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7 17:22:38a-shun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二-1)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閒岔!昨天已將「戊二表位歎德」一科講完,今天接講「戊三列上首名」。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跎、阿難陀、羅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冕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上首」就是上座,如現在學校「班長」的意思。這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不可能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列舉出來,所以只列舉上首的名字,也就是「上座」的名字,一共有十六位,稱為「十六尊者」。

「長老舍利弗」,「長老」,就是德臘俱尊的意思。他的功德很「長」,戒臘很「老」,稱為「長老」。說到戒臘,出家人不是以世俗上的年齡來論定的,而是從受戒後結夏安居的那一年算起,初夏的比丘 就是第一年的戒臘,二夏就是第二年的戒臘,功德和戒臘又長又老的,即稱為「長老」。「長老舍利弗」,不單是舍利弗才稱為長老,「長老」這兩個字是一直貫通到下面這十五位尊者的,在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中,他們十六位都是德臘俱尊的長老。

這十六位尊者都是上首,為什麼把舍利弗列為第一名呢?因為舍利弗在聲聞眾中「智慧第一」。梵語「舍利弗」,華言「身子」亦譯「鶖子」,「身」與「鶖」都是他母親的名字。因為他的母親身材窈窕,故名為「身」;眼睛像鶖鳥的眼睛那樣美麗,故名為「鶖」。印度的風俗與我們中國不同,中國人對於父母的名字有忌諱,若取了與父母同名的是為不敬。印度則相反,用父母親的名字來取名,才是最尊敬的。舍利弗就是用他母親的名,母親的名字稱為「鶖」,他就稱為「鶖子」;母親的名字稱為「身」,他就稱為「身子」,「弗」就是子的意思。

第二位「摩詞目犍連」,華言大采菽氏。「摩訶」即大,采菽氏是他的姓,他在聲聞眾中「神通第一」。

第三位「摩訶迦葉」,華言大飲光,也就是隱蔽之意。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所有的光都會被他身上的光明吸飲去了。他身上為何有這樣大的光明呢?原來過去有一尊佛像的金脫落了,當時有一個討飯的女子,生活很困苦,為了求佛的加被,每天都到佛前去禮拜。禮拜時,他看見佛臉上的金脫掉一塊,心裏很難過,心想若我有了錢,一定要為佛裝金。她發了這個願馬上就有感應,一天走到路上撿了一枚金幣。印度以前最尊貴的錢是用黃金造的,這枚金幣可賣得很多錢,等於發了一筆財,這下可滿她的願了,於是就拿到金店裏去找打金的師傅。而迦葉尊者的前身就是這個造金師,他見了這貧窮討飯的女子,就問道:「你從那裏得來的金錢呢?」貧女答:「我在路上撿的!」造金師再問:「撿了金錢,為什麼不買衣服穿,買些吃的,或者住間好的房子呢?」她說:「我曾經發了願,要為佛像裝金的,我不能用這些錢,請您替我把佛像裝金,我就滿願了!」這下子把造金師傅感動了!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人,寧願貧窮得沒飯吃,撿到錢還要為佛裝金。造金師就說:「好,我也隨喜你的功德,我 去替佛像裝金不要工錢!」從此以後,第二生,貧女和造金師兩人都感得了果報,身上有光明。到了釋迦佛成佛時,他們的善根都成熟了,同時都出了家。男的叫迦葉比丘,女的叫迦葉比丘尼。我們現在所造的釋迦佛像,佛旁有兩位侍者,一位年輕的是阿難尊者,另外一位較老的就是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抱拳不合掌,就因為他曾為佛親手裝金,十指的光明特別大。若是合掌,光明刺眼,來禮佛的人,眼睛便會睜不開。因此佛開方便,令他抱拳,不必合掌。釋迦佛滅度後他是第一代祖師,這位大飲光尊者是「頭陀第一」,頭陀華言抖擻,即抖擻精神,精進用功,終身修持頭陀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

