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17:27:16a-shun

不偏空執有的菩薩道

古師大德依時間前後,將佛陀四十二年說法,分判出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 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合稱「五時說法」。有師兄請示,慈濟所做可說是從方便法開始,相當於《阿含》、《方等》,而上人一直以法華精神為旨要,是否因時間來不及,而沒有《般若》?

佛陀說法無分時 觀機逗教依根器

佛陀說法,乃視當時環境與眾生機緣,不拘形式與內容從淺入深循循善誘,並無按特定的時間先後次序分五個時期來講;「五時說法」是後來古德將佛陀一生言教依性質與特色在大致上所做的劃分,故上人言:「佛法實無分時。」
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後,即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上人說,你我皆有與佛陀同樣浩瀚開闊的心胸與寧靜的心境,但凡夫卻無法體會華嚴世界的清淨開闊,佛陀遂引述人間事理,對眾生講述《阿含》。
「《阿含》述說因緣果報之理,也就是佛法的道理。」上人解說,人生無法自由選擇出生地,若依因緣生在乾旱苦難的肯亞,自從睜眼即辛苦度日;有福之人則生在平安之地、富貴人家。所以同樣是人,他、你、我各不相同,果報現相皆是「有」,可以相互比較,《阿含經》、《本生經》都是談有「有」。
上人亦言,凡夫因「有」而執著,無法體會到佛陀談「有」的道理,只是執著在付出得福報,這是一般信仰者的通病。實則此生的人生劇本已在過去寫定,亦不脫因緣果報之定理。若認為做好事就一定會平安,萬一遇到不順意事就怨天尤人,即是執著於「有」。欲除眾生對「有」的執著,佛陀亦宣演《方等》,說世間人人平等,故謂「方等慈」
上人喻示,在宇宙中,所有星球一概依軌道而運轉;同理,父父、子子等倫理觀念,是做人須順行之倫理軌道,而佛陀即以《般若》闡釋此一軌道,為真空妙有之存在。
上人指出,佛陀以《阿含》的因果定理與《般若》「空」的智慧,將「有」與「無」結合,引導眾生行不執有亦不偏空的「中道」,直入「真空妙有」、教人行菩薩道的《法華經》。「當心靈到達『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就如浩瀚大海般開闊,也像清淨的虛空,自然『無量法門、悉現在前』,智慧開啟,從每一個人身上得見無量法門、自世間人事物體會無量法門。」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9年春之卷