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3 00:04:57讀.冊.人
歷史風雲:陸贄《救時內相》
歷史風雲:陸贄陸贄 陸家曾是東晉時代江南望族。曾祖父陸齊望於唐開元年間,自吳郡吳縣(今蘇州)遷居嘉興。父親陸侃曾任溧陽(江蘇溧陽)縣令,早年逝去,贄受母親韋氏教育長大。大曆五年(770年)舉進士第六名,登博學宏詞科,歷授華州鄭縣尉,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 唐德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時兩河用兵,他善於分析軍事形勢,並預測可能兵變。建中四年(783年)果然爆發涇原兵變,德宗避朱泚之亂於奉天(今陝西乾縣),轉為考功郎中,詔書多出其手,唐德宗發布了《罪己詔》,即由陸贄起草《奉天改元大赦制》:「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罪實在予,永言愧悼。」深受德宗重視。 貞元八年(792年)竇參獲罪,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曾上疏反對兩稅法,陸贄說兩稅法有七弊。《通鑒》經常載入「陸贄上言」,卷234詳錄陸贄「請均節財賦,凡六條」。與裴延齡傾軋,貞元十年(794年),遭裴延齡誣陷,被降為太子賓客。 貞元十一年(795年),裴延齡誣陷陸贄煽動軍心,貶忠州(今四川忠縣)別駕,在州十年,深居簡出,抄集藥方成《陸氏集驗方》五十卷。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即位,下詔召回,詔書未至而卒。贈兵部尚書,謚曰宣。著述多種,流傳有《陸宣公集》(《陸宣公翰苑集》)。 歷史風雲: 陸贄《救時內相》 字敬輿,唐代浙江嘉興人,十八歲登進士第第六名,登博學宏詞科,歷任縣尉、八御史、翰林學士、諫議大夫、兵部侍郎、宰相和忠州別駕等職,是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他以天下為己任,為民請命,敢於矯正人君的過失,敢於揭露奸佞誤國的罪惡,他的高尚品德和遠見卓識深受世人敬仰。 唐德宗即位後,窮兵黷武,使社會矛盾激化。涇原軍嘩變,德宗逃往奉天,軍閥朱泚率十萬大軍進行圍攻,形勢極其危急。陸贄上諫德宗《奉天論敘遷幸之由狀》,提出皇帝要遵循傳統的治國之道;要遠奸臣、親近忠臣;廣開忠諫之門;去除自私之心等十條整頓君道的措施,並規勸德宗下詔罪己。陸贄為德宗起草了感動人心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敘述即位以來,征師轉餉,疲卒勞民,以致兵變,罪責歸於自己。凡朱泚的脅從同黨,只要歸附朝廷,既往不咎,均可蒙赦。對兵丁百姓,實施賞功、減稅、免征。並且宣布皇帝自己要節食省用,為全國作出儉樸的表率。該詔書頒布後,前線將士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大家都表示要竭力盡忠朝廷,叛軍將士紛紛倒戈,上表謝罪,唐室轉危為安,陸贄被人們稱為《救時內相》。 德宗喜好聚斂財物,在奉天避難時,他感到私用不足,想建立私用小金庫。陸贄發現這個苗頭後,向德宗上了《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的勸諫,講述了天子不應聚財,如果人君有了貪心,政治就會出現弊端;人君私心太重,國家就會產生難平的禍害。他讚揚了德宗初行的儉約行為,力勸德宗見善思齊,改過成德。在國力艱難的條件下,德宗採納了陸贄的建議。 陸贄一生堅持為民請命。 貞元八年,河北、河南、江淮等地遭受嚴重水災,死亡二萬多人,百姓流離失所。陸贄急急面呈德宗,要求朝廷立即賑災。但德宗以“聞所損殊少,即擬優恤,恐長奸欺”,不肯賑恤。陸贄立即寫了《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縣狀》上奏,詳細列舉災情,並寫道:人君之道,當一心為民。雖居於九重深宮之中,憂慮的應是天下貧困百姓。如今水災泛濫,延綿數十州。如懷疑謊報災情,也應當遣使巡視核查,焉能置之不理? 陸贄為官以廉為本,他的母親去世時,陸贄按例要守墓丁憂三年。