第四位「摩訶迦旃延」,華言大文飾,因為他說話很有文采,造的文句也都很文雅,所以稱大文飾,他是論議第一。佛經裏有一段公案故事,可證明他的辯才無礙:印度的外道,都是邪知邪見。根本邪見有兩種,一種是斷見,一種是常見。斷見的外道,執著人死之後,就永遠斷滅了,沒有來生來世的。常見的外道,相信人死後來生仍轉為人。這些說法都與佛說的不一 樣,佛說各人造善造惡之業因不同,所得的果報亦不同,怎麼會人死了就斷滅呢?既然所造的業因不同,怎麼還會永遠轉生為人呢?所以就有三善道與三惡道之分。這些外道都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之說,有一天見了迦旃延尊者,就來問他的道理說:「你們世尊講六道輪迴,要是造了惡業,就會墮到地獄裏受苦,若真的會墮到地獄裏受苦,怎麼不來向我們報告一聲,他是怎麼樣受苦的呢?可見這個地獄是不存在的!」迦旃延答他說:「這個地獄等於人間的牢獄,若有人犯了法被關到牢獄裏,他想要回來向你報告一聲也沒辦法,因為他已失去自由了。而地獄的苦比人間牢獄的苦何止千萬倍,而且一點自由都沒有,又怎麼能夠回來向你報告呢?」外道聽了又說:「你們世尊說,若是升到天堂就可以享天福,一升到天上去,感得果報就有神通,有神通當然是任運自在了。但是,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回來向我們報告呢?」迦旃延說:「我們這個人間,污濁不堪,臭氣很重。而天堂的境界清淨無染,那些天人在天堂裏享天福,以後若再想回來,卻受不了人間的臭氣,猶如大糞坑一樣的臭,好不容易脫出糞坑,又怎麼肯再回到糞坑裏來呢?所以他不肯回來,當然就不會向你們報告!」因此稱迦旃延尊者為「論議第一」。

第五位「摩訶俱絺羅」,華言大膝,是舍利弗的舅父,他是「答問第一」,一問一答,百問百答。

第六位「離婆多」,華言星宿,他是父母祈禱星宿而生的,故取名星宿。他所說的佛法決定正確,不會顛倒錯亂,故稱「無倒亂第一」。

第七位「周利槃陀伽」,華言繼道,為「義持第一」。為什麼他名為繼道呢?因為他母親生他哥哥的時候,是在道路旁生的,而生「周利槃陀伽」的時侯,也是在道路旁生的,故稱繼道。根據印度當時之風俗,出嫁後之女子要生產時,都應回娘家生。以前交通不便,全靠走路,他母親娘家又離得很遠,而且在快要生產時才回去,因此還沒有走到娘家,孩子已生出來了。若不瞭解印度風俗習慣,一定還懷疑他的母親為什麼生小孩都在路旁生的?原來是不得已的事。後來哥哥出家了,他也隨著哥哥從佛出家。釋迦佛當時規定出家弟子,每天必須背誦一偈,一偈有四句佛法。周利槃陀伽因根機愚鈍,一個偈總是背不出來,他哥哥譴責他說:「你如此愚笨,不能出家,還是還俗去吧!」他被哥哥譴責後,哭泣不已,佛憐愍他,派他做為佛的侍者,拿了掃帚掃地。佛就叫他背誦掃帚兩個字,周利槃陀伽笨到連掃帚兩個字都不會背,記得「掃」就忘了 「帚」,記得「帚」又忘了「掃」。釋迦佛大慈大悲,不但沒捨棄他,反而權巧方便誘導他。後來,因將一把無相掃帚,把心地見思煩惱,掃得一乾二淨,證到阿羅漢果。且能攝持義理,通達一切佛法,圓融無礙,所以是「義持第一」。由此可見,修行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用心,若肯用心,下愚可得上智。背誦掃帚,即能證果,若用功念佛,豈能不成佛嗎?

第八位「難陀」,華言喜。他是佛的親弟,威儀、容貌都是第一,故稱「儀容第一」。佛出世七天後,他的母親就別世升天了,怎麼還會有個親弟呢?其實是同父異母的親弟,是他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生的。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別世後,淨飯王繼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生了小孩後,非常高興,所以就取名為「喜」。後來佛把他度出家。難陀怎麼儀容第一呢?我們知道,釋迦佛是一丈六尺高,難陀比佛低四寸,即一丈五尺六寸高。釋迦佛具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且威儀又好,一舉一動與佛差不多,威儀、容貌都是特別莊嚴的,故稱為「儀容第一」。

第九位「阿難陀」,華言慶喜,即慶賀歡喜,乃佛之堂弟,在佛成道之日所生的。淨飯王在此日,得到悉達多太子出家成道之報喜,又得到王弟「斛飯王」生子之報喜,為慶賀這雙喜臨門,故取名為「慶喜」,他是「多聞第一」。

第十位「羅侯羅」,為佛的親子。這裏順帶一提,就是佛的一家人,除了他父親淨飯王,要統治國家無法出家,其他的家人先後都出家。其中包括他的親弟難陀,他的養母摩訶波闍波提,還有他太太耶輸陀羅及親子羅侯羅全部都出了家。梵語「羅侯羅」,華言覆障。「覆」是閉覆,「障」是障礙。因為他有閉覆的障礙,他在母親的肚子裏,閉覆了六年才出生。為什麼他會有這種障礙呢?因為羅侯羅的前生也是個修道人,自己住在山洞裏修行。有一次正想打坐的時候,有一隻老鼠跑來跑去,擾亂他用功,想把牠打死,又不能犯殺戒。最後想了一個辦法,就拿一種帶刺的東西,把老鼠洞堵起來,這隻老鼠就被困在洞裹無法出來。這樣經過了六天,老修行才想到老鼠被困在洞裏,雖然不會擾亂我,不過在洞裏沒有東西吃,會被餓死的。心裏越想越不安,也就無法用功。於是就把帶刺的東西拿開,好讓老鼠出來。因為這個因緣,把老鼠堵在洞裏關了六天,致使今生投胎到他母親肚子裏時,被關了六年才生出來,所以才有閉覆之障。羅侯羅是密行第一,密行就是他修行時別人看不見。他出家時才九歲,那些大比丘證了阿羅漢果,他也一樣證了阿羅漢果。大家很奇怪,他只是個小孩,天天在玩耍,是怎麼修行證果的呢?釋迦佛就對大家說,他修行用功,你們不知道,這是密行,故 稱為「密行第一」。

