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6 18:24:06磅礴

屋頂上的OO?其之二-風神

臺灣早期漢人民居屋頂上的陶像辟邪物被稱為「風神」的說法,
在文獻上出現較晚,
但因與「風獅」之說有密切關聯,故緊接著在此討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品名「風獅爺」登錄號2003.045.0001,尺寸18.3×12.6×23.5公分,紅素陶質,造形拙稚,作頭戴包巾之武將面容模糊,雙手做拉弓狀,身旁附箭袋,坐騎開口,下顎作W形,尾巴蓬厚,其上刻劃如葉脈之紋樣,整體造形偏近獅形。 (筆者摹繪)



「風神」之說,
首見於劉文三先生
1978年《台灣早期民藝》:
在中脊的正中間,有的人家為了避邪,置上罐、罈、鉢、葫蘆或風神陶像(穿戴將軍服,騎猛獸,又稱蚩尤像,俗稱風神像,藉以防風止霧壓煞。其神像有面向與中脊走向同,有面向房屋正面者。)

按中國古代對風神的自然
崇拜由來已久,
如漢代應劭《風俗通義.祀典.風伯》:
楚辭說:『後飛廉使奔屬。』飛廉,風伯也。周禮:『以燎祀風師。』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氣。易巽為長女也,長者伯,故曰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可知
風師即為風神。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登錄號089-00110,品名「風獅爺」,尺寸15×13×25.5公分,紅素陶質,武將戴盔,雙手殘斷,坐騎開口,下顎作W形,尾巴蓬厚,整體造形偏近獅形,武將面容、戰甲與獅頭等部位,皆以模具翻製,顯得相當細緻天成。(筆者摹繪)



而獅子傳入中土時,仿外語譯音為「師」,
如梵語稱獅子為「
simha」,故取「si」音譯為「師」,後為標識其為獸類,才再加上犬部而變成了「獅」;
而「風師」、「風獅」讀音相同,
民間將「風師」與獅子相聯想似亦無不可。
如林金榮先生
《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一書,
刊載一張清代民間道畫,
繪一面貌鬼怪之人雙手捧持一顆大獅頭,獅口作吞吐風狀,
旁書「風伯」二字。


清代金門民間道畫中的「風伯」。筆者摹寫自林金榮《金門傳統建築的裝飾藝術



以及故宮典藏清代畫家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畫中風伯
形象猶如獅子般的巨頭、長毛,而且牠如獸般的四肢皆有兩個爪。風伯飛行於雲中,並張開大嘴收起陣陣強風,讓風停息下來,象徵風伯的神力。
在在可見人們將風伯(風師)與獅子(風獅)相連結的想像。


清代畫家丁觀鵬摹顧愷之洛神圖〉中的風伯,筆者摹繪。


「飛廉」,又做「蜚廉」,
作為風神外,
古籍上的記載頗為駁雜,
淮南子》:
騎蜚廉而從敦圄。高誘註:「蜚廉,獸名,長毛有翼。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
推蜚廉,弄豸。」郭璞註:「飛廉,龍雀也,鳥身鹿頭者。」
則指出飛廉為一種神獸或神禽。



中國網友黃紹堅先生博客攝於福建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瓦窯社葉氏祖厝屋脊,紅素陶質,武將戴盔穿甲作拉弓狀,其下騎獸張口,項頸處多飾鬃毛,形貌肌骨刻劃細膩生動,整體造形偏近獅形。(筆者摹繪)



此外,飛廉又為人名,
如《史記.秦本紀》:
自大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赢姓多顯,遂爲諸侯,其玄孫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
至此飛廉又為商紂之大臣,秦人之先祖。

據傅斯年考據,
飛廉在民間故事中變為黃飛虎;
而此屋頂厭勝物民間相傳又名黃飛虎,
此或淵源自飛廉為風神,
而風神飛廉又與商人飛廉同名而相附會混淆所致歟

(黃飛虎考據部分,後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