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23:30:01Recollections

設計小聚~原先是為了MUJI但後來......





2016/02/23是我第一次踏出去參加設計小聚,之前一直想參加,但是要費用再加上離公司很遠。

但是昨日一去,其實蠻開心。
先來說說我此行,原先就要聽得角色-無印良品的總經理「梁益嘉」,貫徹MUJI一直以來的理念,無印x良品。

連演講的PowerPoint都沒有無印良品的Logo。他說,他不希望大家因無印良品的名聲而來聽,他不是來說如何創建品牌,還是在傳達一直以來無印良品想做的事。還好他放在壓軸,不然前面幾位都來宣揚品牌的...其實也沒關係啦,我覺得都很棒,而且他也沒諷刺意思XD

現在他們主打「好感生活3.0」,但其實也一直不脫離,第一代顧問-田中一光先生的地球再生理念。
他覺得目前人類與環境又三種模式,A型態上帝創造人類,(人類使用環境)---這段不確定XD。B型態人與動物共存。C型態人類臣服大自然。

從1980年開始MUJI就貫徹好的商品、好環境、好情報。努力探索素材與生產環境,2010年時已經90%的服飾為有機棉。2015年開始轉換成「都市田舍」、「自然共生」、「共同體再生」,希望由「利己社會」轉換成「利他社會」。目前MUJI在鴨川有「梯田生活」的活動,希望讓都市人體驗插秧,沒想到報名人數立即爆滿。

另外,台灣這邊有MUJI的APP,我都不知道XDD我這麼熱愛他們家商品,我失格了,不算MUJI粉。叫「MUJI PASSPORT」,我昨天一回家立即下載。
尾聲以PowerPoint呈現「自然、無名、簡約,以地球為重」。



開場的是茶籽堂的新一代接班人,趙文豪。個性很開朗,超級風趣的。印象很深刻,感覺就是一個對事業很熱情很活力的人。

說實話,沒聽這場演講,在我的印象裡,苦茶油/苦茶籽是個很棒的東西,沒了。
原來苦茶籽,要5年收成果實,與茶樹同屬,但是樹葉無法變成茶葉。苦茶油營養價值高,現今被用來保養與保健/料理。苦茶粉,古早時代拿來洗滌,不過有色素,無法洗白色衣物。

當他一上任,第一個需要的就是找出苦茶籽的故事,作為他品牌的起頭,我想很多品牌都是這樣來的。因為早期他們家只是以苦茶粉作為清潔劑起家,不做品牌,只是純粹當工廠。但是當他想把台灣籽與大陸籽做不同產品線時,發現了原料上的問題,沒有一家榨油廠,願意幫他引進台灣籽,每個都說台灣籽貴,毛利不好等等勸退他,他不喜歡這種感覺(隨意放棄/因困難而不做)。(大陸苦茶籽佔90%,台灣籽佔10%)

看見問題,改變問題。2011年有個苦茶籽農夫找上他,希望能一直種苦茶籽,因為農夫說,若沒有人繼續做,苦茶籽的植區可能會被其他經濟作物取代,比如檳榔樹,因為兩者所需的環境幾乎一樣。於是乎,在這個轉捩點,他創立了茶籽堂的實驗農場-蓬萊村農場。自己實地感受苦茶籽種植,踩收,採取無農藥栽培。(台灣農夫平均61歲,而苦茶籽農夫70歲)

2013年,他想要替品牌找尋新形象,也在當年世貿展覽,讓很多人驚豔。(個人對其洗衣精能夠塞入洗衣機與牆壁隙縫的size設計感到驚喜,孤陋寡聞啊我,都不知道這家這麼威。)

傳統製造-->文化創意-->農藝復興

他想做到「改變。價值」



第二位講者是Home Hotel的CEO王念秋,剛好在網路上查到她也在網路寫了一些設計飯店的想法(http://goo.gl/oAA5zY),個人覺得她非常美系風格,一句話至少好幾個重要點都是以英文表達,而且聽得出來應該是真的還不錯,不是那種假ABC風格。出身奧美廣告,我猜應該是一個很有洞見的女人啊!她主要是提到在飯店業這紅海裡面,尋找出自己的定位。除了Location這樣的因素外,她希望能夠把特色差異化,她提出三點對比。
國際 vs 本土
精品旅店 vs 設計旅館
奢華 vs 實惠
外加她想要的MIT(台灣元素/台灣精神)

BRAND CIS  (品牌辨識/Logo起源)
人+H 
三個吉祥物:貓頭鷹、熊、鹿

他認為飯店裡的房間就是個Show Room,她希望藉由這樣的平台來宣揚台灣的好東西,因而她有使用茶籽堂的產品(洗髮+沐浴+乳液),她每一次演講也都會帶到合作品牌,希望能夠幫助台灣在地品牌讓更多國外客人認識。



第三位是富錦樹集團的創辦人-吳羽傑,他一直很喜歡樹跟陽光,於是找上富錦街。他以前待日本,所以第一間引進的店面是Select Shop選物店-BEAMS。後來因為,一直接待外國客人,每次都不敢去100元海產店體驗台菜,他覺得設計感不佳,環境也不太優。所以自己也放一間台菜餐廳,引進有田燒(400年瓷器品牌)搭配台菜與香檳。因為從東區地下街喝到此生喝過最好喝的咖啡,深覺得可惜,經過多番勸說才引進到富錦街,目前是很有名氣的CAFE。這一切的起因是,2012年他回到台灣,發現台灣有很多好東西,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於是有了這一切的規劃。

他的目標是「一日需求,從頭到腳。」--發想/拓展不同店面

結尾名句:「透過人、店面與服務,持續傳遞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是不是每個講者都創業或經營理念都跟生活有關?

夢想,這兩個字的詮釋,應該是有夢就要去實現,去做過,不然只是空想。失敗了,沒關係,調整後再出發。有多少人是二次創業後才成功。但是說到成功,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只是Fufill不就好了嗎?

別人的評斷,比不上你自我成就與自我滿足來的幸福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