第十一位「憍梵波提」,華言牛哃,他是「受天供養第一」。牛哃就是牛吃草的樣子。憍梵波提為什麼會得這種果報呢?這是他的餘報,也就是五百世以前是個小沙彌,他看見一位老比丘,這位老比丘牙齒都掉了,吃飯時嘴巴很難看,小沙彌見了在旁邊大笑的說:「看你吃飯的樣子好像牛吃草。」老比丘說:「小沙彌,你可別亂說啊!我是個阿羅漢,你毀謗我將會墮地獄的,你要趕快求懺悔!」小沙彌一聽說是阿羅漢,心裏很害怕,就趕快向老比丘求懺悔說:「我說的是遊戲話,沒有惡心要毀謗您,請您饒了我的罪。」他當下求懺悔,僅僅免了墮地獄之報,來生來世就轉了牛。而且連轉了五百世的牛,果報算轉完了,今生才轉到人道來,加上多生的善根成熟,見佛得度,也證了阿羅漢。可是還有餘報,吃飯時就像牛嚼草的樣子。大眾僧一起吃飯時,看見他吃飯的樣子都會發笑,但笑了就有罪過,因為他是個阿羅漢。於是佛對他說:「你不要在人間受人供養了,你去受天人供養吧!因為天人有五種神通,一看就知道你前生前世的果報,就不敢毀謗你,也不會取笑你的。」所以他稱為「受天供養第一」。大家聽了這個公案後要慎重,不要隨便造口業,雖是說了一句遊戲之言,招來的果報就太嚴重了。

第十二位「賓頭盧頗羅墮」,華言不動利根,是「福田第一」。因全名的梵語太長,簡稱賓頭盧尊者。他奉釋迦佛之命常住世間應供,應供就是給眾生種福田,所以他是「福田第一」。我們打齋供眾,若能發至誠心,就能感動賓頭盧尊者來應供了。

第十三位「迦留陀夷」,華言黑光。他長得皮膚很黑,而且黑中發光,名為黑光尊者。其教化眾生的能力最大,故稱為「教化第一」。

第十四位「摩訶劫賓那」,華言房宿,房宿是星星的名字。他父母為了要生兒子,就祈求「房宿星」,等兒子生出來後,就取名為「房宿」。他的天文學很好,什麼星星他都知道,故稱為「知星宿第一」。

 第十五位「薄拘羅」,華言善容,就是有慈善的容貌。他是「壽命第一」,活到一百六十歲。十八羅漢像裏面有一位長眉羅漢,兩道白眉拖垂下來,就是這位薄拘羅尊者。

 第十六位「阿冕樓陀」,華言無貧,亦是佛之堂弟,乃甘露飯王之子。往昔劫中適逢饑荒之年,以一碗稗子飯,供養托空缽的比丘,該比丘已證辟支佛果。因此感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報。現世善根成熟,遇佛出家,在聞佛說法的時候,常常打瞌睡,佛即呵責說:「咄咄何為睡,螺獅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因受佛的呵責,發憤精進,經七日七夜,不眠不休,致使雙目失明!佛憐愍他,教他修持「樂見照明金剛三昧」,而得天眼,能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故稱「天眼第一」。在阿冕樓陀尊者用功的公案裏,我們可以瞭解到,用功不能太緩,亦不可太急。四十二章經有說,用功就像彈琴調絃一樣,絃線上得太鬆,就彈不出聲音。若上得太緊,一彈線就會斷,要不鬆也不緊,才能彈出好聲音來。所以你們聽經時不用心聽,一直打瞌睡,那就太緩了。假若你受了呵責,七天七夜不睡覺,把眼睛弄瞎了,那就是太急了。 太緩太急都不如法,要不緩不急,才能用功,而得到真實的利益。

 「如是等諸大弟子」,這裏是做個總結。「如是」者,指以上所提的十六位尊者,「等」者,等於一千二百五十位「諸大弟子」。引大眾同聞分三科,「丁一,聲聞眾」,講演已竟。             

本文恭錄 道源法師講述『佛說阿彌陀經講錄』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