各地藩鎮有意巴結他,贈送厚禮數量達幾百份,陸贄說:“我母親去世,是我私人的事,諸位與我非親非故,僅只是官場上交往才熟悉,我母親去世與諸位毫不搭界,厚饋的奠禮我絕對不收,都請拿回去吧!”陸贄一無所取,他丁憂時生活相當貧困,只好住在洛陽嵩山豐樂寺裏,靠好友韋皋的資助,才度過治喪、守制的經濟難關。身為宰相高官,連母親的喪葬費用也拿不出,要靠友人接濟。陸贄為官清廉,由此可見一斑。 陸贄與官員們交往,向來是一塵不染,如水之清淡,官員們埋怨他不近人情。德宗知道後對陸贄說:“過於清慎廉潔,拒絕諸道饋贈,恐怕於事不通。不收受貴重物品,接受些小禮物也是可以的。”德宗此話卻引出了陸贄兩千多字的奏章說明天子不該勸宰臣納賄。陸贄說,公卿大臣之間的交往,難道一定要靠財物的贈送,才能說關係好?如果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他指出“傷風害禮,莫甚於私;暴物殘人,莫大於賂”。他這篇義正詞嚴的宏論,使德宗無話可說。 戶部侍郎裴延齡擅長阿諛逢迎、結黨營私,掌握著國庫的錢糧開支大權。他千方百計投皇帝所好,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將利用各種手段敲剝取盈的錢藏在另一個庫中,專供皇帝揮霍。德宗對裴延齡垂以青眼。陸贄列舉了裴延齡詐偽亂邦的七大罪狀,寫了《論宣令除裴延齡度支使狀》、《論裴延齡奸蠹書》等上奏德宗。親戚朋友們勸陸贄不要引火燒身,陸贄卻義無反顧,決心“獨心身當之”,結果被罷相貶官。 陸贄一生中上過數百次奏疏,也有許多與皇帝面談接觸的機會,但他從未向德宗說起過自己的父母、兄弟,他的親人從未沾過他的光。他的兒子簡禮,在他任相為官時,始終默默無聞,直到父親去世後,簡禮憑自己的才能考中了進士。 古語說:“治國之道,愛民而已”、“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陸贄以德立身,以廉為本,為國為民赤膽忠心,他的浩然正氣和高風亮節堪為後人楷模。 歷史風雲:細說陸摯 他一生清慎,甚至清慎得被皇帝也說是「太過」;他建樹頗豐,當時的名相權德輿,將他比同名相房玄齡、魏徵、姚崇和宋璟,還說他的時政論述「昭昭然與金石不朽」。宋代名家蘇東坡也對他推崇備至,甚至認為他才智可比張良,思辨不下賈誼,文章則「聚古之精英,實治亂之鑑」。 一、清正廉潔 陸贄品行端方,為人樸實,一生清正廉潔。 早在他擔任華州鄭縣縣尉時,曾東歸洛陽省母,順道拜望了名重一時的壽州刺史張鎰。張鎰十分賞識他,和他結成了忘年交,臨別時又贈他百萬錢,說:「請以此作為太夫人一天的費用。」陸贄一再道謝卻分文不受,為示領情,只收了新茶一串。張鎰更加看重他,認為他是一位賢士。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陸贄官任中書舍人。這時,他因母親去世而持喪洛陽,借住於嵩山豐樂寺。消息傳出,朝野上下無不給他送禮。但是,他依舊沒收分文。史書上還專此記載道:「四方賻遺數百萬,公(陸贄)一無所受。」 陸贄升任宰相後,自我要求更加嚴格。 當時,一些跋扈的藩鎮,倚仗其手中權力,各自稱雄一方。不少朝官為了自身的利益,競相同藩鎮交往,而藩鎮為了隨時掌握朝廷動態,取得內援,也總以厚禮拉攏朝官。陸贄作為執掌朝政的大臣,自然成了眾多藩鎮竭力拉攏的對象。於是,重到金銀財寶,輕至鞭靴細小,紛紛給他送上門來,而他還是一如既往,一概謝絕。 陸贄的清正廉潔,雖為正人君子所稱道,卻也被奸邪小人所攻擊。有人說他沽名釣譽,也有人說他不善於溝通上下級關係。昏庸的德宗皇帝李適得知後,對其所為感到不可思議,遂下密旨責備他「清慎太過」,並諭其「如不接受貴重財物,細小物品受亦無妨」。 陸贄立即上疏,表示不敢奉詔,並且說:人之行賄,並非所願,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慮而已。還說:要肅清賄風,首先要從上面做起,因為「上之所為,以導下也;上所不為,以檢下也」。所以「絕利去賄者,莫先於君主」,只有君主率先垂範,才能使朝廷大臣乃至各級地方官廉潔守法。 二、寬政愛民 陸贄一向主張寬政愛民,將「養人」、「足食」放在治國安邦的第一位。 他說:「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而根柢蹶拔矣。」