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2 00:11:26讀.冊.人

何飛鵬專欄:工作是什麼?

 
商場自慢塾:工作是什麼?
上禮拜,我在七天中搭了四趟飛機,走了四個城市:北京、東京、上海、南京,四個會議、三場演講。在南京的旅店中,巧遇一位老友,談起這段行程,他甚不可思議的問我:「工作有必要這樣辛苦嗎?」
 
在回台北的飛機上,這句話不斷縈繞腦際,「有必要這樣辛苦嗎?」我也自問。確實,有兩個演講,我是可以拒絕的,這兩場演講是因為我擔任一個公眾職而來,非必要參加,可是如果我拒絕,又覺愧對此一職位,也有違大家對我的託付,所以我勉力而為。
 
這樣的情境常困擾我,有一年接受政府委託,擔任一個評審,事後才知評審工作需要上山下海,跑遍台灣各角落,進行實地訪察。但既已答應,十五次的訪察行程,我全程參與。事後主辦單位告訴我,我是唯一沒有缺席的委員,我微笑不語,但內心痛苦。
 
為了堅持信守承諾,我只能為難我自己,這就是我對工作的基本原則。
每個人對工作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對大多數人而言,工作只是時間、勞力、智力與報償的對價。做一件事,我付出時間、勞力、智力,然後取得一定的報酬,用報償以安身立命,所以工作是謀生的方式,是某一種形式的交易,只要交易完成,交易的對方接受與否,過程及結果則非所問。因此,用最少的投入、最省力的方法完成,就變成人之常情。
 
或許這就是「工作有必要這樣辛苦嗎?」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只要「有做」就可以,至於自己是否已盡心、已盡力,這只有自己知道,大可不必太為難自己!
 
對價是工作的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則是承諾。接受一個工作是承諾,承擔一個職務也是承諾,一旦承諾,工作與責任就同時轉移,我在工作上所承受的為難,就是因為我不只承諾了工作,而且也承接了責任,必須確保責任的完成與成果的美好,而不只是完成表面的工作步驟。
 
許多人只接受工作,卻不接受責任,更不接受責任背後的成果。這其實還是工作的「對價交易」邏輯,其中並沒有承諾。當工作變成承諾,其內涵就不只是工作,更強調其責任與成果,而為確保其成果,工作者就必須全力以赴,勉力完成了。
 
不過我發覺,真正讓我不顧一切投入工作的原因,還有工作的第三個層次,也是最高的層次,那就是我「自我實現」的動機。
 
我把工作結果與我自己畫了等號,成果的好壞代表我的能力、我的信用、我的品質、我的名號,與我自己。這時候,工作已無關「對價」、無關「承諾」、無關「責任」,因為這都是外界的期待與規範。我真正重視的是:我是什麼人?我能完成什麼事?我能多有效率的完成這件事?我能獲致多高的成果?
這時候,工作是我的,為我自己而存在,為我的價值而存在,那全力以赴就理所當然了。
讀.冊.人 2012-04-03 20:29:00

【五度】
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越用越短;
視野是生命的高度,越看越遠;
理念是生命的深度,越明越清;
胸襟是生命的寬度,越開越廣;
知識是生命的密度,越積越密。
擁有五度的人生,必然是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