自己「來日無多」,再修房子,又有什麼意義?李承翰不死心,陸續拜訪阿嬤多次,請出社工幫忙勸說,連李媽媽也曾登門向阿嬤「掛保證」,阿嬤才終於答應。
但修房子需要一筆不小的經費,遠超出大學生能力範圍。起初,李承翰向政府機關尋求協助,卻始終得不到回應,將企畫書寄到各企業基金會,也都石沈大海。若找不到錢,這項計畫註定要終止,但想起與阿嬤的約定,李承翰說什麼也不能放棄。他試著將阿嬤的故事放上網路募款,竟成功募集到新臺幣七萬元,「不少同學、學弟妹主動捐款給我,網路上的陌生人更讓我感動,他們不但願意信任我,還有人主動表示想來當志工。」另一個讓他感謝的,是建築系王俊雄教授,「王老師說要幫我籌款,不久後給了我新臺幣十萬元,」李承翰說,「後來我才知道,那些錢是王老師自掏腰包。」
為了節省經費,李承翰凡事親力親為,自己找便宜的建材,自己施工,長達兩個月的工期,李承翰幾乎天天到阿嬤家報到,風雨無阻。
其他參與的志工,有些是李承翰的學弟、學妹,還有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網路上原本互不相識的陌生人,「大家因為阿嬤的房子聚在一起,一同想點子、一同工作、一同吃飯……我很喜歡那種『志同道合』的感覺。」李承翰的細心與體貼,可以從小細節看出端倪,他在阿嬤門前做了一張木椅:「阿嬤喜歡跟鄰居聊天,有了這張椅子,就有地方坐了。」他也考慮到,阿嬤可以在哪裏曬衣服、地板如何設計才不容易跌倒……在與阿嬤溝通設計圖時,李承翰也發現阿嬤深埋內心的祕密:「阿嬤堅持屋中有一塊區域要保持原樣,不能更動。她本來不肯說原因,後來我才知道,那是過世多年的阿公的房間。」
整修完成,阿嬤終於能「住得安全」,更與李承翰建立起深厚的情誼。不料,此事經媒體披露,竟有記者沒有徵詢同意,也沒有事先聯絡,就直接跑到阿嬤家採訪拍攝,對阿嬤造成不小困擾。畫面曝光後,原本就與阿嬤關係緊張的兒子,還跑回去罵阿嬤,認為很「丟臉」。李承翰知道後特地去向阿嬤道歉,阿嬤雖然不怪他,但他仍過意不去。他說,這次經驗讓他知道,以後幫助別人要更謹慎,以免在無意中傷害了對方。
明年,李承翰即將到國外念建築研究所,他的目標是透過學習強化能力,回到臺灣後要繼續在義築崗位上努力,用專業成就別人的幸福。
上一篇:閱讀克襄:一個油飯的溫暖
我也是淡江人
看過建築系的課程
排的滿滿滿
沒想到這個學弟這麼有心
簡直是台灣版的全能住宅改造王
讓我獻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