所以,「立國不先養人,國固不立;養人不先足食,人固不養」。基於此,他在擔任縣尉時就向上司提出過一系列寬政愛民的建議,諸如體察民情,整肅吏治,均節賦稅,賑災救貧以及節儉官府開支等等。可惜,「時皆韙其言」,致使他的好主張大都被束之高閣。後來,陸贄的官職不斷陞遷,權力日益增大,其寬政愛民的思想卻未變。他為了實現其多年的願望,遂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 首先,陸贄認為:百姓能否安居樂業,關鍵在於官吏能否體恤百姓,清平為政。為此,在他主持科舉考試時,不分門第高低,不受時俗影響,嚴格按照德、才標準,選拔人才。唐代著名人物韓愈、李絳、崔群、王涯和裴度等人,都是在他的扶持薦舉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其中,李絳、崔群、王涯和裴度,後來還都官至宰相,實行了許多惠民政策。 其次,陸贄認為朝廷的賦稅政策,直接關係到百姓的休養生息,一定要做到不偏不倚,適可而止。在他為相之前,朝廷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一向以「增加賦稅」和「征辦先期」作為兩個主要條件。哪些地方所收賦稅多,又及時,哪個地方的官吏就被認為精明強幹。官吏為爭上等政績,往往將稅額層層加碼,並嚴格規定按時征齊。遇到自然災害,也都按數徵斂,致使百姓叫苦連天。陸贄從客觀實際出發,取消了這兩項硬性規定。同時,他將官吏所治地區戶口的增減、田地的贏縮、為預防自然災害而設置義倉的多少等等,作為衡量官吏是否稱職的標準。 第三,陸贄強調多為百姓辦實事,諸如興修水利,墾荒造田,修建學堂等等。多年來,他一直照此目標而努力。即使在他晚年遭迫害而被貶為忠州(四川忠縣)別駕時,他也依然關心著百姓疾苦。當時,忠州地區瘴氣襲人,疾病流行,百姓深受其害。他在百忙中還排除種種困難,檢索藥典,蒐集單方,彙編了《陸氏集驗方》五十篇,為解除百姓疾苦,貢獻了自己最後的心力。 三、犯顏直諫 唐德宗李適是位貪財好利的人。據史載,他搜刮貯存在內庫的財物堆積如山,卻只許進,不許出。既使在建中年間,田悅、李正己等人率部造反,軍需不足,他也不拿出自己的庫存錢。當他被叛軍趕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心裡想的仍然是金銀財寶。所以,當此後河東收復,諸道貢獻漸廣,他又開始積貢物於廊下,並題名「瓊林」、「大盈」,以為私有。 對此,陸贄實在看不下去,便犯顏直諫:「當前戰爭未熄,百姓困於供役的呻吟之聲遍於全國,冒死戰鬥的將士未見絲毫賞賜,諸道貢珍,遽私別庫,萬目所視,孰能忍情!」待德宗重返長安後,其私慾更加膨脹。他甚至暗諭各地方為他進貢,並將進貢多寡作為陞遷的重要條件。於是,一些藩鎮有的每月進奉,稱為「月進」;有的每天進奉,稱為「日進」。時為宰相的李泌,曾為此而專門上疏奏請德宗停止諸道貢奉。但是,當他一看到德宗那副不高興的表情,又「惆悵而不敢言」了。 陸贄卻不然,他面奏道:陛下所要的貢物,「非地生,非天降」,而是朝廷取之於方鎮,方鎮取之於州,州取之於縣,縣從哪兒取?惟有搾取老百姓。接著,他尖銳地指出:這種「旁延進獻,別徇營求」的行為,「減德市私,傷風敗俗,因依縱擾,為害最深」。隨後,又援引太宗李世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苦勸德宗節制個人欲望。應該「以天下之慾為欲,以百姓之心為心。」 四、勇鬥權奸 德宗在位期間,宰臣曾多次更換,但換來換去,基本上還是那些奸佞誤國、殘害百姓之徒。其中,盧杞、竇參、裴延齡最為典型。盧杞字子良,其祖父盧懷慎是玄宗開元初的宰相,被時人譽為一代清官。其父盧奕也為政清廉,生活節儉,留下了一個好名聲。但盧杞卻與其先輩完全相反:他貪權貪財,嫉賢妒能,而且心狠手辣。一些忠直又有才的人,如張鎰、顏真卿、楊炎等,都是他一手害死的。他還利用酷吏趙贊等人,以強借和加征的手段,大肆搜刮民財,不知逼死了多少人。為此,史書上說:「天下無賢不肖,視杞如仇。」陸贄不怕盧杞之流的打擊報復,多次向德宗揭發、檢舉他們的各種罪行,有時還和盧杞展開面對面的爭鬥。在他和大將軍李懷光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盧杞被貶。 