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4 17:35:25a-shun

少沉迷計算機,多與人相處

人生不留白,時間不要空過,年輕人有本錢,但也要步步踏實、踏對,不能有一步的差錯。現代人很幸福,教育資源充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否大家都能懂得惜福?不懂得惜福的人,就不幸了;到底是幸或不幸?其實只在一念間。

曾看過一則新聞報導——有群日本青少年在網絡上相約集體自殺,他們互不相識,只是在網絡世界中交往,卻選擇一起燒炭自殺,被發現後通知救難人員,已經來不及。

年輕的一代常沉迷於網絡玩樂中,也曾看過有個年輕人,玩計算機、電玩太多,父母親稍微管教,孩子就做出自殺的傻事;不但自我傷害,折騰父母的心,也做出大不孝的舉動,甚至耗費社會資源。

現代的父母難為,“愛”與“教”如何才能平衡?愛得過多、呵護太好,擔心小孩變成“草莓族”——輕輕一碰就爛了。身為父母實在是苦不堪言,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現代青少年的心態,是否出現什么問題?

其實應該讓孩子們多多走向戶外見證人生,才知道自己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諸如慈濟有“快樂健康營”,讓慈濟感恩戶的孩子們參加營隊活動,有機會享受一個快樂的童年,或是“慈青志工隊”,讓青少年孩子們看看各式各樣的人生,看到別人的苦,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同時也可以從服務中懂得很多道理,培養開闊的心胸,啟發一份愛心。

人與人多多相處,自然就會有濃厚的感情。在台中太平山上有對老夫妻,開一家雜貨店,不但販賣生活雜物,還給人方便、為人服務——由於山上路難走,郵差和山區居民,都把這家雜貨店當作聯絡點,郵差將信送至雜貨店,山上的人再到店中拿信、報紙,若有人要郵寄信件包裹,也托雜貨店交給郵差。

有時候村民若需要日用品,雖然經營雜貨店,就是要賣東西賺錢,但是老夫婦會將新的物品先借人使用,即使用到舊了再還也無所謂。山上的老人家有事,會來找他們幫忙;年輕人有困難,也會來找他們協助;小孩子要讀書,他們也會給予鼓勵。人與人之間就如一家親,整個村莊如同他們的親人,像以往的“三叔公”、“九嬸婆”,有那份濃厚的人情,回歸溫馨的古早味。

老板娘很有智慧也很知足,雖然她有一只腳在務農時摔傷,受到感染而截肢,仍在經營雜貨店之餘,還勤做環保,雜貨店外就是一個環保站,問她:“阿嬤,您腳不方便,為什么還要做環保?”

她說:“我們能做就要很歡喜——能做就是福;而且我還有一只腳可以走路。”

這對老夫婦長年累月地給人方便,就是與人結好緣,付出無所求;這份心寬念純,多么可敬。所以人與人相處的大環境,無不都是在教育中,讓我們懂得待人處事。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著作《清平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