竇參字時中,是刑部尚書竇誕之玄孫。他擔任宰相後,引用親黨,使居要職,以為耳目。他「陰狡而愎,恃權而貪」,常常通過他的族子竇申等人,賣官鬻爵,受賄索賄。陸贄發覺後,再次挺身而出,對竇參以權謀私的行為,堅決予以揭露。結果,遭到了竇參一夥的極力排擠和誹謗。陸贄仍不屈服,又聯合了湖南觀察使李巽和中使逢士寧等人,多次上疏,彈劾竇參,終於使竇參貪贓行跡徹底敗露,被貶為郴州別駕。 陸贄擔任宰相後,更以清除權奸為己任。當時,掌管戶部度支事務的大臣裴延齡,為討得德宗的歡心,妄奏從賬簿中查出隱欺錢20萬貫,還虛稱從糞土中挖出銀子13萬兩,另有許多珠寶綢緞。他聲稱這些都是余財,可請皇上另貯,以供御用。當德宗欣然「笑納」時,裴延齡為了不露馬腳,連忙派人「搜求市萬里,豪壓入獻,追捕工匠,脅迫就功」,搞得整個都城人心惶惶,怨氣衝天。裴延齡還乘機將度支庫藏的許多財物,弄到自己家中,佔為己有。在他的影響下,他所分管的度支府「當給者無賄而不支,應徵者受賕可縱免,賄賂公行,綱紀大壞…鞠其奸贓,無不狼藉」。但是,由於他是皇帝的寵臣,滿朝文武也都敢怒不敢言。陸贄在此關鍵時刻,又站了出來。他還特地寫了篇《論裴延齡奸蠹書》,準備進呈給德宗。其中,他曆數裴延齡七大罪狀,斥其奸蠹,「為曠代所未有」。 當陸贄的親友們得知他的這一舉措,都勸他不必過於認真。而他卻表示: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不恤其他。隨後,毅然上疏。結果,昏君不但沒準奏,反而聽信了裴延齡的讒言,將陸贄貶為太子賓客。接著,又將他連降數級,貶為邊遠地區的忠州(四川忠縣)別駕。 |
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陸贄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爭之。所親或規其太銳,贄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他無所恤。」裴延齡日短贄於上。趙憬之入相也,贄實引之,既而有憾於贄,密以贄所譏彈延齡事告延齡,故延齡益得以為計,上由是信延齡而不直贄。贄與憬約至上前極論延齡姦邪,上怒形於色,憬默而無言。壬戌,贄罷為太子賓客。
陸贄 《曉過南宮聞太常清樂》
南宮聞古樂,拂曙聽初驚。煙靄遙迷處,絲桐暗辨名。
節隨新律改,聲帶緒風輕。合雅將移俗,同和自感情。
遠音兼曉漏,餘響過春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節隨新律改,聲帶緒風輕。合雅將移俗,同和自感情。
遠音兼曉漏,餘響過春城。九奏明初日,寥寥天地清。
陸贄 《禁中春松》
陰陰清禁裏,蒼翠滿春松。雨露恩偏近,陽和色更濃。
高枝分曉日,虛吹雜宵鐘。香助爐煙遠,形疑蓋影重。
願符千載壽,不羨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勝老碧峰。
高枝分曉日,虛吹雜宵鐘。香助爐煙遠,形疑蓋影重。
願符千載壽,不羨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勝老碧峰。
陸贄 《賦得禦園芳草》
陰陰禦園裏,瑤草日光長。靃靡含煙霧,依稀帶夕陽。
雨餘荑更密,風暖蕙初香。擁杖緣馳道,乘輿入建章。
濕煙搖不散,細影亂無行。恒恐韶光晚,何人辨早芳。
陰陰禦園裏,瑤草日光長。靃靡含煙霧,依稀帶夕陽。
雨餘荑更密,風暖蕙初香。擁杖緣馳道,乘輿入建章。
濕煙搖不散,細影亂無行。恒恐韶光晚,何人辨早芳。
上一篇:影響人物:時代雜誌「全球百大」
下一篇:名人書房:愈看不懂的書愈要珍惜
對於陸贄的評價,
唐代名相權德輿認為:「其道也,與伊(伊尹)征(魏徵)、姚(崇)、宋(璟)之下。」宋代蘇東坡認為:他「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於事情,言不離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到了清代,陸贄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被列為從祀孔廟的賢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